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政單位的資金包含了財產、債券等,如:存貨、無形資產、固定資產等。在計劃經濟時代,行政單位資金管理模式是“國家統一安排和撥款”,典型的“粗放型”管理。在市場經濟體制下,資金來源渠道多元化,如:社會捐贈、銀行貸款等,但主要還是政府撥款。單位構成也涉及社會政治、經濟等多個領域,構成也實現多元化。因此,在行政單位的資金管理上,暴露了一些問題,下面將從資產的配置。使用等角度對資產管理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探索相應的解決方案。
▲▲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行政單位資產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固定資產使用效率低,缺乏統一協調的調配使用機制
由于行政單位資產使用具有無償性,購置固定資產的資金主要來源于國家財政補貼和撥款,導致在購置設備時,相關工作人員缺乏規劃性,具有盲目性和隨意性。重復購置和隨意購置現象普遍,許多資產設備閑置無用。如,有的部門只看到局部利益,忽視部門發展具體情況,隨意擴大規模,盲目增加投資,缺乏對投資項目的了解,導致,許多固定資產重復購置,利用率較低,資產浪費嚴重。而有的部門為了固定資產利用方便,大量購買機器設備、忽視對固定資產的使用效率,使購置的資產沒有物盡其值。造成一面經費緊張,另一面資產閑置過多的局面。
(二)財產清查制度不健全,財產管理權責不明確
有些行政單位沒有做到一年至少實物盤點清查一次的規定,忽視實物盤查的重要性,致使在資金管理過程中,一些暴露的管理問題不能及時發現并得到解決,造成財產缺失、被盜甚至自盜的情況經常發生。另外,財產管理權限不明確,沒有制定資產調用移交手續以及財產報廢辦理手續的相關程序。對單位的資產沒有制定明確的管理手續,有的行政單位人員擅自將單位的公有資產私有化,有的工作人員將固定資產無償轉送給上級領導,造成許多有賬無實的虛假資產,造成資產嚴重流失。
(三)監督機制不完善,收入管理不規范
行政單位監督機制不健全,缺乏完整是監督體系,導致法律意識淡薄,職責權限模糊。同時,國有資產取得經營收入管理合理的現象普遍存在,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對外經營或出租資產租金收入不全,甚至隨意減免,或者在收取租金時,大多采取消極的態度,沒有做到收支平衡管理,脫離了預算,導致資產流失。
▲▲二、改善行政單位資產管理的對策
(一)規范資產管理,提升使用效率
首先,健全資金管理體系。對單位的資產進行定期清點盤查,統計所有實物資產,確保賬實相符。在實物清點盤查時,對資產的質量、數量、使用人、責任人等詳細記錄,編制記錄登記簿。同時,實行資產和預算形結合的管理制度,對單位資產進行統一預算籌劃,各行政部門也應該加強溝通,科學處置資產。其次,提高資產使用效率。根據單位實際需要情況采購機器設備,對閑置的固定資產充分加以利用,發揮其最大效用,對報廢的資產進行殘值估算。
(二)建立健全財產清查制度
根據我國現行的會計法律法規規定,企業應定期對固定資產進行清點盤查,每年至少進行一次全面盤查,行政單位也同樣需要這樣做。行政單位在盤查時,嚴格記錄盤查盤盈、盤虧情況,并編制相應的盤存表,通過設置“固定資產清查”以及“待處理財產損益”等會計科目,真實地反映資產的盤查情況、固定資產的價值變化以及清理后凈損益狀況,根據這些資料追究固定資產減少的相關責任。
(三)建立監督機制,規范收入管理
行政單位需要建立健全監督機制,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第一,需要不斷完善監督管理體系。對不同部門設置相關專業人員,對資產實現“有人抓、有人監管、有人負責”的目標。另外,注重加強對監督人員培訓和管理工作,促使單位工作人員的管理水平的整體提高。第二,加強對購置資產的監督。統一實行集中采購、定時消費、招標采購等模式,確保資產在公平公開、公正透明的環境中進行,形成財務、審計、供應商和公眾全方面、多層次參與監督模式,杜絕弄虛作假情況發生,使經費使用發揮最大的效益。第三,加強對報廢資產的監督。要嚴格執行資產報廢年限制度,除非特殊情況,否則資產沒有到達最低使用年限的不能進行報廢。
▲▲三、總結語
綜上所述,行政單位資產管理是一項艱巨而重要的綜合性工作,現階段,行政單位資金管理面臨著嚴峻的社會環境,各個行政單位的相關負責人及資產管理人員必須要始終保持清醒頭腦,進一步解放思想,拓寬管理思路,積極發揮各項有利條件,采取有效措施解決現存問題,推動各行政單位的資金管理水平的提高,使行政單位的資金發揮最大化作用,從而使行政單位更好的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
參考文獻:
[1] 朱明.行政單位資產管理的難點問題及對策[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3.8(10):111-112
[2] 胡波.淺析如何加強行政單位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相結合[J].現代經濟信息,2011.9(18):120-121
[3] 張凱.加強行政單位資產管理的方法淺析[J].財經界(學術),2010.12(16):135-136
作者:王俊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