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市場經濟的日益發展,企業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尋求生存,立于不敗之地,就必須不斷增強其經濟實力。通常情況下,企業通過負債籌集資金,利用負債經營,因其自身特點——負債成本相對較低以及顯著的抵稅效應,所以具有相對優勢,為大多數現代企業所用。
首先,負債經營具有可能性。負債經營已成為現代,企業的基本特點之一,企業資本金是企業吸收其投資者的注冊資金用于企業經營,但只是基本資金并不能滿足其經營需求,因此需要舉債,于是便有了負債經營。
其次,適當安排自有資金比例,正確地運用負債經營關系到企業的生存和發展。企業要想擴大生產經營規模僅靠自己持有的資金顯然不夠,然而機會難求一旦有機遇企業要想發展就必須籌集一定的資金投入生產進一步擴大規模。
目前,我國的許多企業由于使用不當的負債經營策略,僅僅看到負債經營有利于企業發展的一面,而沒有認識到它可能潛伏危機的一面,導致對資金的剛性需求,從而使自身陷入債務危機。過高的負債率使企業因沉重的債務壓力而受到生存危機,更有甚者,由于這些企業的負債大部分是屬于對銀行的負債,從而直接導致了銀行的不良資產增加。要進行合理的負債經營,通常我們要考慮到以下幾個方面:
一、加強負債經營的可行性研究
加強負債經營的可行性研究是整個負債經營過程的重要環節。首先,要使企業的負債經營處于良好的運行狀態,必須分析企業的償債能力。企業償債能力的強弱,是對負債經營最敏感的指標。通過對企業償債能力的分析,可以對負債經營實施多方面的管理。
二、選擇最優的舉債方案,降低成本
企業對項目的籌資應當做出比較合理的選擇,要對不同時期資金需要量進行全盤考慮,使資金供應量得到最經濟、最充分的滿足,同時又要求降低舉債成本,減少舉債的風險,通過對不同的舉債結構、舉債方式的綜合分析,得出最優的負債組合。
(1)債務結構的合理性決策。
企業借入的資金按其還款期限可劃分為長期、中期、短期三種資金。企業在籌資決策時,必須考慮三者之間的均衡安排,特別要注意短期債務的比重,使三者有一個合理的比例構成,避免還款期過于集中和還款高峰的過早出現。
(2)借款的利率決策。
企業借款有多種渠道,利率有高有低,判斷企業能否借款,借款是否能夠保證企業舉債經營的利潤水平,就要充分做好借款利率的分析決策。具體做法是將企業的資金利潤率與借款利率進行對比分析。因為資金利潤率是判斷企業最終收益的指標,它反映在一定時期內企業舉債經營所取得的利潤水平。企業的資金利潤率必須高于借款利率,這是企業能否借款的前提條件。所以在保證企業借款能夠實現的前提下,應盡可能地降低利息支出和費用支出,以實現資金成本的最低化,把企業舉債經營的風險維持在可以接受的限度內。
(3)借款的數額決策。
企業的借款要有科學的限量,不能盲目地增加或減少。因為借款過多會造成資金浪費;而借款過少則不能滿足生產經營的需要。因此,應做好借款的數額決策,以滿足企業生產經營資金的需要。
三、加強舉借資金投入經營過程中的使用管理
借款投入使用是負債經營的關鍵階段,因為資金投向是否合理,將直接影響到舉債債務的償還。因此,為了加速資金的收回,企業必須對整個生產環節有相應的控制環節和管理手段,減少資金流轉過程中的損耗。
四、分析企業自身資信情況
資信情況的好壞直接影響企業負債量的多與少,為此,要分析企業的資信情況,應建立一套有效的維護資金信譽的制度,樹立起企業良好的信譽形象。要積極、及時整理財務信息,特別是應收的、應付的各方資料,做到心中有數。收回應收的款項,可以增加速動資產,增大短期償債能力。應付的款項,有人稱為“自然性融資”,如果遲付可延長負債緩和資金緊張狀況,但信譽不好;如及時履行經濟合同支付貨款、工程款,按期還本付息,可提高企業的良好資金信譽,達到“再借不難”的良性循環,但負債減少了,在資金成本較低、利潤率較高之時,是一種損失。如果單從自身資金出發,當然是應收的越快越好,應付的越慢越好。過于急躁或故意拖延會引起對方的反感,由此會引起一系列的不良后果,企業資金信譽將受到不良影響。
五、加強企業盈利能力、營運能力
不論是股東、債權人還是企業自身,都很重視和關心企業的盈利能力和營運能力。反映企業獲利能力的指標很多,通常使用的主要有銷售凈利潤、銷售毛利率、資產凈利率、凈值報酬率。這些指標主要反映企業盈利能力的大小,指標值越高越好,對各方面都有利。反映企業營運能力的指標有總資產周轉率、應收賬款周轉率和存貨周轉率,它們主要反映企業運用資金的能力,一般情況下,數值越高,運用資金能力越強,壞帳損失越少,成本費用越節約。企業運用會計核算和分析計算這些指標以及時反映企業的經營成果,為企業進一步合理組織生產,加速資產流轉,減少舉債經營風險,提供經驗教訓和決策依據。
參考文獻:
[1]Jack Rasmus. Speculative Capital,Financial Crisis and Emerging Epic Recession. Critique,2009(02):55.
[2]樓小惠. 論企業的負債經營. 中央財政金融學院學報,2010(35):105–106.
作者:郭蕓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