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鐵十六局集團有限公司廣昆鐵路工程指揮部財務部部長 卿仲謀
[個人簡介]
卿仲謀,男,會計師。1998年7月畢業后,長期在施工一線從事財務工作,先后在國家大型鐵路項目西安-合肥鐵路、鄭州-西安客運專線等任出納、會計、財務主管等職。
現任中鐵十六局集團有限公司廣昆鐵路工程指揮部財務部部長。
作為我國會計改革最重要的部分,新企業會計準則一經問世,就受到了理論界、實務界各方的廣泛關注。此次我國基本建立了完整的企業會計準則體系,由1項基本準則、38項具體準則和相關應用指南構成。新的企業會計準則體系強化了為投資者和社會公眾提供決策有用會計信息的新理念,實現了與國際慣例的趨同,首次構建了比較完整的有機統一體系,并為改進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提供了有益借鑒,實現了中國企業會計準則建設新的跨越和突破。如此大規模的準則變動,勢必會對施工企業單位的會計核算產生深遠影響。
一、新企業會計準則的內容和特點
1.新企業會計準則的內容
新的企業會計準則體系由1項基本準則、38項具體準則、2個會計科目和會計報表以及相關應用指南構成,形成了一個體系,涵蓋了幾乎所有的領域新企業會計準則體系由三個層次組成:一是起到統馭作用的基本準則,主要規范會計目標、會計基本假設、會計信息質量要求、會計要素的確認和計量原則、財務報表的總體要求等,相當于國際會計準則體系中《編制財務報表的框架》;二是38項具體會計準則,對我國目前各行業企業中存在的各類經濟業務,明確了會計處理的具體原則和規范;三是金融類、非金融類兩大類會計科目和報表體系。作為整個準則體系共同的應用指南,規范了新準則體系下會計科目的設置、賬務處理報表體系的構成,報表項目的內容、報表格式等。
新企業會計準則體系的三個層次逐級遞進、互相配合、共同作用,形成了一個層次分明、科學合理、全面系統完整的體系。
2.新企業會計準則的主要特點
與舊會計準則相比較,經多次修訂后的新體系不但借鑒了國外寶貴經驗,在內容體系、會計政策選擇運用上實現了與國際慣例的接軌,體現了“國際趨同”;同時在關聯方交易披露、資產減值損失轉回等方面保持了“中國特色”,使之更符合我國大多數會計人員的思維模式與業務素質要求。
新企業會計準則體系總的來說,具有以下顯著特點:一是實現了與國際會計準則的趨同。我國新企業會計準則體系采用了國際會計準則的基本框架和原則,體現了與國際會計準則的趨同要求。從體系結構看,國際會計準則中,通常都有“財務會計概念框架”,我國新在會計基本準則中加以體現;從項目構成看,除個別項目未被納入外,我國新企業會計準則體系涵蓋了國際會計準則的大多數項目;在我國新企業會計準則的內容上,除個別項目外,充分采用了國際會計準則所有的基本原則和主要方法,在會計的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與國際會計準則保持一致。二是實現了會計理念、內容的創新。首先,新企業會計準則體系體現了理念的創新,體現了面向市場經濟的理念。新企業會計準則強調了給企業財務報表的使用者提供充分和有用的信息,以便使其做出正確的決策。其次,新企業會計準則體系實現了體系上的創新。新的企業會計準則體系由1項基本準則、38項具體準則、2個會計科目和會計報表以及相關應用指南構成,形成了一個體系,涵蓋了幾乎所有的領域。最后,新企業會計準則體系的創新還體現在形式上。對國際會計準則中包含的舉例等解釋說明性材料,我國把這些內容寫入正在起草的應用指南中,以幫助使用者正確理解和運用會計準則。準則應用指南的兩個部分從不同角度對企業會計準則進行了細化,以解決實務操作問題。三是體現了適合國情的中國特色。趨同不是相同,借鑒不等于照搬照抄。社會制度、文化背景、執業壞境以及社會公眾對注冊會計師認識程度等的不同,決定了我們在國際趨同的同時,必須從中國國情出發研究制定中國會計準則,使之既與國際通行做法相銜接,又能保持中國特色。
4.新企業會計準則在高風險、新業務方面有所突破
