服務熱線
400 180 8892
財政部辦公廳、中國人民銀行辦公廳近日印發《關于聯合開展〈小微企業增信會計數據標準(試行版)〉深化試點工作的通知》,準備在前期試點基礎上進一步拓展會計數據融資增信作用。此前,通過政府引導、平臺搭建、標準推廣,小微企業增信會計數據標準試點已形成多方協同的良好態勢,在提升會計信息質量、暢通銀企對接、破解融資難題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為全國推廣積累了寶貴經驗。
試點工作多點突破成效顯著亮點紛呈
自2023年試點啟動以來,全國各地積極探索,在提升小微企業會計信息質量、推動金融機構參與、創新服務模式等方面取得實質性進展,形成了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實踐成果。
湖北省作為先行試點地區,充分發揮先行先試優勢,在武漢、襄陽、黃岡、潛江等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實踐模式。全國會計信息化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咨詢專家朱華全程參與湖北省試點,她介紹:“湖北從襄陽擴大到全省試點后,在小微企業會計信息質量提升和金融機構廣泛參與兩方面都取得了突破,為下一步在全國深化試點積淀了可借鑒的做法。”
在企業端,湖北黃岡以推動代理記賬機構完成財政部電子憑證標準改造為契機,采取先行引導方式鼓勵財稅機構進行系統改造,同時加強會計信息質量培育。朱華表示:“黃岡通過政府強引導和多培訓,目前已有3個縣實現突破,完成系統改造的企業達數百戶。”
在金融端,武漢市發揮地緣優勢,推動8家銀行參與試點,涵蓋工農中建等國有銀行、招行等股份制銀行及湖北漢口農商行等地方性銀行,形成多元化金融參與結構。更值得關注的是,黃岡的融資擔保機構已深入縣域,市融資擔保集團及紅安縣相關機構均加入試點,實現了服務下沉。
山西省相關試點參與單位負責人,山西通過新技術加持推動代賬機構數字化轉型,依托大數據服務平臺,實現與財政、稅務、銀行等系統直連,電子憑證實時獲取和自動傳輸。截至2025年6月底,基于該平臺累計有1.8萬余戶企業申請融資,1700余戶獲得授信,金額達4.7億元,融資金額2.8億元。“平臺與金融機構數據對接,能及時向符合要求的企業精準推送融資貸款信息,在解決‘融資難、融資貴’上取得新突破。”該試點單位負責人說。
北京市財政局以電子憑證會計數據標準試點為基礎,上線“會易貸”服務,將數據流轉化為現金流。通過“建機制、定方案、用標準、通路徑”,首批試點推薦企業15戶,實現5筆業務落地,放款1470萬元。其中,向資產總額僅2000萬元、資產負債率近90%的小微企業授信670萬元,展現了會計數據增信的實際效用。試點實現了數據標準全過程應用,代理記賬機構完成全口徑電子原始憑證全流程處理,與外部數據校核確保核算真實準確,為企業構建了動態、可靠的會計數據畫像。
標準推廣意義深遠多方受益共促發展
小微企業增信會計數據標準的試點與推廣,不僅為破解小微企業融資難題提供了有效路徑,更在提升企業管理水平、推動會計行業轉型、完善社會信用體系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對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對小微企業而言,標準的應用直接提升了其會計信息質量和財務管理合規水平,降低了財務管理成本,進而提高了融資能力。財政部第四屆管理會計咨詢專家李艷表示:“通過幫助小微企業提升會計信息質量,平臺能夠為服務企業提供經營類、管理類、營銷類、財稅類等滿足企業生命全周期的需求服務。”北京市財政局相關案例顯示,原本不符合融資條件的小微企業通過會計數據增信獲得了貸款支持,有效緩解了資金壓力,為企業發展注入活力。
