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業作為市場經濟的微觀主體,其會計信息質量對市場經濟的有序發展有著重要作用。提高企業會計信息質量成為必然趨勢,會計政策選擇又會對其產生直接的影響。對此,湖南有色金屬研究院財務部負責人張超有著自己的研究和見解。
四大影響
會計政策選擇對會計信息質量的影響表現在哪?
首先是外部環境變化引起的影響。
“會計政策選擇的一個重要影響因素是外部環境變化,通常是債權人對企業會計政策產生影響,進而影響會計信息質量。”張超說,企業在正常運營過程中都會存在一定的債務。債權人將資金投入到企業,需要企業提供明細的財務報告,確保所提供資金的安全回報性。債權人還可以根據企業的實際運行狀況, 在企業債務的償還期內與之簽訂相應的條款,避免債權人的利益損失。對企業而言,違約的判定依據則是會計信息,所以企業為了降低風險,通常采取減少違約可能性的會計政策。
湖南有色金屬研究院財務部負責人張超:
做好會計政策選擇提高企業信息質量
的資本結構、資源控制情況、償債能力
和現金流等信息,同時揭示企業經營活動所能得到的最終成果。這些信息都
會計政策空間范圍并不是無窮大,而是需要在公認的國家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確定的可選會計方針范圍之內。企
資訊
新動能對新增就業貢獻率達70%左右
本報訊 國家發展改革委近日發布的報告指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為我國穩定和擴大就業提供了重要支撐。初步統計顯示,新動能對新增就業的貢獻率達到70% 左右。
根據報告,截至 2017 年年底,中央企
業約有 150 多萬科技人員參與創新創業,
帶動就業人數近700 萬人。全國創業孵化
載體內企業就業人數超過 200 萬人,每家
畢業企業平均帶動就業43 人。此外,新登記企業數量持續增長帶動實有企業數量連續 5 年實現兩位數增長。截至 2017 年年
底,我國實有企業數量達到3033.7 萬戶,同比增長16.9%。
報告指出,部分新興產業領域新登記企業數量增長更快,顯示創新創業在振興實體經濟和加速產業邁向中高端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2017 年制造業新登記企業數量和注冊資本同比分別增長 16.3% 和
33.6%,延續2016 年以來的回升態勢。
北京:能網上辦的一律網上辦
其次是股東會計政策選擇對會計
信息質量的影響。隨著企業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股東大會已成為上市公司的最高權力機構,股東大會會對有損于股東利益的會計政策予以否定。與之相反,盡管會計政策未必良好,但是會增加股東收益,也會被選用,這樣必然會損害企業會計信息使用者的利益。
再其次是管理者利益驅動導致會計政策選擇對會計信息質量的影響。企業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導致企業所有者與經營者之間存在信息不對稱。同時,企業管理者對企業會計政策選擇意向和會計信息質量之間存在兩權分離,使得代理方所提供的會計信息質量不是完全基于委托方的角度出發,而是為了私利進行相關會計信息質量提供,這樣也就存在會計信息質量的不一致性。
最后是會計人員職業判斷導致的會計政策選擇對會計信息質量影響。張超說,“一方面,作為專業性人才,會計人員掌握一定的會計專業知識和技能, 能夠全面分析影響會計信息質量的影響因素,以此為依據進行最優的會計政策選擇,他們職業判斷能力的高低影響會計政策選擇的好壞;另一方面,良好的職業道德也是企業會計人員應該具備的,會計法規和職業道德是約束企業會計人員的主要因素。”規范會計信息使用者行為
張超認為,要提高會計信息質量,還要從規范會計信息使用者的行為開始。
要遵守職業道德原則。財務信息的
公允受到會計職業道德的影響,會計職
業道德也是企業選擇會計政策的依據。“我們應該堅決抵制違反會計職業道德的行為,要執行會計準則要求,公正地對財務信息進行披露。只有具有良好職業道德的會計人員才能從事相應的會計工作。”張超說。
要明確企業會計政策選擇的原則。
會計政策選擇的一個重要前提,就是能
夠對企業所處的環境和其發展前景充分了解,還應結合企業所面臨的現實經營環境和生產經營特點,更為客觀真實地反映企業財務信息。具體包括企業
為有效應對挑戰,推動企業實現更高質量的轉型發展,湖南中煙近年來以科學強化預算管理為抓手,進一步有效挖掘、充分利用財務數據資源應用價值,推動財務精益化管理,將財務管控貫穿到生產運營各個環節,從而實現財務管控的全程化、規范化和痕跡化,不斷發揮財務管理在企業戰略決策、價值創造和資源配置中的支撐作用。
“我們在梳理改進原有的全面預算管理模式的基礎上,借鑒作業基準預算
