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閆鳳花
河北省邯鄲市交通運輸集團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論述了當前內部審計在企業內部控制中的作用及內部審計人員應以創新、發展的思想推動內部審計發展,努力實現十大轉變。
關鍵詞:內部控制 創新發展 十大轉變
內部控制是指企業行政領導和各個管理部門的有關人員,在處理生產經營業務活動時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一種管理體系,包括為保證企業正常經營所采取的一系列必要的管理措施。它作為現代企業管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企業內部各種形式管理控制的總稱,大量管理實踐證明:得控則強,失控則弱,無控則亂,內部控制已成為衡量現代企業管理的標志,是現代企業進行經營、管理的基礎。
內部審計本身既是內部控制系統中重要的一個分支系統,又是實現內部控制目標的重要手段。其工作主要是對企業各種經營活動與控制系統進行獨立的評價,例如檢查單位內部各項既定的政策、程序是否貫徹、建立的標準是否遵循、經濟效益的目標是否達到等等。另外,內部審計還能為改進內部控制提供建設性的意見。應該說,在企業不斷健全、完善內部控制制度的過程中,強化內部審計是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其作用正顯得越來越重要。總的來說,可以分為以下幾點。
一、首先客觀反映領導干部的業績情況
在開展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是貫徹落實《公司法》、《公司章程》,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促進領導干部廉政勤政,保證我們的企業健康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同時,也是關心干部、愛護干部、保護干部、維護企業集體利益、取信于股東的具體措施。實踐表明,開展經濟責任審計,有利于強化領導干部的廉潔意識和責任意識,形成一道防范及遏制腐敗的“關口”,促使領導干部認真履行職責,自覺維護股東和員工的利益;經濟責任審計也是一面知人用人的鏡子,有利于干部管理部門正確了解、評價、選拔和使用干部,及時揭露和查處干部的違法違紀問題,為年末考察干部提供重要的依據。加強經濟責任審計,可以有效地促進領導干部在企業經營中遵紀守法,廉潔為企。
二、 評價和評估企業的內部控制系統
健全、完善的內部控制是企業進行經營、管理的基礎。因此,內審人員首要關注的就是企業的內控制度建設,只有先從制度上規范一切經營活動,才能從根本上降低企業的經營風險,因而對內控制度進行評價和評估是內部審計最重要的一項工作。其評估內容主要是內控制度的健全性、遵循性和有效性。
1、測試評價內部控制系統的健全性
健全性測試主要解決內部控制系統是否合理、健全,以及內部控制關鍵點是否齊全、準確等問題。通過對這些測試資料的分析,來評價控制系統的健全程度。并針對內控中的薄弱點和失控點,發現管理中存在的漏洞,提出改進措施。
企業內控制度是否健全取決于多方面的因素,例如,內部控制應當符合國家的有關法律、法規和本單位的實際情況,全體員工必須遵照執行。內部控制應當保證單位內部機構、崗位及其職責權限的合理設置和分工,堅持和確保不相容職務互相分離,相互制約、相互監督。
內部審計人員可以通過在企業內部收集有關的經營管理制度、規章和辦法,以及向有關部門和人員調查了解,運用調查表法或記述法等審計方法,對內部控制的流程的正確程度和完善程度以及若干控制點進行測試。
2、測試評價內部控制系統的遵循性。
內部審計人員通過對一些內部控制系統控制點的測試,分析哪些控制點上建立了強有力的內控制度,哪些控制點上存在薄弱環節,以評價內部控制系統在實際業務活動中的執行情況,以及審查管理制度在執行中的使用情況,主要檢查:控制點雖然有規定,卻沒有得到執行或未完全執行;規定的控制點不切合實際情況,從而造成不能或者無法執行。遵循性測試解決內部控制制度的符合程度如何,查明被審計的各項控制措施是否都真實地存在于管理系統中,是否完全并認真遵守制度規定。根據測試部位可信賴程度的分析,評價被測試系統內部控制的程度,并找出控制薄弱點和失控點,同時確定審計重點,以決定將其列入實質性測試。
