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人妻伦一二三区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久久精品AⅤ无码中文字字幕重口-欧美成人在线视频

免費咨詢電話:400 180 8892

您的購物車還沒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將 1 件商品添加到購物車

去購物車結算>>  繼續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是: 首頁 > 免費論文 > 財務管理論文 > 改革開放初期的企業財務管理回眸

改革開放初期的企業財務管理回眸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我國進入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從1979年至1991年的這一時期,我國企業財務管理的內容、方式與方法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根據孫文剛、張淑貞的研究成果,這一時期的企業財務管理在以下方面開始呈現出逐步適應商品經濟發展的新景象。

——籌資方面:1979年至1986年的銀行體制改革改變了一切存貸業務由中國人民銀行獨家辦理、貸款品種和利率單一的狀況,使得銀行貸款成為企業籌資的主要方式。1987年國務院發布《企業債券暫行條例》,債券籌資成為企業另一可選方式。在商品市場中,由于賒銷成為重要的促銷方式,使得企業運用商業信用籌資成為可能。1985年中國人民銀行頒發的《商業匯票承兌貼現暫行辦法》進一步鼓勵了企業之間的商業信用籌資。此外,企業橫向吸收直接投資、吸收外商直接投資、發行股票、融資租賃等也從無到有,不斷拓寬了企業的籌資渠道。

——投資方面:1984年9月、10月,國務院連續頒發了《關于改革建筑業和基本建設投資管理體制的若干規定》和《關于改進計劃體制的若干暫行規定》,縮小了投資方面指令性計劃的范圍。1987年3月,國務院頒發的《關于放寬固定資產投資審批權限和簡化審批手續的通知》規定,限額以內的技術改造項目由企業自主決定。1988年4月,《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法》規定“企業有權依照法律和國務院規定與其他企業、事業單位聯營,向其他企業、事業單位投資、持有其他企業的股份”,使企業的投資主體地位得到正式確認。

——資產管理方面:1979年,財政部發布《關于國營企業固定資產實行有償調撥的試行辦法》,改變了計劃經濟下無償調撥的形式,促使企業對固定資產的合理占用和節約使用。1980年,財政部發布《關于征收國有工業交通企業固定資金占用費的暫行辦法》和《關于國營工交企業清產核資劃轉定額貸款和國撥流動資金實行有償占用的通知》,促使企業提高了資產的使用率,節約使用資金,加速資金周轉。1985年,國務院頒發的《國營企業固定資產折舊試行條例》,允許折舊基金不必集中上交,同時改綜合折舊法為分類折舊法,促使企業提高固定資產的使用效益,加強固定資產的更新和技術改造。

——成本管理方面:1984年3月,國務院發布《國營企業成本管理條例》,重新規定了成本費用的范圍,明確了成本管理責任制的內容,并強化了監督與處罰措施。隨之,財政部等部門頒發了系列實施細則,促進企業在生產的各個環節加強成本管理,提高經濟效益。這一時期,一些國外的財務管理方法被引入國內,如量本利分析、目標管理、ABC管理、滾動計劃等。

——利潤分配方面:1979年開始試行“利潤留成”制度。1980年,又進行“基數利潤留成加增長利潤留成”的試點,此外,還在一些企業進行“以稅代利”,即利改稅的試點。此時,國營企業收入分配出現了企業基金、利潤留成、以稅代利等多種形式并存的局面。1983年、1984年,國家先后推行了兩步“利改稅”辦法,較大地調整了國家與企業的分配關系,充分調動了企業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積極性。1987年,實行了承包經營責任制辦法,企業將原先繳納的所得稅、調節稅改為上交國家利潤并對此實行承包,超收多留,欠收自補。1989年試行“稅利分流”辦法,企業實現的利潤分別以所得稅和部分利潤兩種形式上交給國家。

服務熱線

400 180 8892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