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熱線
400 180 8892
河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文件
冀人社字〔2025〕83 號
河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
關于做好 2025 年全省職稱申報評審工作
的通知
各市(含定州、辛集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雄安新區黨群 工作部,省直各部門(單位),各自主評審單位,中直駐冀有關 單位:
為做好 2025 年全省職稱申報評審工作,現就有關事項通知 如下:
一、時間安排
( 一)申報數量核準備案。高級職稱申報數量核準備案工 作于 7 月 10 日前完成。
( 二)申報推薦。核準備案工作完成后開始進行,用人單 位高級職稱申報推薦工作于 8 月 20 日前完成。
( 三 )資格審核。根據申報推薦進度,組織開展高級職稱 申報資格審核工作,于 9 月 25 日前完成。
( 四)調研抽查。省人社廳職稱管理部門會同省直主管部 門于 9 月 26 日至 10 月 15 日對各市、省直部門單位、自主評審 單位職稱申報推薦和高級職稱資格審核情況進行調研抽查。
( 五)材料提交。各單位高級職稱申報材料的提交工作于 10 月 20 日前完成。
( 六)組織評審。各高級職稱評委會組建單位安排專門人 員對申報人員信息進行匯總、核對,準確無誤后開始組織評審, 此項工作于 12 月 20 日前完成。
( 七)評審結果備案。高級職稱評審結果備案工作于 12 月 30 日前完成。
二、主要工作任務
( 一)組織申報推薦。要按照《河北省職稱評審管理辦法》 《河北省職稱評審監管實施辦法》和相關政策文件要求,組織 實施職稱申報推薦。
1.申報人員范圍。在我省(含中直駐冀)企業、事業單位、 社會團體、非公經濟組織中從事專業技術工作,與用人單位簽 訂勞動(聘用)合同的專業技術人員和符合政策規定的技能人 才;從事專業技術工作的自由職業者和農民技術人員;與我省 企事業單位簽訂工作協議 1 年以上且每年累計在我省工作不少 于 2 個月的柔性引進人才,均可在我省參加職稱申報評審。
公務員(含列入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事業單位工作人員) 和離退休人員不得申報。
2.控制推薦數量。 除評聘結合專業外,現有任職資格人數 達到或超過相應崗位設置數 120%的單位,原則上不再組織申報, 如有退休或調離的可采取退二進一的方式進行申報。 因專業技 術人員密集且申報人員業績突出確需申報的,要嚴格控制在相 應級別崗位設置數的 130%以內。
3.個人申報。 申報人員在規定時間內登錄系統,對照申報 條件,按照網上申報系統填報要求,認真如實的填寫申報信息, 確保填報信息前后一致、與上傳附件和相關佐證材料一致,并 掃描上傳清晰的相關電子版材料。 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的專業技 術人員由所在工作單位或者人事代理機構等進行申報。 自由職 業者可由人事代理機構等進行申報。 申報人員對提交信息的真 實性、準確性負責。
4.逐級申報推薦。用人單位要按照公開述職(考核答辯)、 考核評議、量化賦分、綜合排序、集體研究等程序組織申報推 薦;對確定的推薦人選在單位進行公示;要認真核對申報材料, 確保真實、準確、規范、完整;并協助做好本單位申報人員網 上申報材料的提交工作。人事代理機構對通過本機構進行申報 的人員履行推薦、審核、公示等程序。公示期為 5 個工作日, 對公示期滿無異議的,按照職稱申報管理權限逐級上報。
( 二)開展資格審核。承擔資格審核工作的單位要指定專人 負責,采取封閉管理的方式,組織專門人員,依據申報條件和 有關政策,對申報材料逐一進行審核,確保申報材料符合規定
