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熱線
400 180 8892
湖南省建筑設計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翁海茵
新修訂的《會計法》作為會計領域的根本大法,充分貫徹黨和國家關于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以提升財會監督實效、優化財會承載能力為抓手,推動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加快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新《會計法》的高標準實施,著力踐行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的支持企業用數智技術、綠色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要求,在守正創新中推動會計職能不斷拓展,以系統思維構建會計管理的閉環和協同機制,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以高技術、高效能、高質量為特征的新質生產力。
一、新《會計法》對兩化協同發展的重要作用
(一)強化會計信息化法制化建設,構建適應數字化綠色化協同發展的會計模式
數字化綠色化融合需要結合國家的重大戰略部署和國家的重點產業行動計劃,從構建雙化協同的資源體系、提升區域碳排放監測水平、提升重點用能單位的能耗感知能力等方面,提升雙化協同的基礎能力。新《會計法》從財經領域切實回應時代發展提出的重大課題,明確“國家加強信息化建設,鼓勵依法采用現代信息技術開展會計工作”,將會計核算、數據共享、信息安全、會計監督整體謀劃,統籌各方力量,推行會計數據標準體系建設,為數字化綠色化協同發展提供基礎力量保證。同時,新《會計法》堅持服務社會經濟發展,維護社會公共利益,著力支持綠色發展的財稅、金融、投資、價格政策和標準體系構建,為綠色轉型提供法制保障。
(二)完善會計組織管理,為產學研合作、加大技術攻關與創新、加快成果轉化與產業培育創造良好環境
數字化綠色化融合的關鍵在于創新,把創新作為引領雙化協同的第一動力,需要不斷優化創新環境,突破傳統的思維和方法,以跨行業合作方式共同推動雙化協同標準體系建設,共同促進雙化協同技術創新;需要建立跨行業、跨領域、跨區域的雙化協同公共服務平臺,定期發布區域清潔能源、能源生產、能源消費等指標,為碳交易、碳排放管控提供大數據校核和決策支撐服務;需要提供第三方技術研發供需對接、解決方案交易撮合等服務,培育雙化協同的產業集群。面對雙化協同發展需要,新《會計法》進一步細化了會計組織的保障形式,堅持黨的組織動員和人民首創精神有效結合,既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又更好發揮市場作用,鼓勵地方、基層、群眾積極探索,從單位的會計工作、社會的審計工作、政府的會計管理工作全方位地為雙化協同的技術驗證、標準制定、應用創新、國際交流提供有效支撐。
(三)完善會計監督體系,為提升國家治理效能和全社會獲得感提供堅實基礎
當前,國家、企業和單位都面臨內外經營環境變化帶來的各種挑戰,在雙化協同發展的要求下,既要實現適度發展,又要符合合規要求。在現有的環境下,各主體認真貫徹落實、積極探索雙化協同模式,初步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應用場景和典型案例,但總體來看,仍處于持續探索階段,面臨管理機制不完善、技術體系不健全、標準規范不統一、雙化協同程度不高等挑戰,新《會計法》明確要求建立健全本單位內部會計監督制度并將其納入本單位內部控制制度,進一步完善了內部監督、社會監督、政府監督“三位一體”的會計監督體系,同時,堅持問題導向,進一步加大對違法行為的查處力度,明確個人的法律責任,開展專項治理,著力解決會計信息失真等行業突出問題,為雙化協同發展營造了良性的財經環境。
二、實施《會計法》推動兩化協同發展的關鍵舉措
(一)制定全面協同創新安全的轉型規劃
在推進產業數字化智能化同綠色化的深度融合中實施《會計法》,需要做好頂層設計和整體規劃:一是堅持全面轉型。社會經濟發展需要全面轉型,會計管理工作也需要全面轉型,只有將會計管理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在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等方面不斷拓展會計職能,才能保證會計事業在雙化協同發展中行穩致遠、蓬勃發展。二是堅持協同轉型。不同行業、不同地區有其發展的實際,會計管理作為對數據資源的管理形態,應深化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工業互聯網等在電力系統、工農業生產、交通運輸、建筑建設運行等不同領域的應用,堅持統籌推進和重點突破相結合。三是堅持創新轉型。轉型需要打破思維定式,擺脫路徑依賴,不拘泥于固有的沉疴制以支撐數字化綠色化協同發展的科技創新、政策制度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積極構建有利于促進綠色低碳發展和資源高效利用的財稅政策體系,研究制定轉型金融標準,為傳統行業領域數字化綠色低碳轉型提供合理必要的金融支持。四是堅持安全轉型。會計作為一種管理工具,具有牽引和平衡作用,應規劃好統籌好處理好發展和合規、整體和局部、當前和長遠、政府和市場的關系,確保兩化協同發展規劃具有可落地性、可操作性和可實施性。
(二)持續完善會計核算的規范化標準化體系
新《會計法》強調的會計監督、數據共享、信息安全、誠信體系都需要一個統一的、廣泛的數據底座,然而,即使在會計核算的這一基礎功能領域,會計軟件功能老舊、數據標準不一致、業務財務數割裂等問題仍然層出不窮。今天,數字化綠色化協同發展需要摸清數據底數,提高會計數據的開放性與共享性,實現會計數據與政務數據、社會數據的融合共享,實現“一圖統攬、一屏調度、一表縱觀”,充分發揮會計信息在服務宏觀經濟管理、政府監管、會計行業管理、單位內部治理中的重要支撐作用,形成對內提高單位管理水平和風險管控能力、對外服務社會治理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合力。為此,需要建立健全統一適用、管理協同的會計數據標準體系,在輸入環節推動各類電子憑證入賬標準發布和實施,在處理環節基于準則體系及和通用分類標準實現統一處理,在輸出環節統一各類報表數據口徑加大數據的共享共治共用。
