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業會計2001.12
加強企業內部控制建設的思考
霍廣魯 張慶星
內部控制是企業為維護資產完整,保證會計信息正確和財務活動合規、合法,貫徹經營決策,實現經營目標,促進提高企業經濟效益,而在企業內部建立并實施的對各項經濟活動進行系統監督檢查和調整的制約機制。內部控制制度對保證國家的方針政策和財經法規在企業內部的貫徹執行,企業內部經營決策和規章制度的正確實施,保證財產物資的安全完整,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完整性具有重要作用。
一、當前企業內控方面存在的問題
一是重視程度不夠,理解和認識上有偏差。有的企業把內部控制理解為匯總各種規章制度,建立內控機制。有的企業在處理內控與管理,內控與風險,內控與發展的關系問題認識上有偏差,把加強內部控制與發展和效益對立起來。在業務拓展和風險防范的抉擇中,側重于抓規模,抓效益。一味強調爭取所謂的“生存發展空間”,造成違章違規。有的企業雖然建立了規章制度,但制度不全或沒有隨著業務發展和客觀環境的改變而及時進行修訂和補充,有些新業務已經開展,但相應的制度未建立;有些制度側重于法律約束,缺乏必要的程序控制,有些制度缺乏必要的獎罰措施,更多的則是在實際工作中有制度但缺乏嚴格的檢查。
二是內控人員的素質不能適應崗位要求。如果企業內部行使控制職能的人員在心理上、技能上和行為方式上不能達到實施內部控制的基本要求,對內部控制的程序或措施經常誤解,那么,再好的內控制度也很難發揮作用。
企業的經濟效益也影響到內控職能的發揮。從控制的角度看,控制環節和控制措施越嚴密,控制效果越好,所需的人、財、物支出就越高,因此企業也必然要考慮到控制成本與控制效果之比。當控制成本大于可能產生的損失時,就沒有必要設置控制環節或控制措施,這樣,某些小錯弊的發生就可能得不到控制。
二、加強內部控制的措施
(一)增強領導內控意識,把內控作為企業經營管理不可缺少的一方面。
內控作用發揮水平的高低關鍵取決于領導的重視程度。這就要求各企業要充分利用各種形勢和渠道宣傳法律法規等有關的政策規章,宣傳企業內控制度在規范企業經營行為,促進企業管理,提高經濟效益和維護企業合法權益等方面所起的重大作用,爭取各級領導和職工對內控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二)健全完善內控制度。
內控制度要涵蓋企業管理的各方面,新的業務不斷的發生,就需要相應制定新的制度,有的經濟業務在運行過程中發現漏洞要及時進行修改、補充、完善,不適應的制度要廢止,使內控制度覆蓋各個角落和環節,不留漏洞,形成一個相對獨立和完整的控制系統。
(三)嚴格按章辦事,獎懲分明。
內控制度是企業管理的基礎,只有嚴格按照制度辦事,做到一視同仁,獎懲明確,考核到位,善始善終,才能使內控走向制度化、規范化的軌道。內控制度本身又是一種監督制度,不但要對企業經營進行監督控制,還需對內控部門本身實施再監督,只有這樣才能使內控真正發揮作用。
(四)加強人員的培訓,全面提高內控人員的素質。
內控人員應該是企業中有較高管理能力的人員,熟悉法律法規和內部規章制度,有相當一部分人應當成為某一方面管理的專家,這樣才能很好地監督執行規章制度,發現和解決問題。要全面提高內控人員的素質,就必須加強業務培訓,及時更新觀念,熟練掌握各種控制技術和控制知識,使內控人員具有較高的管理能力。
企業要合理地測算出控制成本和企業利潤的關系,在最大程度地發揮內控作用的同時,最大程度地降低成本,即效果最大化,成本最小化。這就要求內控必須在全面的基礎上,既要重點地進行控制,又要提高人員素質和技術,做到高效率運作,低成本支出,使企業在各個方面都能良性發展。
(作者單位:山東省煙臺市貿易局、山東省貿易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