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
在中國注冊會計師行業創辦90周年暨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成立20周年的今天,系統研究、全面闡釋合伙文化,對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機構和諧,推動行業進步,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我們從本期起特別推出“合伙文化開講”系列,敬請讀者關注。
文化一詞最早指培養、種植、耕種,以后才引申出文雅、修養、高尚。就現實社會而言,文化是一系列習俗、規范和準則的總和,它起著規范、導向和推動社會發展的作用。文化是一個群體區別于其他群體的穩定的意識形態。一定的社會文化對該社會成員的態度和行為構成約束。一言以蔽之,文化的實質是“人化”,文化的功能是“化人”。
“CorporateCulture”是國外20世紀70年代時創造出來的,直譯成中文就是“公司文化”。現在,我國很多著述中所論及的“組織文化”和“企業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指的都是“公司文化”。
合伙文化是文化的一個細小分支,非合伙制事務所所獨有,它同時是公司文化的范疇。會計師事務所作為一個特殊的法律實體組織,其合伙文化是管理者和全體員工在長期的執業活動中形成的、與其自身特點及發展規律相適應的一整套經營理念、執業信念、價值觀和行為準則,以及由此形成的群體行為模式。會計師事務所的合伙文化作為自身持續發展過程中形成的社會文化的一種亞文化,通過樹立正確的執業理念、良好的精神風貌、高尚的倫理道德和明確的發展目標,以統一和規范事務所員工的價值觀念,形成事務所強大的凝聚力;通過建立和完善事務所的各種規章、制度、操作規程及工作標準,統一和規范全體員工的執業行為。
合伙文化是顯規則與潛規則的統一
合伙文化是內涵于會計師事務所的核心文化理念,是事務所經營哲學、價值觀和行為準則等內在精神和外在表現的復合體,它以理想、信念和價值等這些抽象而又隱含的因素作用于合伙人及其員工,常常需要通過一定的載體,諸如識別標志、執業宗旨、發展愿景、規章制度等來表達、傳播并發揮作用。合伙文化有其自身的結構:表層合伙文化主要指合伙行為文化;中層合伙文化指合伙制度文化;內層合伙文化主要指合伙精神文化。
合伙文化是自愿性與強制性的統一
合伙文化主要包括會計師事務所共享的一整套價值觀和約定俗成的行為規范,他們的作用方式一方面表現為管理氛圍、典型示范、群體行為誘導和集體精神感染等軟約束,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作用于合伙人和普通員工,通過非強制的力量影響和支配各成員的行為。另一方面,由于共同的目標和內部競爭的壓力,合伙文化對事務所內部成員也具有強制性,所有成員應當服從特定的合伙文化的約束。
合伙文化是穩定性與靈活性的統一
合伙文化具有較長時期的穩定性,但并不是一成不變的,穩定性體現著合伙文化的繼承性,靈活性則反映出合伙文化的可塑性,一方面,合伙文化作為會計師事務所長期存續和發展的巨大傳統力量,具有某種穩定性。另一方面,合伙文化作為會計師事務所經營和管理的指導思想,必須隨著事務所內外部經營環境的變化而轉型。
合伙文化是共性和個性的統一
會計師事務所的文化建設無不側重于事務所員工的思想觀念、思維方式、行為規范等的塑造,一個致力于創建優質合伙文化的會計師事務所,可以從國內外許多優秀的合伙文化資源中獲得助益,這是合伙文化的共性所決定的。但是,每一個具體的事務所的合伙文化又具有自身的個性特征,這是由事務所的規模、人員構成、合伙人的自身經歷、個性特點所決定的。可以說,舉凡會計師事務所,都有合伙文化在(無論這種文化表現得如何優劣),但為什么“甲事務所”長得不像“乙事務所”呢?正是個性的基因在起作用。
合伙文化是經濟效益和社會價值的統一
合伙文化是經濟效益和社會價值的內在統一體,這是合伙文化區別于其他文化的本質所在。表面上看,會計師事務所的合伙人是以追求商業利潤為目標而結合的。但是,會計師事務所擔負著監督市場經濟秩序的職能,具有不可推卸的社會責任。會計師事務所須體認到自己的顧客包括所有的審計報告使用者,而不僅是直接支付服務費用者。為了短期經濟利益而迎合被審計單位的舞弊行為,最終得不到事業的“未來現金流量折現”,往往帶來從行業出局的后果。
如果要簡述合伙文化的DNA,無外乎是:一種價值觀,一種發展觀;一種執業信念,一種行為模式。
判斷一個會計師事務所合伙文化生態是否惡化,只需一個標準:其合伙人是否有向心力,其員工是否有尊嚴感。優秀的合伙文化能使事務所富有激情地提升,即使當下實力弱小;惡質的合伙文化將使事務所充滿悲哀地沉淪,即使看上去算大算強。強弱易幟,概莫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