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熱線
400 180 8892
7月18日出版的大眾日報頭版刊發《我省財政20條釋放科研人員創新活力》報道,介紹了山東省政府辦公廳印發的《關于進一步完善財政科研項目資金管理的若干措施》,并文件中的重點條目和舉措進行了細致梳理。
大眾日報·新銳大眾記者梳理發現,20條舉措直指當前省內不少高校和科研單位在使用科研項目資金管理上的眾多問題。
哪些問題束縛科研人員手腳?
1.打醬油的錢不能買醋。長期以來,我國科研項目經費使用采取預算制,即科研經費要嚴格按照預算要求來使用。但科學研究本身存在不確定性,項目進行的每個階段及每個階段的進度可能不同,所需經費多少也有所不同。
2.如有科研人員抱怨科研項目預算很復雜,比如現在就得想到3年后可能要做的實驗里面需要用到的消耗品的用量,這就導致很多項目在做預算的時候不得不“瞎編”。
3.科研管理體制對項目資金管得過細、過于僵化,編制、薪酬、科研經費等有許多條條框框,科研人員缺乏自主權,捆住了其創新的手腳,違反了科研規律,削弱了創新活力。
4.科研人員一年經歷多次審計,團隊大部分時間用在應付審計上,浪費大量精力。
5.繁文縟節把科學家的手腳捆死了,無窮的報表和審批把科學家的精力耽誤了。項目申請、項目審查、項目驗收等都耗費了大量時間。
擴大科研人員自主權如何做?
針對當前我省財政科研項目資金管理中存在的“難點”“痛點”“堵點”問題,《措施》提出的以下幾點值得關注:
1.項目預算更靈活
科研人員按照科研活動只需測算項目預算科目總額,直接費用只需填列五類預算科目。間接費用只填列管理費和績效支出兩類預算科目。在項目預算總額不變的情況下,科研人員可根據科研活動實際需要在項目實施過程中自主調整直接費用,不受預算科目和比例限制。
2.經費報銷更便捷
優化報銷程序,減少財務、采購、資產、科研等多部門多環節審批,制定符合科研實際需要的內部報銷規定,明確統一、規范的報銷流程及標準。允許部分科研項目資金從本單位零余額賬戶向本單位或本部門其他預算單位實有資金賬戶劃轉。擴大財政科研項目勞務費開支范圍,參與項目研究的研究生、博士后、訪問學者、編制外人員等的勞務費、社會保險補助等,均可在項目經費中列支。
3.項目管理更自主
用人單位可按規定對高層次人才實行績效工資分配傾斜、年薪制、協議工資制和項目工資制,所需經費允許在項目經費中列支并單獨核定。橫向委托項目完成后獲得的凈收入,按合同約定進行分配和提取報酬,合同中無約定的,全部留歸項目組成員自主分配。高校科研院所獲得橫向科研項目經費,其來源為行政事業單位財政資金的只需開據普通收據,無需開據稅務發票;內部往來結算的,可使用財政部門統一印制的行政事業單位內部資金往來結算票據。科研儀器設備及耗材可自行采購,自行選擇科研儀器設備評審專家。
4.科研服務更溫馨
高校科研院所可根據科研活動需要,自主選擇固定崗位、短期聘用、第三方外包等多種形式。明確科研項目申報要求,減少申報材料并推行“材料一次報送”制度。建立省級科技信息管理平臺,加強項目查重,避免重復申報和重復安排。對非營利性研究開發機構、高等學校,從職務科技成果轉化收入中給予科技人員的現金獎勵,可減按50%計入科技人員當月“工資、薪金所得”,按國家規定依法繳納個人所得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