要求、填報單位名稱規范、 申報人員身份準確、 申報專業前后 一致、填報信息和上傳附件內容相同、佐證材料完整有效。對 不符合申報條件或不符合申報要求的,要說明存在的問題并及 時退回;對于材料需要補充完善的,要一次性告知;對弄虛作 假、提供不實材料等違規申報的人員,要按照相關規定及時作 出處理。
( 三)組織職稱評審。要嚴格按照規定的程序和相關要求, 精心準備,周密部署,認真負責做好今年的職稱評審工作。
1.調整評審專家庫。根據工作需要,對職稱評審專家庫人 員進行適當調整,在保持評審專家庫人員總體穩定的前提下, 注重遴選專業技術水平高、貼近科研生產一線、業內公認的專 家進入專家庫,確保職稱評審委員會的專業性和權威性。要從 京津遴選高水平的行業專家和經驗豐富的一線專業技術人員進 入職稱評審專家庫,各行業部門高級職稱評委會要持續增加京 津專家評委的占比。各高級職稱自主評審單位、 中級職稱評委 會組建單位也要注重從京津遴選專家進入評委庫,參加職稱評 審工作,加大職稱評審工作京津冀協同的力度。
2.進行復核分組。各職稱評委會組建單位要組織專門力量、 明確專人負責,選擇合適場地對參評人員的申報材料進行認真 審核,按照明細專業分組設置要求,對所有材料進行歸類梳理 匯總,逐一比對核實,確保申報人員數量、評審專業、 申報明 細專業準確。
3.制定評審方案。科學合理的制定評審工作方案,明確時 間、地點、評委數量、參評人員情況、工作流程等相關內容。
要在去年的基礎上對評委會組成人員進行不少于 1/3 的調整, 已連續三年擔任同一評委會的評委,要進行調整。
4.嚴格組織評審。評審工作要選擇合適場地,實行封閉管 理,按照召開預備會、組織評委培訓、審閱材料、組織答辯、 量化記分、 民主評議、投票表決等步驟嚴密組織實施。要規范 流程,嚴格標準,創新評價方式方法,合理安排答辯內容,認 真落實回避、巡查、公示、舉報核查和違紀違規行為懲戒等制 度,暢通咨詢、投訴渠道,確保評審工作公平公正。
5.保證評審質量。嚴格按照申報評審條件進行評審,根據 參評人員承擔的工作任務,注重考核品德、專業能力、水平和 工作實績,增加工作績效、創新成果、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等評 價指標的權重。要堅持提高職稱評審質量,從嚴控制職稱評審 通過比例。今年高級職稱評審通過率原則上控制在 90%左右,對 于單獨分組評審的基層專業技術人員、實行評聘結合和考評結 合的系列(專業)可適當提高通過率。
6.評審結果備案。評審工作結束后,評委會組建單位要及 時對評審工作進行總結,形成會議紀要,對評審通過人員名單 進行 5 個工作日的公示。對公示期間反映的問題,要及時關注 回應,妥善處理。對公示期滿無異議的,將評審結果紙質原件 (加蓋公章)和掃描電子版按管理權限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 門。
三、有關政策措施
( 一)準確把握退休年齡。評聘結合專業申報人員退休年 齡截止時間為 2025 年 12 月 31 日;非評聘結合專業的申報人員
退休年齡截止時間為 2025 年 6 月 30 日。
( 二 )實施推薦數量核準備案。高級職稱申報推薦數量逐 級報各市各主管部門審核、匯總后(自主評審單位的推薦數量核 準備案表單列)報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核準備案,中級職稱按 照管理權限進行備案。
( 三)規范黨校專業職稱申報。 黨校從事教學科研的參評 人員, 申報高一級職稱時統一參加黨校專業職稱評審。原來在 黨校從事相關教學科研工作,參照我省高等學校教師系列或中 等職業學校教師系列取得職稱,且目前仍在黨校從事教學科研 工作的, 申報上一層級職稱時,無需轉評,可直接申報。
