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項目中標簽約開始到施工準備、現場施工、直至竣工驗收,每個環節都離不開成本管理工作,下面僅從工程項目的成本預測、成本控制、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徑三方面加以說明。
一、搞好成本預測、確定成本控制目標
成本預測是成本計劃的基礎,為編制科學、合理的成本控制目標提供依據。因此,成本預測對提高成本計劃的科學性、降低成本和提高經濟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加強成本控制,首先要抓成本預測,成本預測的內容主要是使用科學的方法,結合中標價根據各項目的施工條件、機械設備、人員素質等對項目的成本目標進行預測。
(一)工、料、費用預測
1.首先分析工程項目采用的人工費單價,再分析工人的工資水平及社會勞務的市場行情,根據工期及準備投入的人員數量分析該項工程合同價中人工費是否能包住。
2.材料費占建安費的比重極大,應作為重點予以準確把握,分別對主材、地材、輔材、其它材料費進行逐項分析,重點核定材料的供應地點、購買價、運輸方式及裝卸費,分析定額中規定的材料規格與實際采用的材料規格的差異。
3.機械使用費:投標施組中的機械設備的型號,數量一般是采用定額中的施工方法套算出來的,與工地實際施工有一定差異,工作效率也有不同,因此要測算實際將要發生的機使費。同時,還得計算可能發生的機械租賃費及需新購置的機械設備費的攤銷費,對主要機械重新核定臺班產量定額。
(二)施工方案引起費用變化的預測
工程項目中標后,須結合施工現場的實際情況制定技術上先進可行和經濟合理的實施性施工組織設計,結合項目所在地的經濟、自然地理條件、施工工藝、設備選擇、工期安排的實際情況,比較采用的施工方法與標書編制時的差異,據實做出正確的預測。
(三)臨時設施費的預測
大型臨時設施費的預測應詳細地調查,充分地對比論證,從而確定合理的目標值。小型臨時設施費內容需根據工期的長短和擬投入的人員、設備的多少來確定規模和標準,按實際發生并參考以往工程施工中包干控制的歷史數據確定目標值。
(四)輔助工程費的預測
輔助工程量是指工程量清單或設計圖紙中沒有給定,而又是施工中不可缺少的,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做好預測。
(五)成本失控的風險預測
項目成本目標的風險分析,就是對在本項目中實施可能影響目標實現的因素進行事前分析,通常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進行分析:對工程項目技術特征的認識、對業主單位有關情況的分析、對項目組織系統內部的分析、對項目所在地的交通能源的分析、對氣候的分析等。
總之,通過對上述幾種主要費用的預測,即可確定工、料、機及間接費的控制標準,也可確定必須在多長工期內完成該項目,才能完成管理費的目標控制。
二、圍繞成本目標,確立成本控制原則
施工項目成本控制就是在實施過程中對資源的投入,施工過程及成果進行監督,檢查和衡量,并采取措施確保項目成本目標的實現。成本控制的對象是工程項目,其主體則是人的管理活動,目的是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財力,降低成本,增加效益。
(一)全面控制原則
成本控制涉及到項目組織中的所有部門、班組和員工的工作,并與每一個員工的切身利益有關,因此應充分調動每個部門、班組和每一個員工控制成本、關心成本的積極性,真正樹立起全員控制的觀念。項目成本的發生涉及到項目的整個周期,從施工準備開始,經施工過程至竣工移交后的保修期結束,樹立項目成本形成全過程的控制理念。
(二)節約原則
節約就是項目施工用人力、物力和財力的節省,是成本控制的基本原則。節約絕對不是消極的限制與監督,而是要積極創造條件,要著眼于成本的事前監督、過程控制,在實施過程中經常檢查是否出偏差,并及時優化施工方案,從提高項目的科學管理水平入手來達到節約的目的。
(三)動態控制原則
成本控制是在不斷變化的環境下進行的管理活動,所以必須堅持動態控制的原則,收集成本發生的實際值,將其與目標值相比較,檢查有無偏離,若無偏差,則繼續進行,否則要找出具體原因,采取相應措施。
(四)目標控制原則
目標管理是管理活動的基本技術和方法。它是把計劃的方針、任務、目標和措施等加以逐一分解落實。在實施目標管理的過程中,目標的設定應切實可行,要落實到部門、班組甚至個人;目標的責任要全面,既要有工作責任,更要有成本責任;做到責、權、利相結合,對責任部門(人)的業績進行檢查和考評,并同其工資、獎金掛鉤,做到獎罰分明。
三、尋找有效途徑,實現成本控制目標
降低項目成本的方法有多種,概括起來可以從技術、經濟、合同管理等幾個方面采取措施控制。
(一)采取經濟措施控制工程成本
1.人工費控制
人工費占全部工程費用的比例較大,一般都在10%左右,所以要嚴格控制人工費。要從用工數量控制,有針對性地減少或縮短某些工序的工日消耗量,從而達降低工日消耗,控制工程成本的目的。
2.材料費的控制
材料費一般占全部工程成本的65%~75%,直接影響工程成本和經濟效益。應主要做好兩個方面的工作:
(1)對材料用量的控制
要堅持按定額確定材料消耗量,實行限額領料制度;改進施工技術,推廣使用降低料耗的各種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對工程進行功能分析,對材料進行性能分析,力求用低價材料代替高價材料,加強周轉料管理等。
(2)對材料價格進行控制
主要是由采購部門在采購中加以控制。①對市場行情進行調查,在保質保量前提下,貨比三家,擇優購料:②合理組織運輸,就近購料,選用最經濟的運輸方式,以降低運輸成本:③要考慮獎金的時間價值,減少資金占用,合理確定進貨批量與批次,盡可能降低材料儲備。
3.機械費的控制
盡理減少施工中所消耗的機械臺班量,通過全理施工組織、機械調配,提高機械設備的利用率和完好率,同時,加強現場設備的維修、保養工作,降低大修、經常性修理等各項費用的開支,避免不正當使用造成機械設備的閑置;加強租賃設備計劃的管理,充分利用社會閑置機械資源,從不同角度降低機械臺班價格。
(二)采取技術措施控制工程成本
采取技術措施是在施工階段充分發揮技術人員的主觀能動性,對標書中主要技術方案作必要的技術經濟論證,以尋求較為經濟可靠的方案,從而降低工程成本,包括采用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節約能耗,提高機械化操作等。
(三)加強合同管理,控制工程成本
合同管理是施工企業管理的重要內容,也是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經濟效益的有效途徑。項目施工合同管理的時間范圍應從合同談判開始,至保修日結束止,尤其加強施工過程中的合同管理,抓好合同管理的攻與守,攻意味著在合同執行期間密切注意我方履行合同的進展效果,以防止被對方索賠。
(四)加強質量管理,控制返工率
在施工過程中,要嚴把工程質量關,始終貫徹公司既定的質量方針,各級質量自檢人員定點、定崗、定責、加強施工工序的質量自檢和管理工作真正貫徹到整個過程中,采取防范措施,消除質理通病,做到工程一次成型,一次合格,杜絕返工現象的發生,避免造成因不必要的人、財、物等大量的投入而加大工程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