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人妻伦一二三区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久久精品AⅤ无码中文字字幕重口-欧美成人在线视频

免費咨詢電話:400 180 8892

您的購物車還沒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將 1 件商品添加到購物車

去購物車結算>>  繼續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是: 首頁 > 免費論文 > 會計論文 > 上市公司分部信息決策相關性研究

上市公司分部信息決策相關性研究

 一、引言
  對于多元化或跨地區經營的集團企業而言,利益相關者依靠其所披露的過于籠統的合并報表信息只能了解整個集團資產規模、經營成果的概況,對集團多種業務或不同地區的資源配置、管理效率、經營業績等具體信息卻無法掌握,這部分信息往往對利益相關者作出判斷和決策卻是至關重要的。因此集團分部信息作為合并報表的重要補充應運而生。財政部2006年頒布的《企業會計準則第35號――分部報告》(以下簡稱“準則35號”)中要求:一般情況下,存在多種經營或跨地區經營的企業,企業應當區分業務分部和地區分部,并按照該準則披露分部信息。在準則35號實施兩年后,財政部又于2009年6月頒布了《企業會計準則解釋第3號》(以下簡稱“解釋3號”),對我國企業如何改進報告分部信息提出了明確要求:“企業應當以內部組織結構、管理要求和內部報告制度為依據確定經營分部”,并且需要企業披露確定分部所考慮的因素,以及每一個報告分部的利潤總額、資產總額、負債總額等相關信息。那么準則35號和解釋3號的出臺是否改善了上市公司分部信息披露的規范和質量?分部信息對于利益相關者的決策是否相關?這些問題將通過本文的分析和驗證來得到解答。
  
  二、文獻回顧
  早在20世紀70年代,國外學者已經開始對分部信息是否具有額外的價值、對信息使用者有何意義進行了大量研究。Kinney(1971)作為該領域的第一位研究者,率先提出了分部信息較之合并信息有更強的預測能力這一觀點。Balakrishnan,Harris和Sen(1990)選取112家公司1979―1983年間的數據和85家公司1984年和1985年的數據進行分析,結果顯示,使用地區分部報告數據能夠顯著提高財務報表的預測能力。Peter(1999)從大量多元化經營的公司中篩選出符合條件的公司,研究其1990―1995年披露的財務數據,結果無一例外地駁倒了“無價值假設”,即分部信息在風險預測上沒有作用的論點。Sang-Kyu(2005)以2 374家公司1996―1998年的分部數據為研究樣本,欲驗證美國會計準則(FASB)第131號的實施是否有利于提高分部信息的相關性,實證研究的結果表明,分部信息能夠提供增量信息,特別是在預測股票風險方面。Park和Jong Chool(2006)采用1995―2001年的樣本數據,結果也證明了分部信息對股票市場的預測能力。
  國內學者對分部信息是否決策相關存在兩種不同觀點。一些學者認為分部信息是決策無關的,吳聯生(2000)認為絕大多數投資者雖然對分部信息的要求很高,但由于其對分部信息的不合理使用,大大制約了分部信息的決策相關性。王艷輝(2005)以滬市64家公司2003年的分部報告為研究對象,實證結果表明,分部報告使用者不能充分利用公司披露的分部信息。從投資者的角度來看,分部報告似乎不具有信息含量,與投資者決策也不相關。石桂君(2006)在對2002年至2004年滬市上市公司分部信息披露情況和質量進行研究時發現,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在會計報表附注和董事會報告中披露分部信息,并認為上市公司一旦過多的考慮成本與效益原則,分部信息披露不完全的弊端便會顯現出來,分部信息的決策相關性在一定程度上也會降低。然而另一些學者則認為分部信息是決策相關的,李維友(2001)認為分部信息可以為會計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加有用的信息,多元化經營的上市公司應該披露分部信息。閆軼(2004)隨機抽取了我國126家上市公司的年報,采用市場模型,分析分部信息的披露情況和形成原因,并認為公司按行業分部和地區分部披露分部信息有助于評價股票的系統風險。聶萍和陳共榮(2007)著重探討分部信息相關性和可比性之間的關系,選取2003―2005年78家上司公司作為樣本。最后得出結論:這些公司提供的分部信息更多地傳達了相關性信息,但分部信息不能實現相關性和可比性的兼得。莊穎(2008)以2007年滬市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認為新準則頒布實施以后,分部信息披露完全的公司股票風險明顯低于分部信息披露不完全的公司,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會計信息的相關性。胡明霞和黃勝忠(2008)從滬市831家上市公司中篩選出54家基本符合條件的公司作為樣本,研究的結果表明:基于分部數據預測公司利潤的誤差較小,分部信息具有一定的決策有用性。韓鑫(2009)隨機抽取了滬市26家上市公司,并以2007、2008年兩年的年報為研究對象,結果表明:當更多地披露分部信息時,能夠降低公司股票的市場風險。那么解釋3號之后發布的分部信息是否具有決策的相關性呢?本文將以Kinney(1971)的方差比率模型為基礎,通過運用投資組合理論,從風險評估的角度來進行驗證。
  