在金融機構層面,標準的推廣解決了銀企信息不對稱問題,降低了貸款風險和成本。朱華表示:“在增信標準討論中,國有大行各有側重。其中,工商銀行等機構提出,標準中部分細粒度數據當前尚未掌握,而補充這類數據將顯著助力現有風控體系及金融模型的優化搭建,為實現差異化客戶服務奠定基礎;建行、農行則更關注會計數據間的關聯可靠性分析,認為該方向能有效破解風控工作中存在的專業能力不對等、關鍵數據不齊全等核心問題。”
例如,北京市“會易貸”實現了貸款全流程管理,貸前全面反映企業經營狀況與償債能力,貸中共享審批進度,貸后實時監控經營狀況,有效降低了金融風險。
從社會層面看,標準的應用有助于完善社會信用體系,提升會計數據的話語權。朱華表示:“湖北正在推動會計服務平臺與湖北省社會信用信息服務平臺對接。在依法依規、保障信息安全的前提下,以服務融資需求為導向,湖北將小微企業會計數據列入湖北省公共信用信息目錄,并開展小微企業信用報告(融資版)相關數據建模和編制工作,供金融機構查詢使用。首次將小微企業會計數據納入社會信用體系,顯著提升了會計數據在企業融資場景的話語權,填補了此前該領域的空白。”通過會計數據增信,將企業經營狀況轉化為信用資產,有助于構建更加完善的社會信用評價體系,優化營商環境。
記者從湖南省財政廳了解到,標準的推廣還有利于促進數據要素市場發展。通過構建政務數據與會計數據的交叉校驗機制,打造可信數據生態體系,推動了數據的合規使用和價值挖掘,為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提供了實踐樣本。
多方協同落實標準共推試點走向深入
為落實好小微企業增信會計數據標準,推動試點工作向縱深發展,需要地方財政部門、代理記賬機構、金融機構、會計軟件服務商等各方協同發力,從系統改造、機制建設、標準完善、推廣應用等多方面入手,確保各項工作落地見效。
地方財政部門需發揮引導協調作用,做好機制建設和平臺搭建。北京市財政局通過與中國人民銀行北京分行、金融機構、代理記賬平臺等多次研討,形成了指導有力、分工清晰的工作機制;湖南省財政廳則計劃完善會計增信標準,推動會計廠商對企業業財稅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提升數據傳輸效率與實用性。
朱華建議:“財政部門一是需牽頭推動各方按電子憑證會計數據標準完成系統改造升級,確保電子憑證標準在全流程中落地應用;二是要深化與銀行的對接協作,清晰界定基于小微企業會計數據增信標準的增信報告接收方需求及數據輸出路徑,為業務順暢流轉奠定基礎。”
代理記賬機構和行業協會應加快數字化轉型,提升服務能力。李艷認為,代賬機構要通過業務多元化和賦能專業化,提升服務水平,同時加強數據管理與利用,提升業、票、財、檔一體化管理水平。湖北黃岡的做法顯示,通過政府強化引導和多元培訓,推動代賬機構實施電子憑證會計數據標準系統改造,可有效提升會計數據質量。
金融機構需積極參與標準應用和模型構建。湖南省計劃優化風控指標體系,聯合金融機構風控部門提升指標可用性,根據業務需求迭代優化;同時搭建聯合建模環境,支持金融機構等多方參與聯合建模,強化數據價值挖掘。朱華表示:“銀行希望政府平臺能解決快速追溯及權威認證的問題,并愿意與數據輸出部門協作,共同明確小微企業會計數據的質量標準,以便在實際應用中真正發揮數據建模的價值”。
各地還計劃加強宣傳推廣,擴大試點覆蓋面。湖南省將走訪園區,通過現場宣講、一對一輔導等方式,向科創型、成長型企業解讀會計數據授權的價值與操作流程;湖北省正在聯合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在武漢、襄陽、黃岡等地開展“會計數據治理及代理記賬行業監管研究”課題,通過總結各地在代理記賬行業數據治理方面的做法,推動行業規范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