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 者】
趙 昊,湯谷良(博士生導師)
【作者單位】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商學院,北京100029
【摘 要】
【摘要】近年來,我國鋼鐵行業形勢嚴峻,許多大型鋼鐵生產企業都經營困難,甚至出現虧損,如武鋼股份,但也有像方大特鋼這樣盈利狀況較好的企業。因此,運用案例分析方法,研究不同鋼鐵制造企業在行業“嚴冬”中的財務轉型戰略,對于鋼鐵企業增強核心競爭力具有積極意義。
【關鍵詞】財務戰略轉型;鋼鐵行業;方大特鋼;武鋼股份
【中圖分類號】F2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0994(2016)28-0067-3一、前言
在宏觀層面上,2015年我國鋼鐵行業運行情況呈現以下特點:第一,生產和消費雙下降,市場供需矛盾加劇。第二,鋼材市場競爭激烈,鋼材價格持續下跌,行業盈利能力降低。第三,鋼材出口增長,貿易摩擦增多,鋼材出口環境惡化,鐵礦石供大于求,價格持續下跌。第四,鋼材社會庫存持續下降,但企業庫存仍處高位。第五,經濟效益大幅下降,自2015年7月以后,鋼鐵行業始終處于虧損狀態,虧損額逐步擴大。第六,鋼鐵行業固定資產投資持續下降,行業投資整體進入萎縮狀態。目前鋼鐵行業整體面臨較大的經營壓力,收入增長率從2010年起持續下降,2015年為-26.24%。無論是方大特鋼還是武鋼股份,均無法抵御行業整體下行的大趨勢。
從財務理論上來說,財務戰略是企業為適應總體競爭戰略而籌集必要的資本,并在組織內有效地管理與運用這些資本的方略,目的是維持和提升公司長期盈利能力,實現價值增值。一個有效戰略形成的前提是對公司增長、盈利、風險三維動態平衡度的必要關注(湯谷良和杜菲,2004)。
本文通過對比分析方大特鋼和武鋼股份2010 ~ 2015年度的財務報表,從營運能力、產品戰略和成本管理三維度發現二者經營業績的差異,進而總結財務戰略的區別,為處于行業下行期的鋼鐵制造企業提供財務戰略轉型依據。
方大特鋼是擁有彈簧扁鋼和汽車零部件產品特色優勢的鋼鐵聯合企業,主要業務是冶金原燃材料的加工、黑色金屬冶煉及其壓延加工產品及其副產品的制造、銷售,主要產品是螺紋鋼、汽車板簧、彈簧扁鋼、鐵精粉等,公司經營模式是以銷定產。2010年以來,公司連續六年實現盈利,是鋼鐵行業中為數不多的連續多年盈利的上市公司之一,競爭實力處于鋼鐵行業前列。2015年鋼鐵市場形勢嚴峻,公司仍然保持了盈利,董事長鐘崇武以年薪酬2019.34萬元排在滬深兩市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第一位,其在2012 ~ 2014年的年薪分別為1517萬元、1974萬元和2038萬元,引起了廣泛關注。
武鋼股份擁有煉焦、煉鐵、煉鋼、軋鋼及配套公輔設施等一整套先進的全流程鋼鐵生產工藝設備,專注于冶金產品及副產品、鋼鐵延伸產品制造和冶金產品的技術開發,形成了以冷軋硅鋼片、汽車板、高性能結構用鋼、精品長材為重點的一批名牌產品。母公司武漢鋼鐵集團是新中國成立后興建的首家特大型鋼鐵企業,成立于1958年。2015年,武鋼股份凈利潤為-75億元,成為A股虧損最多的上市公司,2016年年初武鋼股份宣布未來計劃將8萬員工減少至3萬人,2016年6月公司宣布與寶鋼集團籌劃戰略重組。
二、方大特鋼與武鋼股份財務戰略與效果對比分析
