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熱線
400 180 8892
蘇財會〔2025〕28號
各設區市、縣(市)財政局、教育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商務局、國資委(國資監管機構)、市場監管局、稅務局、金融監管分局,省級各有關單位,各會計師事務所、資產評估機構:
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切實推動我省注冊會計師和資產評估行業高質量發展,結合當前工作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我們研究制定了《推動江蘇省注冊會計師資產評估行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附件:推動江蘇省注冊會計師資產評估行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
江蘇省財政廳
江蘇省教育廳
江蘇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
江蘇省商務廳
江蘇省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
江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國家稅務總局江蘇省稅務局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江蘇監管局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江蘇監管局
2025年4月21日
附件
推動江蘇省注冊會計師資產評估行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實國家關于加強財會監督、促進注冊會計師和資產評估行業健康發展的決策部署,充分發揮兩個行業執業監督作用,提升服務現代化建設能力,現就加快推動我省注冊會計師和資產評估行業(以下簡稱“行業”)高質量發展,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持續固本強基,夯實行業高質量發展基礎
(一)推進標準化建設。指導和推動機構建立健全基礎性標準體系并落地見效,切實提高內部管理和服務水平。加強質量管理準則貫徹實施,鼓勵建立并運行科學合理的質量管理體系。注重標準化與信息化相互驅動、有效貫通,提高實施效率和效果。將標準體系建設與行業監管、綜合評價工作相結合,總結梳理典型優秀案例,發揮示范效應。(責任單位:省財政廳、省注冊會計師協會、省資產評估協會)
(二)推動規范發展。指導中小機構增強業務流程標準化、集約化水平,積極推廣業務管理系統、智能審計和評估輔助工具,提升執業質量。加大對不正當競爭、掛名執業等行為的整治力度,堅決查處違法違規行為。(責任單位: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稅務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提升信息化水平。鼓勵機構綜合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和區塊鏈等前沿智能化技術,探索設立智慧共享中心,開發應用數智化反舞弊工具,打造全流程智能作業平臺。指導機構執行行業數據規范,落實數據安全管理規定,規范數據處理行為。用好銀行函證平臺,擴大數字函證應用范圍。(責任單位:省財政廳)
(四)加強誠信建設。深化行業誠信教育,加大職業道德守則宣傳培訓,大力營造誠信文化氛圍。持續完善誠信信息采集,全面記錄機構及從業人員執業情況和信用情況,提高行業誠信信息披露透明度。推行信用分級分類監管,根據機構和執業人員信用狀況,實施差異化行政監管措施。貫徹落實注冊會計師行業嚴重失信主體名單管理辦法,加大失信懲戒力度,提高違法成本。(責任單位:省財政廳、省注冊會計師協會、省資產評估協會)
(五)發揮綜合評價導向作用。完善行業綜合評價機制,引導機構堅持質量導向,規范業務流程,強化風險意識。鼓勵機構爭先進位,加大結果公開運用力度,為企業及其他組織合理選聘中介機構提供參考。(責任單位:省財政廳、省注冊會計師協會、省資產評估協會)
二、支持做大做強,打造行業高質量發展標桿
(六)培育“旗艦型”機構。支持機構依法通過優化組合、兼并重組等方式擴大規模,力爭到2027年,有2—3家機構進入全國行業綜合排名前20位。積極引進國內有影響力的行業知名大型機構到江蘇設立總部。鼓勵有條件的會計師事務所轉制為特殊普通合伙形式,建立內部一體化管理規范,健全質量控制體系,培育高水平審計執業人員,符合條件的積極進行會計師事務所從事證券服務業務備案。(責任單位:省財政廳、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七)推進一體化管理。引導機構建立合伙人(股東)利益一體化格局,推動在人員、財務、業務、技術標準和質量、信息化建設等方面建立并有效實施實質統一的管理體系。建立健全公開、透明、規范的一體化管理檢查評估程序,將檢查評估結果作為綜合評價排名的重要依據和配置監管資源、確定檢查方式的參考。(責任單位:省財政廳、省注冊會計師協會、省資產評估協會)