新企業會計準則制定了《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金融資產轉移》、《企業年金基金》、《套期保值》、《金融工具列報》等會計準則。針對會計準則最新修訂的內容《投資性房地產》、《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等會計準則引入的公允價值計量,在會計計量上有了重大突破。對一些重要業務和行業,制定了《租賃》、《原保險合同》、《再保險合同》、《石油天然氣開采》、《企業合并》等會計準則。
二、新會計準則對施工企業會計核算的影響
新的企業會計準則體系強化了為投資者和社會公眾提供決策有用會計信息的新理念,實現了與國際慣例的趨同。
新企業會計準則對施工企業會計核算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對公司利潤的影響
在新企業會計準則中,可能對公司利潤產生影響的準則主要包括:《第1號——存貨》、《第8號——資產減值》、《第12號——債務重組》、《第22號——股票計價》。新企業會計準則第1號中,取消了存貨計價的后進先出法,從理論上講,企業從后進先出法轉向其他方法,如先進先出法時,會造成企業毛利的波動。第8號準則第17條明確規定:“資產減值損失已經確認,在以后會計期間內不得轉回。這樣準則對于公司想通過資產減值來控制利潤,應該從長短期兩個角度來分析:短期利好,長期利空。第12號會計準則中把債務重組收益計入營業外收入,對于實物抵債業務,引進公允價值作為計量屬性。這樣,一旦債權人讓步,上市公司獲得的利益將直接計入當期收益,進入利潤表。
2.企業會計準則第15號——建造合同的變化對會計工作的影響
由于《企業會計準則-財務報告列報》規定利潤表中營業收入由原來的按主營業務收支和其他業務收支分別列示改為合并為營業收入列示,并在第27條中將原“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支出”科目更改為“營業收入”、“營業支出”,為了同《企業會計準則——財務報告列報》的規定相一致,在建造合同科目設置時,也將“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支出”科目分別更改為“營業收入”、“營業支出”,但它們核算的內容同以前一樣,其它會計科目沒有變化。
3.對公司編報合并報表的影響
合并報表側重實體理論的變革所帶來的影響是深遠的。與《合并會計報表暫行規定》相比,新的合并財務報表準則所依據的基本合并理論已發生變化,從側重母公司理論轉為側重實體理論。合并報表范圍的確定更關注實質性控制,母公司對所有能控制的子公司均需納入合并范圍,而不一定考慮股權比例。特別是所有者權益為負數的子公司,只要是持續經營的,也應納入合并范圍。這一變革,對施工企業的合并報表利潤將產生較大影響。
4.新準則關于借款費用的規定對當期凈利潤的影響
新的會計準則規定借款費用只有同時滿足以下條件時,才應當開始資本化:資產支出已經發生;借款費用已經發生;為使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或者可銷售狀態所必要的購建或者生產活動已經開始。如果嚴格按照這一規定執行,那么地產公司長期未開發的土地儲備所包含的借款費用將不能再資本化,這樣如果這部分支出計入財務費用,會極大影響房地產企業的當期利潤。
5.新準則對存貨管理取消“后進先出”法的影響
新企業會計準則規定,企業應當采用先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或者個別計價法確定發出存貨的實際成本。在“后進先出”法下,企業在核算成本時,考慮的是最近購入的原材料存貨的價格,而“先進先出”法下,考慮的是最早購入的原材料存貨價格。原先采用“后進先出”法、存貨較多、存貨周轉率較低的公司,采用新的存貨記賬方法后,其毛利率和利潤將可能出現不正常的波動。
總之,新企業會計準則的指導和規范有利于企業提高核算水平、減小或者消除對施工企業會計核算的影響、促進管理工作和業務水平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