1. 方大特鋼“以銷定產”經營模式提升了營運能力。營運能力是企業利用各項資源創造利潤的能力。分析經營性資產質量,特別是存貨和應收賬款的周轉能力,對于提升鋼鐵制造企業管理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方大特鋼確立了明確的經營模式,即以銷定產,通過優化供應鏈管理、生產流程等,壓縮企業存貨占用周期,提升存貨周轉率。武鋼股份雖然也提出了“產、供、銷、研、運、用”六項協同戰略,但并沒有把對存貨的管理提升到公司經營戰略的高度,同時也沒有提出明確的產銷策略。
因此,方大特鋼的存貨占流動資產比例明顯低于武鋼股份、存貨周轉效率更高、應收賬款周轉天數更短,武鋼股份的資金使用效率在最近三年大幅降低,壞賬損失的風險在加大。方大特鋼更低的存貨占比和更高的存貨周轉率提升了資金使用效率,保證了生產經營的連續性,使得企業在經營上具備更明顯的優勢。2. 方大特鋼主業“差異化”核心戰略,提升了盈利能力。方大特鋼以主業“差異化”為核心戰略,推進戰略性產品開發和高端彈簧鋼研制,用附加值高的產品增加效益,提升盈利能力。公司改制以前,產品中普材比重超過80%,特色優勢產品彈簧扁鋼等比重只占19%,企業盈利能力較低。改制后,方大特鋼實施“彈扁”戰略,通過技術改進和兼并控股,使優特鋼產品占比達到了45%以上,產品結構更趨合理。目前方大特鋼生產的汽車板簧和彈簧扁鋼市場占有率均高居全國第一,彈簧扁鋼是方大特鋼實施“差異化”戰略的核心產品,2015年該產品毛利率達到21.6%,汽車板簧毛利率達到22.04%,二者收入占總收入比重達26%。武鋼股份生產的傳統熱軋產品和冷軋產品在2015年的銷售量同比大幅下降了28.66%和16.04%,毛利率則分別為-8.8%和-0.52%,公司面臨鋼材價格持續下滑和訂單大幅下降的雙重壓力。
方大特鋼以特鋼產品為主,武鋼股份以普鋼生產為主。前者特鋼產品具有需求多元、供給小眾的特點,客戶對于供應商粘性相比普鋼也更強,這為方大特鋼的長期訂單提供了一定保障。武鋼股份的普鋼產品在最近幾年中需求持續低迷,價格競爭激烈,而特鋼等新產品的銷量占比還較低,這直接導致了企業生產經營困難。
由于實施了“差異化”產品戰略,方大特鋼盈利能力強于武鋼股份,且高于行業平均值。在行業整體虧損的背景下,方大特鋼連續六年實現盈利,2011 ~ 2014年,前者凈利率維持在4%以上,同期武鋼股份則在1%左右,行業平均值也在0附近徘徊。即使是在鋼鐵市場形勢嚴峻的2015年,方大特鋼依舊保持了1.41%的凈利率,同期行業平均為-6.22%,武鋼股份為-12.87%。兩家公司的銷售凈利率對比見表2。
3. 方大特鋼降本增效提升成本管控能力。如今鋼鐵行業需求逐漸萎縮,公司間競爭激烈,成本管控能力成為鋼鐵企業賴以生存的核心競爭力,方大特鋼全面推行精細化管理,推進降本增效工作,實施以差異化為核心的低成本、精品、差異化競爭戰略。在國企占主導地位的鋼鐵領域,作為改制多年的民營企業,方大特鋼獨特的體制優勢使得其在成本、費用控制方面具有明顯優勢。2015 年其三項費用率為8.65%,低于特鋼行業整體水平11.15%,公司毛利率為11.65%,也優于特鋼行業整體水平5.98%,與去年同期相比,公司2016年第一季度每噸鋼材成本降低263元。通過降本增效,在行業虧損面不斷擴大的情況下,方大特鋼保持了生產經營平穩健康發展,繼續保持在行業第一方陣中。
武鋼股份內降成本保生存,但一直面臨財務成本和人力成本過高的問題,期間費用率從2011年的4.5%上升至2015年的10.91%,其中財務費用占總收入比重為4.18%,高于方大特鋼的1.56%。2015年年底,武鋼股份宣布未來減少員工約5萬人,這一戰略也將有效減輕企業財務負擔、提升盈利水平。
