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風暴持續深入,在全球經濟衰退的大環境下,中國眾多出口型企業正遭受罕見的沖擊,并面臨迅速產生的財務風險。而巧用期貨工具和以美元計價資產負債表這兩招,則有可能較好地使企業化險為夷。
巧用期貨保值存貨
以銅企為例。進入10月份以來,國際銅價大跌,滬銅期貨價格也連遭幾次跌停。而自2003年以來,銅價漲價趨勢明顯,期間價格波動很大,單日漲跌200美元—300美元司空見慣。對于有一定存貨的企業,價格上漲直接導致毛利增長,反之毛利就大幅下降,并且容易出現虧損。這次銅價的急速下跌將會使很多銅企蒙受重大損失,有可能造成其資金鏈斷裂,進而破壞公司的經濟基礎。
浙江海亮股份有限公司財務總監陳東深有體會:“這是顯而易見的道理。在2005年之前,雖然海亮股份正常生產經營存貨保持在8000噸左右(含原料、在制品、產品),但因為訂單十分充足,很多時候銷售銅產品的訂單所對應的銅價往往低于原材料銅采購價格,這意味著要用高價進原料、低價賣產品。由于沒有一套完善的保值體系,公司2005年綜合毛利率偏低。”
后來,陳東想了個辦法,即凈庫存風險控制管理辦法,將采購和銷售環節中不同銅價的確定方式,與期貨保值巧妙地結合起來,把承擔銅價漲跌風險的數量控制在0至500噸范圍內(公司把這個范圍稱為“凈庫存”)。用一個簡單的公式來表述其原理即:(上期訂貨數量+本期采購數量)-本期定價銷售數量=0至500噸(凈庫存)。
陳東介紹:“如果公式中得出的數量低于0,則表示負庫存,即在期貨交易所買進;高于500噸,即在期貨交易所賣出,以使其達到控制的數字范圍內。在這里說明一下:其一,公式中的數量計算以銅價的確定為計算前提,不管是采購還是銷售,只要價格已經確定,就可得出凈庫存的增加或者減少。其二,公式中的“上期”可能是當天上午,也可能是前一天或者前幾天,因為一旦有采購數量或者銷售量發生,庫存即要進行調整。本期的時間界定也如此。”
在接銷售訂單時,為了減少客戶對銅價波動帶來的風險,可以根據上述方法,在沒有增加公司成本和風險的前提下,按客戶的信用等級,提供多種銅價選擇確定方式。
當地一家采用類似管理方法的企業負責人崔一鳴表示:“在具體操作中,盡量通過采購定價和訂單銷售定價來調節平衡,以使其達到控制的凈庫存范圍。采購銷售調節平衡后還達不到凈庫存控制范圍的,就在期貨交易所及時買入或者賣出超出控制范圍內的數量。”
很多公司與國際客戶交易的產品定價,是以國際某個交易所價格為基準的。比如,海亮股份進口的電解銅就是以倫敦金屬期貨交易所的價格為定價標準。崔一鳴介紹:“為了減少國際電解銅波動和國際、國內電解銅存在價差所造成的材料價格損失,公司應對相應的進口電解銅和確定電解銅價的訂單,在倫敦金屬期貨交易所做好應量的套期保值。”
現在,對于銅企們來說,最容易出問題的地方在銷售環節。陳東表示:“由于原料占比高、價格波動大、毛利率低的行業特點,銷售環節成為我們這個行當的極度風險的所在。現在銅價大幅度下跌,客戶一旦毀約,就造成銅價的損失和成品的報廢。而且經濟大環境變壞,貨款成為壞賬的可能性在增加。解決這種層面的問題主要是通過法律、保險等措施,聘請有豐富經驗的律師為法律顧問,簽署合理的合同。同時,還可以買一些出口保險公司的保險等等。”
“賺錢”的資產負債表
很多銅企都是兩頭在外(原料進口、產品銷售)的企業,如果調整以美元計價的資產負債表,將產生意想不到的經濟效益。自2005年以來,我國開始施行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人民幣一路升值,截至今年6月30日,人民幣升值幅度已達20.73%。經過經濟危機襲擊的美國,其貨幣貶值的勢頭也會加劇,人民幣持續升值的前景可期。
杰爾曼商務咨詢副總經理吳潔說:“如果公司根據出口業務采用進料加工模式,原材料進口、產品出口的銷售主要以美元結算,人民幣升值對它們并沒有實質性的影響,最多是加工費的影響,這些企業就采取了以美元計價資產負債表的方式提高匯兌收益。”
陳東做了進一步的解釋:“像海亮股份這樣的公司,出口業務以進料加工為主,出口產品和內銷產品所用的銅大部分來自于進口,這導致公司既形成了以美元計價的應收賬款,也形成了更大金額的、以美元計價的應付賬款。同時,公司為了采購需要還經常保持一定額度的美元短期貸款。因此,公司的美元負債經常大于美元資產金額。在人民幣升值的情況下,美元與人民幣匯兌,負債縮水的金額大于資產縮水的金額,相比之下,這就使得匯兌損益表現為凈收益。而如果不采取以美元計價的資產負債表,結果只能是損失越來越多。”
提前或者推遲外匯收付的時間,有時候也能獲益。吳潔表示:“根據這幾年人民幣的匯率變化,公司盡可能采用早收遲付的策略,規避匯率風險。對出口收匯公司采取出口保理、福費廷(Forfaiting)等方式縮短收匯時間,對進口付匯公司采用進口付匯、境內貸付、境外貸付等方式延長付款時間,從而有效地改變以美元計價的資產負債結構。”
雖然行業不同,路數有變,但以上兩點對其他行業的出口導向型企業也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