(ABB)思想推出戰略計劃預算評價聯動管理模式,將戰略與預算聯結并使其融入企業的業務計劃之中。運用這一模式編制公司年度預算,目的就是為了確保公司中長期發展目標與戰略遠景能夠真正落到實處。”張孝堂介紹道。
優化資源配置
所謂戰略計劃預算評價聯動管理, 簡而言之就是以戰略為導向,以年度計劃預算為起點,以評價考核為手段,強化過程控制,及時糾正戰略計劃執行中出現的偏差,實現計劃、預算資源的最優化配置,從而保證企業中長期戰略和年度目標得以實現。
在實踐過程中,湖南中煙運用態勢分析法(SWOT)聚焦企業發展戰略,明確企業發展方向。隨后他們以目標為引領運用計劃與執行管理工具(OGSM) 得出年度目標預案,確定關鍵重點計劃,形成年度計劃。然后根據年度計劃的優先級次等屬性配置預算資源,力爭達到最優投入產出比水平。
在這套管理體系中,戰略、計劃、預算、評價等 4 個環節組成一個循環系統,從戰略到計劃到預算是戰略落地預
有利于各類人員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
制定相應的決策,使各自效用最大化。
要加強企業管理人員的行為規范。對此,張超表示,要從制定有效的激勵機制和加強市場約束機制兩個方
面入手。
要加強會計信息使用者對企業會計信息的理解。為了確保會計信息的決策可靠性,會計信息的使用者需充分理
解企業選擇會計政策所持的立場。而會計政策的選擇立場可以從企業的利益相關者角度出發,針對不同的利益主體,選擇相應的會計政策。
明確會計政策的可選空間
在會計準則中,會計政策可選空間的確定,能夠促進企業會計信息質量的提高,主要包括穩定性與適用性、公認性與合法性、成本效益性和加強企業在會計報表附注中披露會計政策的規范等內容。
對此,張超介紹說,企業會計政策一旦制定,應在執行過程中保持相對穩定, 體現出會計政策的嚴肅性。同時,還應該意識到會計政策也存在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所以會計政策還要具有一定的適用性。會計政策本身會隨著企業生產經營狀況、企業外部環境變化、企業的生產周期等發生相應的變化。
關于公認性與合法性,企業制定的
算執行過程,從預算到評價到戰略是預算調整戰略修正過程。通過系統設計、管控確保戰略預算執行與調整順暢完成,閉環運行,持續改進。
基于這一循環模式,如今湖南中煙不僅實現了由“研產銷”向“市場——研產銷——市場”的管理轉型,而且戰略、計劃、預算、評價的管理節奏、工作節奏、評價節奏也實現了與市場的同步。如此一來,預算管理不再局限于公司自身的財務成果和經營狀況,而是服務于提升公司在行業中的競爭優勢和市場地位。
不僅如此,在年度績效評價時,企業還會根據整個行業的實際情況,對財務預算指標的考核結果進行修訂,以此避免全面預算的優化資源配置等決策職能與執行考核等控制職能二者間的沖突。
“我們通過運用平衡計分卡工具, 使評價指標體系不僅包含財務預算指標,還包含非財務績效指標,從而避免預算決策與控制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矛盾。”湖南中煙財務管理部部長李麗華說道。
嚴格成本管控
戰略計劃預算評價聯動管理模式的建立與實施,讓湖南中煙的財務管理人員由“賬房先生”轉型為理財專家,由價值的記錄者轉型為價值的創造者、高質量發展的推動者。
例如在預算評審方面,通過戰略計劃預算聯動體系,一方面使資源配置向技術研發和市場營銷傾斜,重點保障公司科技創新和品牌發展的需要;另一方面通過梳理管理流程,建立機臺單耗、
業作為會計主體所從事的生產經營活
動行為規則,已經由國家的有關法律規范確定,企業的會計政策選擇必須以相應的國家法律規范為依據,體現會計政策選擇的合法性。
關于成本效益性,會計政策的選擇需要一定的成本,主要包括會計政策的制定成本和執行成本,同時也能夠帶來一定的效益,包括正效益和負效益,主要是會計政策的制定和執行對包括企業債權人、企業所有者、企業經營者和企業員工等利益相關者所產生的影響。企業管理人員在進行會計政策選擇時,應兼顧各個利益主體的長短期利益,最終促進企業發展。
關于加強企業在會計報表附注中披露會計政策的規范,他表示,會計報表附注有助于會計報表使用者全面了解企業所采用的全部會計政策。同時,第三方還要對企業會計報表附注中披露的信息進行審計。通過自我約束和第三方監督確保會計信息質量,可以增強企業收益,提高其市場競爭力。
張超告訴記者,會計政策選擇是一把“雙刃劍”。企業如果能夠遵循相關法律法規、嚴格按照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行事,充分理解會計政策,恰當地進行會計政策選擇,就能有效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可靠性和透明性,使企業所披露的會計信息具有公信力,增強其市場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