( 四 )落實抗疫一線人員職稱政策。 落實《關于進一步做 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線專業技術人員職稱工作的通知》(冀人 社字〔2020〕62 號)和《關于轉發<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關于做 好疫情防控新階段關心愛護醫務人員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的 通知》(冀人社函〔2023〕11 號)精神,結合本單位實際,積極 推動相關政策落實,做到應享盡享早享,加大去存量的力度。 支持鼓勵抗疫一線醫、藥、護、技人員參加全省衛生系列高級 專業技術職稱實踐技能考試。
( 五)做好中小學正高級教師、 中等職業學校和技工院校 正高級講師推薦工作。今年,不再下達中小學正高級教師、 中 等職業學校正高級講師和技工院校正高級講師推薦指標數, 由 各單位按照設置的專業技術崗位數,在政策允許的范圍內統籌 進行申報,不得突破統籌范圍、突破崗位設置數進行申報。 中 小學正高級教師推薦工作要堅持向教育教學一線傾斜,各單位
上報的推薦人員中擔任學校(村小、教學點除外)、教研及其他 機構領導職務(包括校長、副校長、校級黨組織正副職、教研 及其他機構正副職)的占比不得超過 30%。
( 六)嚴格按任教滿 25 年鄉村教師推薦指標申報。嚴格按 照推薦指標進行申報,并根據任教滿 25 年鄉村教師的總量情況、 符合條件人員情況、具體分布情況、2026 年即將退休人員情況, 統籌向所屬縣( 市、 區)分解推薦指標。推薦工作要堅持向業 績突出、任職時間較長、臨近退休的教師傾斜,充分發揮 “雙 定向”政策的正向激勵導向作用。
( 七)準確填寫委托評審方式。 自主評審單位的主系列職 稱委托其他自主評審單位進行評審的,在填寫評審方式時應填 寫自主評審。
( 八 )明確明細專業量化賦分標準和新設專業說明。評委 會組建單位要根據承擔的評審任務,結合實際情況組織專家修 訂完善評審系列(專業)下明細專業的量化賦分標準。新增明 細專業的評委會組建單位,要組織專門力量,根據本系列(專 業)職稱申報評審條件,在充分調研、論證的基礎上,對明細 專業的適用范圍、專業技術工作經歷、業績成果條件、破格條 件等進行細化說明,在單位網站公開發布。今年,經濟系列明 細專業中的知識產權要完成量化評價標準的修訂工作, 自然科 學研究系列明細專業中新增的科學技術普及專業要做好相關說 明的宣傳解釋工作。
( 九)開展職稱評審委員會質量評估。所有評委會組建單 位,要結合職責分工和承擔任務的實際情況,圍繞提升評審質
量,加強評審管理,探索開展評審委員會質量評估。行業評審 委員會重點健全評估內容、標準。 自主評審單位重點建立職稱 申報、資格審核、公示、推薦、評委會組建、量化賦分標準、 評審工作組織實施等各環節的評估標準。
(十)加大監督指導力度。省、市、縣人社( 職稱)部門、 省直部門單位、各自主評審單位要加大對職稱申報、推薦、評 審等工作全鏈條、全覆蓋的檢查指導力度。今年,將采取 “雙 隨機、一公開” 的形式,通過質詢、約談、現場觀摩、查閱資 料等形式,對申報推薦、 申報材料等進行抽查,各單位對抽查 指出的問題整改完成后,再進行申報材料的提交工作。
四、強化組織保障
( 一)加強組織領導。職稱工作具有鮮明的政治屬性,對 于黨和政府團結凝聚專業技術人才,加強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 設具有重要意義。各單位要高度重視,切實加強組織領導,指 定專人負責,壓實工作責任,明確任務目標、完成時限,確保 職稱申報評審工作平穩有序進行。
( 二)強化責任落實。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明確職 責要求,壓實主體責任。 落實誠信承諾制度和 “誰審核、誰簽 字、誰負責”制度,加強重點人群、單位、環節的監管,健全 和完善工作制度和評審規則。落實倒查追責機制,加強事前指 導和事中事后監管,嚴厲打擊違紀違規申報評審、學術造假行 為,維護職稱評審的公正性和嚴肅性。