  三、研究設計與樣本選取
  (一)研究模型與假設
  通常來說,多元化經營能幫助企業提高抵御風險的能力。一個擁有多個分部的企業可以看作是一個投資組合,集團公司建立多個經營分部的目的就是分散投資風險。本文采用1971年基尼設計的方差比率模型:CR=σ2/∑σi2其中,σ2表示公司合并收益的方差,σi2表示公司各分部收益的方差。來自分部收益的變化越大,該比率越小,公司分散經營的成果越顯著。由于β系數衡量單個股票相對于市場組合的系統風險,故本文通過CAPM模型計算出β值。最后令方差比率CR為自變量,β系數為因變量,構建一元回歸模型,并對樣本的相關系數ρ進行顯著性檢驗。并提出原假設:ρ=0,即兩者不相關,否則,兩者顯著相關。
  (二)樣本選取
  由于目前上市公司的分部信息主要在公司年報附注中進行披露,所以搜集分部數據的難度很大。考慮成本與收益原則,本文欲通過分層抽樣的方法抽取100家公司作為研究對象,因為分層抽樣的特點是將科學分組法與抽樣法結合在一起,分組減小了各抽樣層變異性的影響,抽樣保證了所抽取的樣本具有足夠的代表性。
  由于解釋3號是2009年才頒布實施的,故本文以滬市A股上市公司2009、2010年兩年的年報為研究對象。截至2011年5月10日,滬市A股共有886家上市公司,在剔除88家ST公司、3家S公司、2家SST公司和28家金融類公司后,剩余765家。將剩余765家公司按照證監會發布的《上市公司行業分類指引》進行行業分類,并實施分層抽樣。抽取樣本的步驟是:1.計算同屬于某一行業的公司數目及所占比重;2.將這一行業比重乘以樣本量100,得到在該行業中應抽取的公司數目;3.按公司的證券代碼由小到大編排序號,在Excel中用公式rand()*(X-1)+1產生隨機數,作為樣本公司;4.對于所抽到的公司其經營范圍僅在單一行業或特定地區時,則進行剔除,并重復步驟3繼續抽樣,直到抽夠100家多元化或跨地區經營的樣本公司為止。行業比重及該行業應抽取的樣本數目見表1。







  
  四、實證分析
  (一)描述性統計結果
  筆者對選取的100家上市公司2009、2010年兩年的分部信息逐一查閱,發現樣本公司對分部信息的披露率達到100%,說明準則35號和解釋3號的相繼出臺,對上市公司分部信息的披露發揮了有效的強制作用。同時,筆者還發現:樣本公司中絕大多數在分部確認方面兩年之間沒有什么變化。解釋3號提出“以企業內部組織結構、管理要求和內部報告制度為依據確定經營分部”的思想,并未對上市公司報告分部的確認產生太大影響,所抽查的樣本企業大部分仍按照準則35號規定的方式確認報告分部,即按業務和地區確定分部。筆者根據分部確認的不同方式對于100家公司的分部信息進行了歸類整理。結果發現:只有20家企業同時披露了包括行業、產品、地區在內的綜合分部信息,65家公司披露了行業分部信息(見圖1),62家公司披露了產品分部信息(見圖2),65家公司披露了地區分部信息(見圖3)。從圖中可以看出:采用分行業和分產品披露分部信息的上市公司的分部數主要集中在三個分部,分地區披露分部信息的公司主要集中在兩個分部,即國內與國外。
  在分部信息披露充分性方面,只有中石化、中石油等幾家大型企業集團披露了包括分部資產、分部負債、分部利潤等詳細內容的分部報告,其余公司只是在年報附注中簡要披露分部信息。
  (二)相關性檢驗
  在相關性檢驗中,我們認為按行業來確認分部更能體現企業分散經營的程度,故將披露行業分部信息的65家公司作為相關性檢驗的研究對象。首先計算方差比率,計算結果發現:方差比率小于1的公司有19家,根據方差比率模型可知,方差比率小于1的公司分散經營效果顯著,可見這些公司的多元化分部經營組合是有效的投資組合,占樣本的比重是29.23%;其次計算β值,筆者通過中信建投網上交易軟件獨立行情模塊,觀察股市大盤,分別記錄了65支樣本股票在2009年和2010年每個月月末的收盤價格。對于股票i,每個月的收益率可通過Rit=計算得到,Pit表示股票i在第t個月的月末收盤價。對于整個市場的收益率可通過Rm=計算得到,SAt表示第t個月滬市A股指數。設Rm為自變量,Ri為因變量,線性回歸后得到β系數(見表2)。
  最后,運用SPSS17.0對方差比率和β系數進行回歸分析,結果如表3、表4。
  
  五、研究結論
  回歸分析的結果表明:方差比率和β值的相關系數ρ為0.293,且二者在5%的顯著性水平上具有相關性,從而拒絕原假設。也就是說,解釋3號實施后披露的分部信息具有較強的預測股票風險的能力。相關系數ρ為正數,表明方差比率和β值存在正相關關系,即方差比率越小,β值越低。因為當方差比率小于1時,方差比率越小表明分部間投資回報的負相關性越高,分散經營越有效。分部間投資回報負相關性高的公司比分部間投資回報負相關性較低的公司具有更低的β值,即這類公司的收益變化相對于整個市場的收益變化敏感性更低,具有更低的經營和投資風險。投資決策者應盡量選擇較低經營風險的公司進行投資,即方差比率和β值都較小的公司。因此,多元化公司披露分部信息的充分性,對投資者分析、判斷公司的投資組合是否有效、分散經營成果是否顯著十分重要。投資者可以據此評估公司的經營風險,作出合理決策,從而體現分部信息的決策有用性。
  由于解釋3號2009年才頒布,實施效果在短期內還無法充分體現出來。雖然對上市公司分部信息的披露發揮了有效的強制作用,但上市公司在分部確認及信息披露的規范性和充分性方面仍有待改進和完善。

服務熱線

400 180 8892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