例如在我們運輸企業中,向銷售代理人發放空白票證是客運和貨運銷售業務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內控制度對發放票證量有很嚴格的控制制度。比如說,在發放票證之前要先收取相應的押金,同時規定銷售代理人必須及時報賬,確認代理票款全部回籠以后方可發放新的票證,新票證的發放量大小要與代理票款回籠情況直接掛鉤等等。但在實際操作中,由于各種原因,比如銷售代理人是公司合作多年的老客戶,或銷售市場處于淡季等等,有些銷售部門會忽略了對空白票證發放量的監管。造成票證實際發放量與押金允許發放的數量有出入,甚至大大超標。這給銷售業務帶來了極大的風險,一旦代理人信用不佳或停止經營,不僅報賬和代理票款的回籠會出現問題,甚至影響到空白票證的回收,造成資產的損失。內審人員在發現這些情況后,應督促相應的部門、人員對空白票證的押金制度進行嚴格監控,照章辦事。遇有特殊情況,需要超出限額發放票證,則要建立嚴格的授權制度,層層把關,確保將其風險降至最低。
3、測試評價內部控制系統的有效性
有效性測試主要是了解內部控制系統功能如何,是否發揮作用,效果如何等問題。有效性的測試評價是內審工作比較重要的一項內容,它直接影響到企業的經營活動是否能順利達到預期目標。要正確評價內部控制系統的有效性,內部審計人員除了在財務領域對會計報表、賬本、憑證及相關資料予以查證監督,還應對企業的管理和經營領域投入更多的熱心與關注。
目前,許多企業在其內部都實行了目標管理,特別是像我們公司這樣的大規模企業。內部審計由于其崗位特性,較其他部門而言,對公司所屬業務部門及其子公司的生產經營情況和財務狀況有著更全面、細致的了解,因而可以協助公司決策管理層監督各部門經營目標的實施情況,使公司總目標得以更順利的實現。
對控股子公司,每年進行兩次較綜合的財務經營狀況審計,了解子公司收入完成、費用預算的執行情況,并對其應收賬款的管理情況,現金流量等情況予以關注,輔助公司保證目標的順利實現。
另外,由于內審部門有充分的自主能力安排工作和確定工作重點,并被授權可以接觸企業內任何與審計有關的記錄、資產及人員,因而,根據管理的需要,內審部門還可以進行專項審計。
比如說,可以通過審查企業生產成本開支、管理費用、財務費用、銷售收入的實現來確認利潤的真實性,發現影響企業盈利能力的各個因素,找出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人力、物力、財力資源浪費因素,提出相關的改進意見,對整個公司管理起到催化作用。
許多子公司在成立之初,母公司都會對其進行有側重的扶植,幫助其業務盡快走上正軌,這時,母公司和子公司的關聯交易占子公司總業務量的比例往往比較大,但隨著子公司不斷拓展業務市場,這個比例通常都會呈逐年下降的趨勢。內審部門可以通過對關聯交易量比例的分析,幫助公司了解子公司的經營狀況以及業務拓展能力,為決策層制定經營戰略提供參考。
三、提出審計建議,監督建議落實情況
通過對企業內部控制的健全性、遵循性和有效性的評估和評價,借助詢問、查賬、翻閱資料等方法,內部審計人員針對企業內控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可以提出富有成效的意見和方案,加強內控制度的建設。
四、 將來工作展望
我們首先要了解一下審計監督工作未來發展的十大趨勢。
第一發展趨勢,從控制到風險。因為沒有風險就無所謂控制,控制只為管理風險而存在。不分析風險而想有效的評價控制是不可能的。將風險評估引入了內部控制并將其列為控制的核心,在風險管理上向前邁進了一步,不僅是管理上重要的里程碑,也是內部審計發展的重要的里程碑。以風險評估為基礎的風險導向審計使審計人員開始關心企業所面臨的風險,使審計人員必須根據風險評估的思路開展對內部控制的評估,使審計報告將目前的控制與策略計劃和風險評估連接起來。
第二發展趨勢,從風險到環境。因為環境是風險的根源,控制系統就是針對它設計的。對企業產生威脅的危險和創造潛在收益的機遇,必須成為風險分析的焦點。這些條件、情況、危險和機遇就是可能影響企業的環境。
