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概念
員工股票期權,指企業為獲取員工提供服務而按照規定的程序授予本企業及其控股企業員工的一項權利,該權利允許被授權員工在未來時間內以某一特定價格購買本企業一定數量的股票。
股票期權通常涉及四個主要環節:授予(grant),可行權(vest),行權(exercise)和出售(sale)。
在稅收與會計處理上,有幾個關鍵的時點(或時期)需要把握:第一是授予日,是指股票期權計劃和協議獲得批準的日期。其中“獲得批準”,是指企業與員工就股票期權的協議條款和條件已達成一致,該協議獲得股東大會或類似機構的批準。第二是等待期,是指可行權條件得到滿足的期間。第三是可行權日,是指可行權條件得到滿足、員工具有從企業取得股權權利的日期。第四是行權日,是指員工行使權力、獲得股權的日期。第五是出售日,是指股票的持有人將行使期權所取得的股票出售的日期。
中美關于員工股票期權的會計處理
一、美國關于員工股票期權的會計處理
為真實反映企業通過權益交換以取得和消耗員工服務這一經濟交易,同時與國際會計準則接軌,2004年12月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修訂并頒布了《財務會計準則公告第123號——股份支付》,要求美國上市公司在財務報表上確認通過權益交換取得和消耗的員工服務成本,員工服務成本應以授予日股票期權的公允價值計量;在等待期內的每個資產負債表日,應當以對可行權股票期權數量的最佳估計為基礎,按照股票期權授予日的公允價值,將當期取得的服務計入相關成本或費用。授予日之后,如果該股票期權的公允價值發生變化,員工服務成本應當在剩余等待期進行調整。
現舉例說明:一個美國上市公司2006年1月1日授予該公司員工1000000股票期權,等待期3年,行權價為8美元。該公司聘請專業評估公司對該股票期權的公允價值進行評估。專業評估公司采用布萊克——斯科爾斯模型或其他公認的定價模型,測算出該授予日股票期權的公允價值為18000000美元。
假設一個比較理想化的情況:2006年、2007年和2008年預期并且實際上該公司無員工離職;所有員工都在2008年12月31日行權并在當天支付了行權價;該股票期權公允價值無變化。那么,該期權的公允價值可在2006年、2007年和2008年平均分配,即每年記錄6000000美元。假設該公司股票面值為1美元。因此,相應的會計處理為(下述會計分錄暫不考慮所得稅的影響,賬戶單位為美元):
1.授予日不作賬務處理。
2.2006年、2007年和2008年每年12月31日記錄員工工資薪金費用:
借:管理費用 6000000
貸:資本公積6000000
3.2008年12月31日記錄公司收取員工行權價:
借:現金 8000000 貸:股本 1000000
資本公積 7000000。
二、中國關于員工股票期權的會計處理
2006年2月,財政部頒布了《企業會計準則第11號——股份支付》,對股票期權的會計處理規定如下:以權益結算的股份支付換取職工提供服務的,應當以授予職工權益工具的公允價值計量。完成等待期內的服務或達到規定業績條件才可行權的換取職工服務的以權益結算的股份支付,在等待期內的每個資產負債表日,應當以對可行權權益工具數量的最佳估計為基礎,按照權益工具授予日的公允價值,將當期取得的服務計入相關成本或費用和資本公積。在資產負債表日,后續信息表明可行權權益工具的數量與以前估計不同的,應當進行調整,并在可行權日調整至實際可行權的權益工具數量。
對于可行權條件為規定服務期間的股份支付,等待期為授予日至可行權日的期間;對于可行權條件為規定業績的股份支付,應當在授予日根據最可能的業績結果預計等待期的長度。企業在可行權日之后不再對已確認的相關成本或費用和所有者權益總額進行調整。在行權日,企業根據實際行權的權益工具數量,計算確定應轉入實收資本或股本的金額,將其轉入實收資本或股本。
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現行中美會計準則對于上市公司授予員工股票期權的會計處理的規定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