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房地產開發企業財務風險內涵
在新會計準則中,對財務風險的定義是:財務風險是指在企業的各項財務活動中,因企業內外部環境及各種難以預計或無法控制的因素影響,在一定時期內,企業的實際財務結果與預期財務結果發生偏離,從而蒙受損失的可能性。而具體到房地產開發企業,主要是指房地產開發企業由于財務狀況惡化而致使企業的房地產投資,以及其報酬無法全部收回的可能。因此,財務風險是房地產開發企業非系統性風險之一。
房地產開發企業在我國尚屬一個新興行業,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是一個有發展前景的行業。但由于房地產開發投資周期長、投資額巨大,所以,房地產開發企業一般需要通過財務杠桿來融資用于項目開發,而運用財務杠桿就有可能帶來風險。表現在使用財務杠桿,使得資金得以循環使用,前期收益對于后續開發將產生決定性影響。因此,一旦未來房地產市場銷售價格、開發建設成本或者市場吸納能力發生變化,都會對房地產開發企業的預期收益產生巨大的影響,有可能產生由于實際收益未能達到預期收益,出現無法到期償還債務或者影響到后續開發的資金鏈等等。
二、當前房地產開發企業財務風險的市場表現
在全國房地產業快速發展的同時,房地產行業的風險也逐漸顯現出來,引起專家學者的關注。由于受到不斷緊縮的金融信貸政策,資本市場嚴把融資門檻,筆者認為,當前房地產開發企業資金缺口需求明顯,財務風險凸顯,具體有如下四個方面:
1.轉讓土地項目現象日益突出
2008年下半年以來,房地產開發企業間土地項目轉讓的態勢比較明顯,凸顯企業資金緊張,對未來市場信心不足。如上海外高橋發布公告,公開掛牌轉讓其運作多年的“森蘭·外高橋”項目中的南部國際社區的A1-1、A1-2地塊,疑為資金緊張而“割肉”;在重慶,2008年4月份重慶市聯合產權交易網重點項目一欄中,各區縣掛牌轉讓項目17個,其中房地產項目就有13個;同時,據中國土地一級開發網信息顯示,2008年5月份的前21天,轉讓開發項目的信息達到45條,項目來自北京、廣東、山西等城市,項目類型種類較多,有別墅、也有住宅、商業項目,這么多省份不同程度地出現了眾多中小房企轉讓土地項目的現象。這一跡象表明當前中小企業的資金已十分緊張,財務隱藏著較大的風險隱患。 土地市場流拍、退地現象增多
另外一個值得注意的跡象就是2008年以來,以北京為例,北京朝陽區南河灘東路3號地塊和曾經流拍的來廣營清河營住宅及配套,商業金融一號地項目用地在北京市國土局開標,但分別僅有3家企業競標。原計劃同時開標的配建廉租房的廣渠道路15號商品房項目用地,由于投標開發商未到,法定的3家而流標。
導致土地拍賣流標、流拍的原因,資金緊張仍然是主要原因。目前開發商的資金自有率普遍只有25%左右,約75%的資金都是靠銀行貸款等方式融資和買房者支付購房款獲得的,而當前的金融調控政策要求開發商自有資金達到35%才能申請項目貸款。很多開發商的錢只夠買地,在后續建設資金沒有保障的情況下,開發商不敢輕易拿地。 降價促銷,回籠資金
隨著樓市觀望氣氛的進一步深化,市場上降價促銷的現象開始顯現,很多開發企業通過降價促銷的方式,加快銷售進度,以期達到快速回籠資金以緩解資金壓力。在北京某樓盤甚至打出7.5折優惠的促銷;在深圳有的樓盤打出買房送裝修或送汽車的優惠。筆者走訪了秦皇島市正在熱銷的樓盤“恒大玉龍灣”,它們采取的優惠政策是,只要業主購房,在房屋交付使用前若房屋降價就退差價,以此來吸引購房者。從國家發改委發布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08年9月份,秦皇島市房屋銷售價格同比上漲3.8%,環比下降0.1%。9月份漲幅又創新低。同時,受二手房價格波動,環比出現近一年來首次下降。2008年以來,全國各地的房地產市場都經歷了一段較長時間的觀望,這導致整個房地產市場成交緩慢。在業界人士看來“金九銀十”的銷售旺季,也沒有旺起來。 開發企業經營活動現金流凈值多為負值
企業財務指標的不樂觀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企業財務風險隱患突出。從2008年第三季度公布的房地產上市公司季報中可以發現,在經營性活動現金流凈值指標中,多數企業為負值,其中就包括萬科、保利、招商、陸家嘴四大房地產公司,其每股經營性現金流量指標分別為萬科-0.18元,招商地產-2.20,陸家嘴-0.76,保利最低,為-3.33,從一定程度上顯現出當前房地產開發企業的現金流普遍緊張的態勢。
從上述種種市場跡象表明房地產開發企業的財務風險已經顯現,隱患突出。
三、房地產開發企業財務風險的成因分析
一般來講,房地產開發企業的財務風險主要來源有:籌資風險、投資風險、現金流量風險、利率風險、匯率風險等五方面,結合當前的實際情況,筆者認為,造成當前房地產開發企業財務風險隱患突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融資風險加大、銷售資金回籠不樂觀和企業自身土地儲備的資金積壓等歷史遺留原因。
1.融資渠道的嚴把關,籌資風險加大
這是房地產開發企業當前財務風險最主要的來源之一,金融信貸政策的持續緊縮、資本市場融資門檻的嚴把關,導致房地產開發企業融資難度加大,能否籌集到所需的資金,關系著房地產開發企業的未來命運。一方面表現在金融信貸政策的持續緊縮,一方面表現在融資渠道的嚴把關。
(1)金融信貸政策的持續緊縮
2007年,中國銀監會發布了《關于加強商業性房地產信貸管理的通知》,對商業性房地產信貸政策進行了調整,通知進一步嚴格房地產開發貸款條件。這使得開發商通過銀行項目融資貸款,再將貸款用于購買土地已不可能。同年12月5日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貨幣政策由“穩健”轉為“從緊”。2008年6月7日,中央銀行再次上調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至此,2008年上半年已連續五次上調金融機構存款類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目前達到17.5%,創歷史新高,此舉在控制商業銀行的貸款資金規模,控制資金的流動性。金融信貸的持續收緊對房地產開發企業,尤其是中小型企業的融資造成難以估量的影響。由于受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央行在2008年10月份兩次下調存貸款基準利率,對中小企業來說是一個利好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