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人妻伦一二三区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久久精品AⅤ无码中文字字幕重口-欧美成人在线视频

免費咨詢電話:400 180 8892

您的購物車還沒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將 1 件商品添加到購物車

去購物車結算>>  繼續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是: 首頁 > 免費論文 > 內部審計注冊會計師論文 > 衍生金融工具會計準則的國際比較

衍生金融工具會計準則的國際比較

http://www.crifs.org.cn 2008年6月5日 夏 睿
摘 要:衍生金融工具的定義、確認標準、計量基礎、列報及披露等問題一直是困擾金融工具會計理論研究的難點所在。因此,本文擬通過最具有權威和代表性的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和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近年來研究成果的比較,希望能總結出目前國際會計界在衍生金融工具會計研究中取得的階段性成果和懸而未決的問題,并為我國會計理論在研究發展過程中如何借鑒國際研究成果提供一些幫助。


20 世紀 80 年代以來,金融創新的不斷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世界經濟的內容和行為規則,在以跨國公司為主體的國際經營活動日益發展的同時,國際資本市場得到了迅猛的發展。資本市場的全球一體化趨勢愈加明顯,與此相伴隨的是金融產品更加豐富。衍生金融工具(DerivativeFinancial Instruments)已經成為現代金融市場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衍生金融工具的出現,傳統的財務會計模式提出了嚴峻的挑戰。為此,國際上具有影響的會計組織紛紛著手研究制訂統一準則,借以規范衍生金融工具會計實務工作。其中,最具權威性和代表性的是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IASC) ,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和英國會計準則委員會(ASB),他們的研究成果對衍生金融工具會計發展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一、國際組織頒布的主要成果


發布者 名稱 時間


IASC 《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會計的討論報告》 1997 年發布


IASC 《IAS32———金融工具:披露與列報》 1995 年發布1998 年修訂


IASC 《IAS39———金融工具:確認與計量》 1998 年發布


FASB 《討論備忘錄:與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相關問題的討論》 1991 年發布


FASB 《SFAS105———對具有表外風險和信用集中風險的金融工具的披露》 1990 年發布


FASB 《SFAS107———金融工具公允價值的披露》 1991 年發布


FASB 《SFAS115———關于某些債權性及權益性證券的會計處理》 1993 年發布


FASB 《SFAS119———對衍生金融工具以及金融工具公允價值的披露》 1996 年發布


FASB 《SFAS125———金融資產的轉移與服務以及債務消亡的會計處理》 1996 年發布


FASB 《SFAS133———衍生工具和套期行為的會計處理》 1998 年發布


FASB 《SFAS138———某些衍生金融工具和某些套期行為的會計處理》 2000 年發布


FASB 《在會計計量中運用現金流信息和現值》 2000 年發布


ASB 《衍生金融工具與其他金融工具》報告 1996 年發布


ASB 《FRS13———衍生金融工具與其他金融工具:披露》 1998 年發布


以上是本文成文的主要依據,也是本文重點討論的對象。下面將按照各個組織頒布法規的時間順序進行闡述。


二、衍生金融工具會計準則的國際發展


1、IASC


IASC 于1991 年9 月和1994 年1 月完成了第40 號和第48 號征求意見稿。1995 年3 月發布了《國際會計準則第32 號——金融工具:披露與列報》。該準則解決的主要問題包括:(1)金融工具的分類,即如何將金融工具分為負債和權益,以及如何劃分相關的利息、股利、利得和損失;(2)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的相互抵消;(3)金融工具信息的披露。


1995 年12 月通過了《國際會計準則第39 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第39 號準則要求在資產負債表上確認所有的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包括衍生工具),同時要求盡可能地以公允價值來計量金融工具。同時,通過對套期進行分類(公允價值套期,現金流套期和在國外凈投資的套期)和區別處理,第39 號準則也對套期會計給出了一個解決方案。2000 年3 月,IASC 成立了一個委員會,負責制定第39 號準則的實施指導綱要,用于指導第39 號準則的具體實施。


2、FASB


財務會計準則第105 號《對具有表外風險和信用集中風險的金融工具的披露》、第107 號《金融工具公允價值的披露》、第119 號《對衍生金融工具以及金融工具公允價值的披露》都對金融工具的列報和披露做出了相應的規定。第115 號準則《關于某些債權性及權益性證券的會計處理》將有價證券分成持有至到期的債權性證券、交易目的的證券和備出售的證券三類,對每一類證券都規定了不同的會計處理方式。該準則提出了根據持有目的的不同來決定會計處理的思路。1991 年,FASB 發表《套期保值會計——對基本問題的探索性研究》的報告和《金融工具的確認和計量》備忘錄。1998 年公布了第133 號財務會計準則《衍生工具和套期行為的會計處理》,對衍生金融工具的確認和計量做出完善的規定,在國際上也產生了重大影響,其基本原則是:公允價值是衍生工具唯一相關的計量屬性;在一定前提條件下,衍生工具和極少數非衍生金融工具采用套期會計來進行核算。具體來講,套期可以分成公允價值套期,現金流套期和外匯風險套期三類,每類有其具體的處理方法。2000 年,FASB 對133 號準則進行了修訂,對一些細節問題提出了修改意見。


3、ASB


1998 年9 月,ASB 發布第13 號財務報告準則《衍生金融工具與其他金融工具:披露》,目的是提高金融工具的披露程度,要求提供:金融工具對組織整體風險的影響情況;金融工具的風險影響組織的業績和財務的情況;如何管理金融工具的風險。該準則要求的描述性披露主要包括持有或發行金融工具的目標、政策和策略。該準則對非金融機構、銀行和類似金融機構以及其他金融機構分別要求了不同的數量化披露,主要包括對利率風險、貨幣風險、流動性風險、公允價值以及套期活動的披露。


