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熱線
400 180 8892
對于 2026 年高級會計師考試的預習期備考,建議從以下幾個關鍵方面科學規劃,系統推進,為后續復習打下堅實基礎:
一、明確考試核心特點與目標
高級會計師考試僅設《高級會計實務》一個科目,但內容覆蓋廣泛,涉及企業戰略與財務戰略、全面預算管理、風險管理與內部控制、投融資決策、成本管理、企業并購、績效評價、金融工具會計以及政府會計等核心領域。題型全部為9 道案例分析題(7 道必答 + 2 道選答),滿分 120 分,考試時長 210 分鐘,要求考生在有限時間內結合理論解決實際問題,重點考察綜合分析、判斷歸納和應用能力。
預習期的核心目標是:
熟悉教材框架與知識體系:對考試內容的全貌和邏輯結構有宏觀認知。
建立基礎概念儲備:掌握各模塊核心理論,為深入學習掃清障礙。
識別高頻考點與薄弱環節:提前定位重點難點,便于后續針對性突破。
二、教材與資料準備:善用舊版打基礎
由于 2026 年新版教材尚未發布,可先用2025 年教材開展預習,核心知識點和整體框架通常不會發生顛覆性變化(僅少量政策更新需后續補充)。預習時可搭配以下資料:
官方教材:精讀《高級會計實務》,理解核心理論和政策依據。
歷年真題:通過近 3 年真題(如 2023-2025 年)初步了解命題規律、高頻考點和案例背景類型(如企業并購、風險管理場景),但現階段不建議大量刷題,重在熟悉題型結構。
在線課程與工具:選擇預習階段網課輔助理解抽象概念,或利用思維導圖、公式大全等電子資料輔助記憶。
三、科學規劃學習路徑與節奏
建議采用分階段、有重點的學習方式,將預習期(通常為新教材發布前的 3-6 個月)劃分為以下步驟:
(一)第一階段:通讀教材,構建知識框架(1-2 周)
快速瀏覽教材:先翻閱目錄、前言和編寫說明,了解章節布局、邏輯關系及重點難點分布。例如,戰略與風控(第 1-4 章)為后續預算、投融資決策奠定基礎;并購與合并報表(第 10-12 章)側重實務操作等。
標記初步重點:用鉛筆勾畫出自己認為的重要概念、理論(如 PESTEL 分析、五力模型、內部控制五要素)以及暫時難以理解的部分,便于后續針對性學習和調整。
(二)第二階段:分模塊精學核心內容(3-12 周)
按教材邏輯或分值權重,逐模塊深入學習,掌握基本原理和應用場景:
戰略與風控(重點章節,高頻考點):
戰略制定工具(SWOT、五力模型、PESTEL 分析),學習如何結合案例提出戰略建議。
風險管理分類(市場、信用、操作風險等)及應對策略(規避、降低、分擔),理解內部控制五要素及其審計報告要點。
投融資決策:
投資項目現金流計算(初始、營業、終結流量)及決策方法(凈現值 NPV、內含報酬率 IRR),熟悉私募 / 境外投資流程。
融資規劃:可持續增長率計算、資本結構優化(權衡理論、代理理論),明確不同融資渠道特點。
成本與績效:
對比變動成本法與作業成本法,掌握價值鏈分析和成本動因。
牢記經濟增加值(EVA)公式,理解平衡計分卡在績效評價中的應用。
并購與合并報表:
并購估值方法(收益法、市場法),稅務處理要點。
合并范圍確定原則(控制三要素)及報表編制程序,確?;A分必拿。
金融工具與政府會計(后期重點):
金融資產分類(如攤余成本、公允價值計量)及減值處理;政府部門預算管理、國庫收付與績效管理規則,需結合政策更新理解。
學習時建議:
結合案例輔助理解:通過教材例題或輔導書中的精簡案例,將理論與實務場景初步關聯,例如分析某企業并購案例中的估值邏輯。
整理筆記與框架:用思維導圖梳理章節知識點、邏輯關系及公式(如 EVA、可持續增長率),便于復習回顧。
記錄問題清單:遇到模糊或復雜的概念(如套期會計、合并商譽計算),記錄下來作為后續聽課或答疑的重點靶向,避免問題積壓。
(三)第三階段:初步整合與查漏(13-18 周)
跨章節串聯知識:例如理解戰略目標如何驅動預算編制,預算偏差又如何關聯風險管理措施,形成業財融合思維雛形。
對比新舊變化(待新教材發布):若新版教材有更新(如新增 ESG 披露、準則修訂),第一時間對比差異,重點學習調整內容。
薄弱環節強化:針對前期標記的難點(如金融工具重分類、政府補助會計處理),通過補充閱讀、課程回放或答疑突破瓶頸。
四、學習方法與技巧:高效吸收與轉化
主動學習,及時解決疑問:
遇到問題不拖延,通過在線答疑平臺、論壇或學習小組尋求幫助,避免知識盲區積累。
在課堂或閱讀中,重點關注老師強調的高頻考點和采分點,與自己前期標記的重點相互印證、補充筆記。
溫故知新,系統梳理:
定期(如每周)復習已學內容,通過默寫關鍵詞、核心公式,或用自己的語言復述原理加深記憶,“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書寫過程強化理解。
將分散的知識點串聯成體系,例如從 “戰略制定→預算分解→資源配置→績效評價→風險管理” 形成閉環認知,提升綜合應用能力。
適度練習,培養應試思維:
預習后期可嘗試少量基礎案例題或客觀練習題(如每模塊結束后做 5-10 道配套題),熟悉命題角度和答題切入點,但無需追求速度或模擬完整考試時間,重點在于檢驗知識理解程度及暴露薄弱點。
分析題目時,先明確考查的知識點(定位教材章節),再理清解題邏輯(如判斷風險應對策略時,先結論后理由引用法規條款),逐步適應案例分析的答題模式。
利用碎片化時間復盤:
通過音頻課程、速記卡片或錯題本,在通勤、休息間隙回顧重點概念、公式或錯題原因,強化記憶效率。
五、配套準備與注意事項
關注政策動態:例如財政部關于高級會計師考試大綱、評審要求(如論文發表數量、業績成果)或報名時間(預計 2026 年 1 月啟動)的更新,確保備考方向正確。
提前規劃長期任務:高級會計師實行 “考評結合”,若計劃評審,需提前 1-2 年準備論文()及業績材料(如主導的財務項目、降本增效案例)。
適應考試形式:熟悉開卷無紙化機考操作(如打字速度、系統導航),避免因操作生疏影響答題效率。預習階段可嘗試在電腦上整理筆記或做電子版錯題集,逐步習慣電子作答環境。
保持良好心態與節奏:預習是長期積累過程,不必急于求成或與他人進度攀比。合理分配時間(建議工作日每日 2-3 小時,周末適當增加),避免疲勞作戰,確保學習可持續性。
六、總結:循序漸進,筑牢根基
2026 年高級會計師預習期備考需以教材為核心、框架為導向、案例為抓手、問題為驅動,通過通讀→精學→整合→查漏的步驟,系統搭建知識體系,識別薄弱環節,初步培養應試思維。關鍵是充分利用舊版資料提前啟動,善用權威輔導和課程工具解決難點,同時關注政策變化與評審銜接要求。只要規劃科學、執行到位,預習期的扎實準備將顯著提升后續強化和沖刺階段的效率,為順利通過考試及職業進階奠定堅實基礎。預祝備考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