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企業財務信息化相比,學校財務信息化也有其自身的特點。為此,筆者認為,學校財務管理信息化管理模式的設計應該有一個整體的部署和安排,可建立六個財務系統模塊,即預決算的編制系統模塊、財務賬科目分類模塊、財務處理系統模塊、報表的編制系統模塊、財務會計檔案信息子系統、業務數據間的集成。具體如下:
一、預決算的編制系統模塊。現實中,許多學校都沒有把預決算作為一種管理方法或者作為一種工具來運用,而是流于形式,從而使預決算的編制系統成為一個封閉的系統,不能充分發揮它應有的管理職能。隨著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和完善,學校提高辦學質量對財務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設計這個模塊對提升學校財務管理意義重大,這主要表現在從預算到年終決算,對實時預算全過程進行預算控制,掌握每個階段財務預算的執行情況。
二、財務賬科目分類模塊。就學校而言,收入一般包括財政撥款、學生學費、住宿及預算外收入(即與國內、外合作辦班和其他一些補辦學生證等的雜費)和社會捐贈等;支出包括公用支出(即學校的日常運轉經費,包括機關人員、辦公、培訓、招待、外事和辦公用房維修的基本支出和項目支出)、機關服務性支出(即反映為機關運行服務的、各類由財政供給經費的附屬事業單位的支出);履行職能支出(即指教學、科研、設備購置、修繕、基本建設、定向補助等);一次性安排以及對個人和家庭的補助等。在設計此模塊時,應該主要根據學校的特點和使用情況,分類設置有關學校收入和支出兩個方面的內容和機構形式的子模塊。
三、財務處理系統模塊。這是在財務賬科目分類模塊設計的基礎上所設計的具體財務科目賬的處理模塊。財務賬科目分類設置后,當科目發生時要進行財務處理的模塊形式,包括政府財政撥款、工資系統、學生收費處理系統、國定資產系統,最終形成電子報表系統和預算與決算分析系統。
四、報表的編制系統模塊。這個信息模塊主要有財務報表信息主系統(包括資產負債表、收入支出表、事業支出明細表、固定資產明細表)、財務報表附表信息系統(包括固定資產明細表、在建工程明細表、短期借款明細表和應交稅費明細表等)、資金運行信息子系統(包括現金結算系統和現金存放的銀行,存放銀行現金的續時收支記錄系統;自動生成的銀行存款余額調節表系統等)。
五、財務會計檔案信息子系統。一個完整的財務信息系統應該具有核算和管理兩個職能,因此,還應該包括財務會計檔案信息子系統模塊。此模塊一般包括會計憑證、會計賬本、會計報表、財務預算、財務分析、各種經濟合同、各種文件、制度、通知、函件、各種資金結算憑證、各種稅票、各種資金交款單等有關會計資料和文檔。
六、業務數據間的集成性。為了使財務信息達到學校相關部門共享,各軟件系統間數據應統一標準,互相之間可以聯系,達到高度集成。通過各個系統就可以自動生成所需的賬務憑證,既可簡化財務人員的重復勞動,又有利于保證賬目的準確與完整。
應注意的是,建立財務信息管理系統的前提是必須實現從上至下財務的各個環節管理的標準化,使學校內部各部門之間信息得以連接。只有這樣,才能起到高效理財提升管理質量、加大監管力度和做好財務計劃工作的作用,從而更好地為學校的發展服務。
應該說,我國學校的財務信息化工作經過短短幾年的探索和實踐,已取得初步成就。但是,現有集成財務系統仍然存在應用系統未能實現有效集成、與相關部門缺乏必要的業務關聯和財務信息資源無法得到充分利用等問題。因此,學校今后的財務信息化工作,要把開展財務信息資源規劃放在重要地位,以財務信息規劃指導集成財務系統的建設和應用,實現統一門戶下的應用系統集成,建設財務信息綜合服務平臺,提高財務信息化的整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