4. 市場化的激勵制度與組織活力。方大特鋼保持六年連續盈利,關鍵在于企業所堅持的“激勵市場化”原則,利用市場化原則,挖掘人才潛力。董事長鐘崇武連續三年蟬聯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榜榜首,正是公司這一戰略的體現。這一原則使企業在困難的行業形勢中,始終保持穩定的業績和活力,充分發揮員工主觀能動性,形成以業績結果、貢獻大小決定薪酬高低的導向。
方大特鋼的“激勵市場化”原則的實施使員工的薪酬與預定業績目標掛鉤,促進了運營能力的落實與提升,形成了較強的存貨及應收賬款周轉能力和穩定的業績。而武鋼股份作為典型的國有控股企業,在制度上無法實施較為靈活的薪酬管理體系,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員工的創造力和活力。
三、鋼鐵行業財務戰略轉型建議與啟示
1. 調整產品結構,提高主業核心競爭力。方大特鋼實現連續六年盈利,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公司特色汽車板簧和彈簧扁鋼產品在行業下行期內仍能保持穩定的銷量和較高的利潤率,公司主業核心競爭力強。
對于武鋼股份來說,公司主要生產傳統冷熱軋產品,在行業下行期內面臨銷量和利潤率雙下降的困境。公司需要通過調整產品結構,挖掘優勢產品,淘汰落后產能,提升主業競爭力。硅鋼是武鋼的優勢產品,年產能超過200萬噸,但2015年其硅鋼產量占全國重點鋼廠硅鋼產量的份額已大幅下滑至23%。2011年以來,武鋼加大投資非鋼產業,當年非鋼產業利潤占到集團利潤的60%左右,但非鋼業務并沒有將武鋼帶出困境。因此,武鋼需要提升優勢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和利潤率,實施“差異化”產品戰略,同時合理布局非鋼業務,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
2. 處理好產銷關系,提升運營速度及效率。在目前鋼鐵制造行業競爭激烈的環境下,企業要想取得較好的經營業績,需要著眼于提升運營效率。存貨是鋼鐵制造企業最大的流動資產占用項目,有效的存貨管理對公司經營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方大特鋼由于實施了“以銷定產”的存貨管理模式,存貨周轉效率和資金使用效率均得到提升,經營上的優勢轉化為穩定的財務業績。
鋼鐵制造企業應處理好產銷關系,統籌安排,長遠規劃,使生產能適應市場的發展變化。企業的質量管理應該強調對“顧客與市場”的關注,學習豐田公司的精益生產模式,強調準時化生產(JIT),通過市場需求確定生產程序,實現市場需求與實際生產的平衡管理。
3. 通過并購重組拓展產業鏈。要使“差異化”的產品適銷對路,鋼鐵制造企業可通過并購重組,拓寬產業鏈,布局上下游,提升盈利能力。此前,方大特鋼已在下游產業鏈有較多布局,如持有方大特鋼汽車懸架集團100%股權,該公司2015年實現凈利潤4600萬元。此外,方大特鋼2015年出資2349萬元收購了江西特種汽車有限責任公司60%的股權,通過在下游汽車行業的布局,方大特鋼可以進一步拓寬彈簧扁鋼和汽車板簧的銷路,有利于盈利能力的提升。
鋼鐵制造企業通過實施產品“差異化”戰略,從追求多元化發展轉向產業鏈延伸發展,從追求規模轉向追求品種、質量、效益,形成以工業材料為主,建材為輔的產品結構,進一步提高產品附加值和產品質量,最終促進鋼鐵制造企業的財務戰略轉型。