( 三)提升服務水平。職稱申報評審是人才公共服務的重 要組成部分,要寓管理于服務,增強職稱服務的均衡性和可及
性。要加強工作人員的業務培訓,積極協助申報人員做好網上 申報材料提交工作,及時解決操作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要 暢通政策咨詢渠道,加大政策宣傳解讀力度,主動回應社會關 切,共同營造良好工作氛圍。
本通知未明確事宜,按國家和我省現行有關政策規定執行。 各單位要根據本通知精神,結合實際,做好中級職稱申報評審 工作,確保按時間、節點、要求完成年度職稱申報評審工作任 務。
附件:1.職稱推薦數量備案(匯總)表
2.自主評審單位職稱推薦數量備案表
3.2025年任教滿25年鄉村教師申報數量
河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
2025年6月30日
(此件主動公開)
附件 1
職稱推薦數量備案(匯總)表
填表人: 聯系電話: 年 月 日
項
目
類 別 正高級 副高級 中級
備 注
事業單位 企業
單位 事業單位 企業
單位 事業單位 企業
單位
現有
資格
人數 專技
崗位 數 已聘人數 待聘
人數 推薦
數量 推薦
后崗位
比例 擬推
薦數 現有
資格
人數 專技
崗位 數 已聘人數 待聘 人數 推薦
數量 推薦
后崗位
比例 擬推
薦數 現有
資格
人數 專技
崗位 數 已聘人數 待聘
人數 推薦
數量 推薦
后崗位
比例 擬推
薦數
占崗 不占崗 占崗 不占崗 占崗 不占崗
教學類 高校教師
中等職業學校教師
中小學(含幼兒園)教師
技工學校教師
科學研 究類 省屬
市屬
縣(市、區)屬
衛生
(含中
醫)、醫
藥類 省屬
市屬
縣(市、區)屬
鄉鎮、社區屬
工程類 省屬
市屬
縣(市、區)屬及以下
農業畜
牧(獸
醫)類 省屬
市屬
縣(市、區)屬及以下
財經類 省屬
市屬
縣(市、區)屬及以下
文化藝
術類
及其他 省屬
市屬
縣(市、區)屬及以下
總計
推薦單位意見
主管部門意見
縣(市、區)人社職稱管理部門意見
市(含定州、辛集市)人社職稱管理部門意見
省直有關部門意見
省人社職稱管理部門意見
注:推薦數量注明含人事代理人數,推薦后比例不含人事代理人員;不占崗聘用人員不占推薦后崗位比例。
附件2
自主評審單位職稱推薦數量備案表
序 號 主 管 部 門 自 評 單 位 正高級 副高級 中級 備 注
現 有 資 格 人 數 專 技 崗 位 數 已聘 人數 待 聘 人 數 推薦
數量 推薦
后崗
位比 例 (不
含人
事代
理人
員) 現 有 資 格 人 數 專 技 崗 位 數 已 聘 人 數 待 聘 人 數 推薦
數量 推薦
后崗
位比 例 (不
含人
事代
理人
員) 現 有 資 格 人 數 專 技 崗 位 數 已聘 人數 待 聘 人 數 推薦
數量 推薦
后崗
位比 例 (不
含人
事代
理人
員)
占 崗 不 占 崗 自 評 送 評 自 評 送 評 占 崗 不 占 崗 自 評 送 評
注:推薦數量注明含人事代理人數,推薦后比例不含人事代理人員;不占崗聘用人員不占推薦后崗位比例;市屬自評單位由各市人 社職稱管理部門匯總上報;省屬自評單位由省直主管部門匯總上報; 自評企業不填推薦后崗位比例。
附件3
2025 年任教滿 25 年鄉村教師申報數量
地市 指標數(個)
石家莊市 318
承德市 215
張家口市 209
秦皇島市 103
唐山市 419
廊坊市 100
保定市 397
滄州市 367
衡水市 165
邢臺市 257
邯鄲市 521
定州市 47
辛集市 11
雄安新區 69
總計 3198
河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辦公室 2025 年 6 月 30 日印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