(八)提升資本市場服務能力。鼓勵支持機構積極參與資本市場業務,提高IPO服務、重大資產重組、公募REITs發行等業務的市場占有率。指導省內具備條件的會計師事務所申請進入從事內地在港上市公司審計業務推薦名單,開拓H股企業審計業務。(責任單位:省財政廳、江蘇證監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九)促進國際化發展。建立省內機構與我省“走出去”企業的溝通機制,加大承接境外業務支持力度。支持機構參加境內外展會,將審計、評估、咨詢、盡職調查等專業服務,作為國際服務貿易展覽會和經貿洽談的重要內容予以推介。鼓勵支持省內具備條件的會計師事務所在境外設立業務機構或加入國際知名會計網絡(聯盟)。(責任單位:省財政廳、省商務廳、省國資委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鼓勵做精做專,增強行業高質量發展動能
(十)突出服務特色。引導機構秉持差異化、區域化、專業化的發展戰略,明確發展方向和業務領域,以專業特色打造市場、人才、技術優勢,形成差異化競爭格局。加強政策指導,著力培育一批區域市場和細分領域的“專精特”機構。鼓勵機構積極入駐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形成規模效應和集聚效應。(責任單位:省財政廳、省注冊會計師協會、省資產評估協會)
(十一)拓展服務領域。引導具備條件的機構加快拓展增信增值服務,逐步調整優化業務結構。指導推動機構聚焦服務當地特色產業和支柱產業發展,拓展行業與制造業、金融業等融合發展新場景,培育融合發展新業態。鼓勵機構穩健開展金融審計、信息系統審計、數據資源入表等業務的實踐探索。(責任單位:省財政廳、省注冊會計師協會、省資產評估協會)
(十二)強化品牌建設。引導機構將品牌建設與誠信建設、文化建設、人才隊伍建設、業務發展相結合,制定和實施品牌發展戰略,明確品牌定位,以品牌建設促進執業質量提升。組織機構參加中國品牌日等活動,加大機構宣傳力度,展示機構品牌特色。(責任單位:省財政廳)
四、強化人才培育,構筑行業高質量發展智力支撐
(十三)健全人才培養機制。以經濟發展需求和行業發展趨勢為導向,重點實施金融、數字經濟等領域高端人才培養項目,加大復合型、國際化人才的培養力度。聚焦多層級行業人才梯隊培養,科學制定行業教育培訓規劃,提升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優化各級行業協會、執業機構、培訓機構等培訓主體的定位分工,借助國家會計學院培訓平臺功能,提高培訓資源配置水平。(責任單位:省財政廳、省注冊會計師協會、省資產評估協會)
(十四)拓寬人才引進渠道。鼓勵引進高端業務領域“高精尖缺”人才,營造良好引才、留才環境。深化“政校行企”協同合作,共建人才培養實訓基地,提高行業人才適用性和儲備水平。加大對行業履行社會責任、服務國家建設價值貢獻的宣傳力度,提升行業的社會聲譽和影響力,吸引新生力量壯大行業人才隊伍。細化落實職業責任保險制度和職業風險基金管理,提升事務所審計風險承擔能力,穩定從業預期。(責任單位:省教育廳、省財政廳、江蘇金融監管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五)優化人才使用管理。建立健全人才檔案數據庫,加大人才動態管理。搭建人才使用平臺,推薦優秀人才入選專家庫、國有企業外部董事等,有效發揮人才“智囊”作用。(責任單位:省財政廳、省注冊會計師協會、省資產評估協會)
五、嚴格監督管理,完善行業高質量發展制度保障
(十六)加大行政監管力度。加強行政許可和備案管理,確保機構持續規范運營。推動業務報告報備工作,拓展報告驗證碼應用場景,從源頭治理虛假報告。綜合運用暫停業務、吊銷資格等措施,加大對重大違法違規機構和執業人員的處罰力度。加大典型案例曝光力度,強化警示震懾效應。(責任單位:省財政廳、省國資委、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江蘇金融監管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七)強化行業自律監督。完善自律監督約談機制,對執業異常情況進行監測和預警。深化行政檢查和自律監管聯合機制,持續做好執業質量檢查,完善“回頭看”等促改幫扶機制,提升行業整體執業質量。重點關注為個別客戶長期提供審計和資產評估服務、或有收費等風險情形,切實提高獨立性水平。加強行業日常管理,組織機構常態化開展自查自糾,促進機構增強風險管控能力,提升內部治理水平,充分發揮執業監督作用。(責任單位:省財政廳、省注冊會計師協會、省資產評估協會)
(十八)凈化執業環境。落實國有企業、上市公司、金融機構等選聘機構政策規定,規范預算單位選聘行為,引導形成以質量為主導的選聘機制。研究探索行業服務定價形成機制,指導推動機構完善與工作量、業務風險和服務質量相匹配的服務收費標準,防止惡意低價競爭。強化服務收費信息報備和監測,加強對選聘相關規定執行情況的監督。(責任單位:省財政廳、省國資委、江蘇證監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九)豐富監督手段。依托行業統一監管平臺,穩步推進行業監管數字化轉型,“線上+線下”雙向發力。推動形成行業監管行政執法標準,建立健全預警指標體系,提高發現造假問題線索的能力。完善財會監督與其他各類監督之間協同工作機制,實現部門間信息雙向互通共享,提升行業監管和打擊財務造假工作的系統性、整體性和協同性。(責任單位:省財政廳、省各有關部門和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
各有關部門要從經濟社會發展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大局出發,充分認識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性,研究制訂支持行業人才引育、數字化轉型、業務拓展、國際化發展等政策措施,加強工作統籌協調,確保政策措施落地見效。財政部門作為行業主管部門要發揮統籌抓總作用,建立完善與相關部門的溝通協調機制。強化行業自律,支持協會依法履職,充分發揮協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