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訊(記者王雪瑾)保監會昨天發布《關于保險業實施〈企業會計準則解釋第2號〉有關事項的通知》,要求保險公司編制今年年年度境內、境外財務報告時要遵循新會計準則。
保監會稱,境內、境外上市保險公司在內的所有保險公司“統一執行”新的會計政策,編制今年年度境內、境外財務報告時應“一步到位”,對目前導致境內外會計報表差異的各項會計政策同時進行變更,并遵循以下會計政策:保費收入的確認和計量引入重大保險風險測試和分拆處理;保單獲取成本不遞延,計入當期損益;采用新的基于最佳估計原則下的準備金評估標準。
保監會稱,重大保險風險測試標準、保費分拆標準、新準備金評估標準另行發布。
金誠國際保險經紀公司董事長王進等人認為,實際上保障收入才算保費,實施新會計準則,投連險、萬能險等投資險種將不被計入保費,受到的沖擊最大。保險公司將面臨產品戰略轉型,即產品策略逐步轉向壽險、重疾等保障型產品,使得保險產品重新回歸保障本質。
■解讀
新會計準則“增加”壽險A股凈利潤
中金公司分析師周光分析,以上市的壽險公司為例,目前中國會計準則和國際會計準則之間有較大的差別,此次國內會計準則變化的方向是向國際會計準則靠攏,其最直接的效果,就是能增加A股的凈利潤,而對H股不產生影響。
會計準則變化之所以能產生這個效果,其原因主要集中在如下三個方面:
1.保費收入確認:目前A股保費收入確認非常松散,從投保人手里收上來的錢都被確認為保費;而H股的保費收入確認則嚴格得多,保險保障成分少的保費不能被確認為保費收入。
2.傭金等費用支出:A股不允許對銷售保單時產生的傭金等費用支出遞延和攤銷,而H股允許。目前A股的費用支出大于H股的費用支出。
3.計提壽險責任準備金:A股按照保監會嚴格的精算規定來計提準備金,而H股有一定的靈活性。目前A股計提的壽險責任準備金一般高于H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