4、日本


日本的企業會計審議會(BADC)于1990 年發布《對期貨合同會計準則的意見》和相應準則,對期貨期權合同的公允價值披露作了規定。后來,公允價值逐漸擴展到外匯遠期合同和其他衍生工具。在意識到公允價值披露并沒有解決許多相關的重要問題后,1998 年6 月,BADC 發布了《對建立金融工具會計的意見》征求意見稿;1999 年1 月,發布了《對建立金融工具會計準則的意見》正式稿和《金融工具的會計準則》,對其確認和計量作出了完善的規范。


5、加拿大


加拿大特許會計師協會(CICA)在1996 年1 月發布了《金融工具——披露和列報》會計準則,對金融工具的披露和列報作了相應的規范,這個準則與IAS32 極其相似。


6、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公共會計準則委員會于1995 年6 月發布了AASB1033/AAS33《金融工具的披露和列報》,對金融工具的披露和列報作了相應的規定。1999 年10 月發布其修改稿,主要目的是完善關于復合型和轉換型金融工具的分類和披露問題。


7、中國臺灣省


我國臺灣省于1997 年6 月發布會計準則《金融商品之披露》,對金融工具的披露問題作了規范。準則對衍生金融工具和非衍生金融工具做出了不同的披露要求,而對衍生金融工具,又區分為因交易目的持有和因非交易目的持有兩種,分別規定了不同的披露要求。


除了上述國家和地區外,還有一些國家和地區也對金融工具會計準則做了相關的研究,如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中國臺灣省等等。另外,除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外,美國、英國、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法國、德國、新西蘭以及北歐注冊會計師聯合會也參加了國際聯合工作組,共同為金融工具綜合準則努力。


三、衍生金融工具會計準則國際差異及分析


前面介紹的IASC 以及各國的衍生金融工具會計基本上可以分成兩類:第一類披露列報準則,第二類確認和計量準則。IASC 的第32 號準則,FASB 的105、107、119 號準則,以及前面介紹的加拿大、英國、澳大利亞和我國臺灣省的相關準則都屬于披露與列報準則。在這一類中,第32 號國際會計準則和加拿大相關準則最為類似,主要考慮如何按照實質而不是按照形式講一些金融工具劃分為負債或權益,以及如何披露金融工具相關的公允價值、風險和損益信息。英國相關準則則是圍繞著衍生金融工具的相關風險,對金融機構和非金融機構制定了不同的信息披露要求。澳大利亞的相關準則主要考慮的是如何對各種金融工具按實質進行分類以及進行相關的披露,與第32 號國際會計準則的思路基本一致,我國臺灣省的相關準則對非衍生金融工具和衍生金融工具制定了不同的披露要求。IASC 的第39 號準則、FASB 的133 號準則,以及日本BADC 的相關準則屬于確認和計量準則。第39 號國際會計準則的應用范圍包括各種金融工具(含衍生金融工具),對金融工具的確認和公允價值計量以及損益核算做了規定,還將套期保值分為公允價值套期,現金流套期和國外實體凈投資套期三類進行相應的核算。美國第133 號財務會計準則主要應用范圍為衍生金融工具,對不作為套期的衍生金融工具的確認和計量做了規定,對衍生金融工具的套期分為公允價值套期、現金流套期和外匯風險套期三類進行核算。應該說,IASC 第39 號準則與FASB 第133 號準則的思路是類似的。日本相關準則相對于前兩者相對單薄,另外,它有一些獨特之處,例如,對復合金融工具要求在一定條件下采用合成工具發,對套期會計不分類處理,而統一規定套期工具的盈虧應遞延至背套期項目盈虧時計入損益,對信譽風險損益進行了核算。


衍生金融工具會計準則的國際差異的產生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相關市場的發育程度和發展趨勢


證券市場、金融工具和衍生金融工具市場等相關市場的發育程度和發展趨勢,在根本上決定了一國衍生金融工具會計準則的發展程度。這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相關市場成熟、健全的國家,另一種是相關市場發展還不完善的地區。前者在衍生金融工具準則中多引入公允價值計量的概念,如美國、日本。而后者一般目前的衍生金融工具主要還側重于相關信息的充分披露,如澳大利亞和我國臺灣省。


除了相關市場的發育程度外,其發展趨勢也是重要的影響因素。


2、金融監管的發育程度


一個國家金融監管的發育程度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其衍生金融工具會計準則的制定。第一,金融監管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相關市場的發育程度和發展趨勢。第二,會計管制是衍生金融工具金融監管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金融監管的發展程度制約著相關會計管制的發展程度。


3、國家準則的制定歷史和各準則的協調


一個國家各個準則的制定歷史和準則之間的相互協調可能對衍生金融工具準則的制定有一定的影響。美國相關的第52 號、第80 號、第105 號、第107 號、第119 號和第115 號對其第133 號準則有著重要的影響。


4、國際發展中的合作和協調問題


金融工具、衍生金融工具會計準則國際發展中的合作與協調成為影響一國相關準則的現實因素。如,加拿大CICA 與IASC 的密切合作是加拿大金融工具披露準則與IASC32 相似的主要原因。又如許多國家參加了聯合工作組,暫時不獨立制定金融工具確認與計量標準,如英國、加拿大等。


文章來源:財經界 (責任編輯: XL)

 

 


服務熱線

400 180 8892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