推進會計核算的標準化,還需要在規范業務流程中推進更高層面和更廣范圍的財務共享。數字化綠色化的協同發展既包括用數智技術、綠色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推動綠色低碳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推進既有設施節能降碳改造,逐步淘汰“老舊小散”設施,又包括引導數字科技企業綠色低碳發展,助力上下游企業提高減碳能力。這一過程中,不同形式不同內容的業務場景層出不窮,通過搭建可復制可推廣的財務共享平臺,加強業財融合,完成前中后端流程貫通,才能在推進兩化協同發展的路徑實現數據標準的快速推廣。
(三)加快推進會計工作自身的數字化綠色化協同進程
一是用新技術優化數據的支撐力。在“大數據+人工智能”的框架下,要充分運用云計算、物聯網、區塊鏈等手段,將財務活動與雙化協同的應用場景貫通,實現數據同源、模型同構、算力提升。二是用新模式優化財務的承載力。要通過整合和共享財務資源,優化財戰略財務、業務財務、共享財務的分工體系,發揮數字科技企業在綠色供應鏈、促進能源轉型和傳統行業賦能方面的帶動作用。三是用新動能推進管理的實效力。隨著智能審核、自動結算、智慧對賬、一鍵取數、機器人制證等工具的運用,提高的不僅僅是會計業務本身的效率,更是將會計的處理向雙化協同業務的前后端延伸和拓展,為問題的解決和方案的決策提供更為高效的支撐。四是用新方法提升價值的創造力。會計作為天然的數據處理中心,將標準規則、管理制度、業務流程、購銷數據、盈虧分析進行集成,以知識、數據、人才作為核心競爭力,在雙化協同進程中不斷提供增值服務。
(四)在發展中推進誠信監督治理的有效平衡
新《會計法》實施,不僅僅順應兩化協同發展需要,也注重推進國家治理體系的有效平衡。將各類用戶“上云、用數、賦智”與內部控制活動有機結合,優化內部監督的模式、豐富監督手段、加強監督協作力度,形成監督的合力;通過嚴肅財經紀律、加大違法違規行為的處罰力度,震懾單位和個人的造假行為,為兩化協同發展奠定良好的發展生態;通過將信用記錄寫入法律條文中,規范信息的歸集、記錄和使用過程,為兩化協同發展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
三、踐行《會計法》促進兩化協同的具體要求
(一)產業為本
會計管理作為作為經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著力點是服務社會經濟發展,尤其是實體產業發。以產業為本,一是要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為數字產業綠色低碳發展提供更精準的財務支持,在推動數據中心、通信基站、電子信息產品等關鍵領域的綠色化轉型過程中,運用現代管理會計方法,優化資源配置、提高經濟效益;二是要提升會計工作效能,順應數字經濟發展趨勢,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促進電力、采礦、冶金、石化、交通、建筑、城市、農業、生態等重點領域的綠色化轉型。
(二)場景落地
雙化協同發展在電力能源、工業制造、交通物流、建筑與城市等各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場景,踐行新《會計法》,推動會計職能拓展不僅僅停留在會計核算、計稅報稅等基礎會計業務上,而是以數據為驅動,以具體應用場景為依托,將會計管理的數據化、動態化、精準化的管理手段融入雙化協同的日常運營中,通過智慧能源、智能制造、智慧交通、智慧建筑、智慧城市等場景的落地,推進既有設施節能降碳改造,逐步淘汰“老舊小散”設施,引導數字科技企業綠色低碳發展,助力上下游企業提高減碳能力,適應不斷變化的客戶需求和市場趨勢。
(三)模式創新
踐行新《會計法》,推進信息化建設,不僅僅是引入財務機器人(RPA)、光學字符識別(OCR)、數電票據、電子檔案等手段實現憑證自動化來減輕財務部門的工作量,而是要致力創新財務部門以數據中心的服務模式,基于數據、算法、算力推動業務模式、計費模式和管理模式的創新,重塑財務管控的框架和授權體系,重塑財務監督的監測與風險管理體系,重塑財務能力的對標與評價體系。
(四)政策支撐
踐行《會計法》,離不開財會金融的有效支撐,要支持建立健全綠色轉型的財稅政策,加強綠色低碳技術和數字技術知識產權的創造、保護、運用,激發全社會創新活力;要支持豐富綠色轉型的金融工具,為傳統行業領域綠色低碳轉型提供合理必要的金融支持;要支持創新和優化投資機制,引導和規范社會資本參與雙化協同項目投資、建設、運營,鼓勵社會資本以市場化方式設立雙化協同產業投資基金;要支持健全資源環境要素市場化配置體系,不斷推動綠電、綠證、碳交易等市場化機制的政策協同。
(五)人才托舉
在雙化協同發展過程中,人才一直是轉型的核心驅動力,踐行新《會計法》,就是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堅持人民至上,切實培養、服務、提升廣大會計工作者,依托產業鏈構建人才鏈,推動會計人才發展與雙化協同的產業布局一體謀劃、系統推進,實現會計人才資源供給和雙化協同產業需求的精準化匹配,建立專業貫通式的培養機制,推動產學研一體化融合,加快數字化隊伍建設,培養具有戰略性格局、專業化能力,數字化素養的世界一流財務管理人才。
(六)安全保障
在信息化高速發展的時代,既存在信息不對稱、不透明的問題,也存在海量信息泛濫帶來難以承載的問題。踐行新《會計法》,還要著力于問題導向,構建會計管理的閉環機制和協同機制,通過組織管理、內部控制、外部監督、強化責任、誠信建設等多種方式,構建全面多層次的數字化安全防護體系,為雙化協同發展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