4. 規避“短貸長投”,提高資金運營質量,維持良好償債能力。在行業下行周期內,長期資產的投資回報率無法確認,可能存在預期無法收回投資成本的情況。因此,企業短期負債融得的資金應避免投入到長期資產中。鋼鐵制造企業需要實施穩健的投資策略,盡可能規避“短貸長投”,維持良好的短期償債能力,以應對行業風險。
流動比率是衡量企業財務穩健性的重要標志,既可以反映企業短期償債能力,還可以反映其短期債務融資中有多少比例投資于流動資產。最近六年中,方大特鋼流動比率穩定在70%左右(詳見表3),武鋼股份平均值為53%,兩家企業流動比例均小于1,營運資本為負,說明企業將流動負債融集的資金投入到長期資產中,一定程度上存在“短貸長投”的現象,短期債務償付能力不足,出現了一定的財務風險,這與鋼鐵制造行業高資金投入的特點有關,但方大特鋼在財務穩健性上稍好于武鋼股份。
另外,企業“實質”上的償債能力還取決于現金儲備、流動資產狀況、資金周轉速度等。企業在“零營運資本”情況下,可以通過提高運營質量,加快資金周轉速度,達到既抵御風險,又改善效率的“雙豐收”局面。從流動比率的角度看,方大特鋼和武鋼股份均存在財務風險,但是從已獲利息倍數和周轉速度上來看,方大特鋼的債務償付能力和存貨、應收款周轉速度均好于武鋼股份,其在風險防控和運營效率上具備明顯優勢,這也是方大特鋼連續六年盈利的“秘訣”之一。
5. 建立高財務戰略儲備,屏蔽杠桿風險。鋼鐵行業是典型的資本密集型行業,行業資產負債率高。最近六年中,方大特鋼的平均負債率為68.85%,武鋼股份的平均負債率為63.24%,2016年第一季度,武鋼股份負債總額已增至682.17億元,負債率首次突破70%。同時,兩家公司流動負債占期末總資產比重均在30%左右,償債壓力較大。
因此,在鋼鐵行業整體下行背景下,企業需要事先做好安排,控制財務風險,降低財務杠桿率,維持良好償債能力,防范可能出現的債務違約風險。我國鋼鐵行業平均資產負債率已達到70%,正在經歷“去產能、去杠桿化”階段,但適度杠桿化對鋼鐵企業的生存來說是必要的。為此,企業可將足額的財務戰略儲備作為一項必要的財務安排,這是危機管理觀和杠桿風險意識的最好體現。一方面企業可以繼續利用合理杠桿“撬動”較多資源,另一方面也可以防控過度舉債而引發的財務風險。
6. 民營機制下的鋼鐵制造企業,具有更強的盈利能力和組織活力。武鋼股份與方大特鋼產權性質存在明顯區別,前者是大型央企,后者則在2009年通過改制成為民營企業。作為民營鋼鐵企業,方大特鋼具備更為廣闊的經營和財務戰略實施空間,具有更強的盈利能力和組織活力。
另外,武鋼股份在2012 ~ 2014年間得到了大量政府補貼,但仍然擺脫不了經營困境,可見單純依靠政府輸血無法提升企業的經營質量。在行業下行周期內,方大特鋼收入增長率降速也慢于武鋼股份和行業平均值,顯示了其較強的風險控制能力。方大特鋼的“激勵市場化”原則的實施使員工的薪酬與預定業績目標掛鉤,促進了運營能力的落實與提升,形成了穩定的業績和較強的存貨及應收賬款周轉能力。而武鋼股份作為典型的國有企業,無法實施較為靈活的薪酬管理制度,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員工的創造力和活力。
主要參考文獻:
湯谷良.為財務戰略“正本清源”[J].新理財,2007(1).
湯谷良,杜菲.試論企業增長 盈利 風險三維平衡戰略管理[J].會計研究,2004(11).
周喜杰.方大特鋼:鋼鐵“寒冬”中的一抹綠色[J].中國經貿導刊,2014(25).
朱繼民.以深化改革為契機 創新財務管理理念為鋼鐵工業轉型升級提供新的動力——在2014年鋼鐵行業財務工作座談會暨財務與價格工業委員會會議上的講話[J].冶金財會,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