第三發展趨勢,從回顧歷史到著眼未來。內部審計人員一般通過對歷史的回顧和評價,提出改進以后工作績效的建議。但是,在快速變遷的當今社會,以史為鑒只是隔靴搔癢,甚至是南轅北轍,只有著眼于未來才能提高控制和績效。內部審計人員必須變成未來情況的預期者——直接預測環境風險,判斷企業是否采取了適當的預防和應對措施,是否具有足夠的適應變化的能力,提出相應的改進建議。這對現有內部審計的開展方式提出了挑戰,并對內部審計人員的勝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四發展趨勢,從評價到預測。評價一直是內部審計的基本功能,是內剖審計履行其職責和發揮作用的重要手段。這是以經驗管理假設為基礎的。但在知識經濟正在到來的今天,影響企業經營的環境不僅日益復雜,而且愈來愈不穩定,其變化更加迅速和徹底;多樣化的顧客需求和頻繁變化的市場要求企業活動的內容與方式及時調整。所以批評過去沒有任何價值,管理層應面對未來的挑戰。因此“評價”一詞應停止使用,而取代“評價”一詞的應是零起點的預測。內部審計必須更多地參與面向未來的規劃與決策工作,對未來風險發生的可能性時時關注。
第五發展趨勢,從關注未來事項到多角度并行。在審計過程中,內部審計人員對每一審計事項的現狀進行了解,獨立地分析,提出審計發現和審計建議。內部審計將注意力集中于當前事項是有用的,但是多角度的關注更有意義,即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假設自己作為職能經理和員工,對此事項會作何反應,有哪些要求和顧慮。只有全面考慮各相關人員的局限和所受影響,內審人員才能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促進自身作用的發揮和企業價值的增加。
第六發展趨勢,從強調獨立到注重價值。一般認為,獨立性是內部審計工作的必要條件,即內審人員不能承但經營責任,不能參與企業的業務經營活動。但如果這樣的話,內部審計就無法深刻全面地了解企業的生產經營和內部關系,無法提出切合企業需要的建議,就可能影響審計的價值。因而注重價值比強調獨立更重要。
第七發展趨勢,從審計知識到經營知識。內部審計應以幫助實現企業目標,增加價值為己任,目標及風險是內部審計的出發點和歸宿。對經營活動的深刻了解是對癥下藥的前提,因而內審人員需要掌握當前經營方面的知識,而不是單一的審計知識。
第八發展趨勢,從經營審計到戰略審計。對企業未來的長遠計劃,投資和決策等方面進行審計。對企業來說,應是重要事項,它影響到企業的生死存亡,需要進行有效的控制。如果沒有正確的戰略方針,經營的改善只是使企業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加速企業的滅亡。因此對企業戰略的審計是內部審計應該最關注的根本環節,也是內審發展的方向。
第九發展趨勢,從強迫接受到自愿主動進行。長期以來,內部審計是以“警察”的形象出現,其身份是監督者,對被審部門的業務和管理進行評價,發表意見,因此是企業各部門中不受歡迎的人。如果內部審計以其對企業全面深入的了解,用客觀而開放的視角,來促進被審部門經營和管理的改善,贏得他們的信任和尊重。那么不久的將來就會由強迫接受審計,發展到自愿主動邀請審計。
第十發展趨勢,從說服到協商。內部審計報告是審計的主要產品。一直以來衡量審計報告是否成功的標準是其是否有說服力,一份有說服力的報告意味著內審人員的觀點將被接受。審計報告中所提問題將受到重視,所提建議能付諸實施。因而審計人員往往通過增強事實的準確性、清晰性,建議的可行性,來爭取管理當局的重視和支持。目前這一做法已受到質疑。如果審計人員能根據審計情況,將審計處理意見事先與被審計人溝通即協商,這為以后的后續審計提供了保障。
綜上所述,應該說,目前我們公司在加強內控,提高管理質量上也做了不少工作,目前,各部門以及下屬子公司都設立了二級的內審機構,配備了兼職的審計人員,他們會在日常工作中對企業和部門的工作進行監督,按照內控制度的要求查漏補缺,極大的降低了風險,但由于他們大多為兼職人員,對新的內審信息、內審準則還不夠了解,在將來工作中,我們希望這部分兼職內審人員能參加審計專業知識的培訓和集團內審工作的交流,一方面,可以使內審人員掌握最新的法規、內審動向,另一方面,我們也可以及時了解企業內部的經營管理情況,發現問題,并盡快與這些部門及子公司商討解決辦法。
另外,為了盡快實現內審的計算機輔助審計,我們已購買了審計軟件,希望通過對這套軟件的熟練運用,提高審計工作的效率,另外利用審計軟件將各子公司財務數據導入審計系統進行分析,不僅可以比較完整全面的了解子公司的情況,同時也減少了翻查各類憑證時給各子公司正常工作帶來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