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人妻伦一二三区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久久精品AⅤ无码中文字字幕重口-欧美成人在线视频

免費咨詢電話:400 180 8892

您的購物車還沒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將 1 件商品添加到購物車

去購物車結算>>  繼續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是: 首頁 > 免費論文 > 學校高校財務管理論文 > 高校內部控制評價標準體系建設要點案例

高校內部控制評價標準體系建設要點案例

申報單位:天津科技大學
主持人:王曉燕
推薦級別:入圍本市

【摘要】
隨著中國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和發展,高校內部控制的力度成為高校財務管理有效實施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市高等學校在內部控制架構體系建設中仍然普遍存在內部控制薄弱、不規范等問題。而且高等學校在對內部控制的研究中很少有對內部控制評價標準體系的研究,而開展內部控制評價又是內部控制評價標準體系構建的重要前提。鑒于此,本報告將以ST大學的內部控制為背景,以ST大學的整體水平和具體的業務水平為內部控制評價體系,為實施內部控制效果的依據。經驗證,ST內控評價體系在運行中使用效果良好,對內部控制有積極的指導作用,因此對其進行案例分析有重要意義。

一、背景介紹
高校內部實行控制,對提高高校經營管理效率以及完善高校制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目前高校內部控制研究都只是停留在對內部環境進行研究的基礎上,對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以及原因的研究卻相對較少,因而至今高校內部控制也沒有較為完善的內部評價標準體系。本案例以ST高校為例,說明內部控制評價標準體系的構建及實施過程。通過該體系可以使高校內部控制的效果進行直觀的數據反應,進而為下一階段的內部控制實施提供指引方向。
ST大學創建于1958年,是我市重點大學。建校五十多年來發展至今,學校設有20個教學單位,形成本科、碩士、博士、繼續教育、留學生教育多層次的培養體系,涵蓋管理學、經濟學、文學、理學、法學和工學六大學科門類。
自2014年3月,ST大學確定著手出臺內部控制評價標準體系,經過反復開會征集,多次修改,最終一年之后,于2015年3月,在對高校內部控制體系進行了綜合評價后,建立了ST高校整體管理層面的內部控制綜合評價體系和以具體業務內部控制為基礎內容的內部控制評價體系。并于2015年3月,選出35名高校人員作為評分對象,通過此體系對ST高校2014年-2015年的內部控制工作進行考核評價,預計達到內部控制工作量化、可視化、可觀測變化趨勢等目的。
二、總體計劃
(一)確定內部控制評價標準體系出臺的目標
內部控制在ST高校發揮作用將持續加強,需要依托一套科學而完善的內部控制評價標準體系來規范而嚴謹的反映出內部控制對該校的影響,對內部控制的情況進行合理規范的評價。因此將高校內部控制評價標準體系出臺的目標確定為:內部控制工作量化、可評化,實現對各部門該項工作的客觀衡量與監測。
(二)ST高校內部控制評價標準體系制定依據
ST高校主要依據的思路是將內部控制評價概括標準設計分成兩層次:第一層次以內部控制框架“五要素”(美國COSO報告提出的五要素:風險管理、掌管環境、信息與溝通、控制活動、監督五個部分)為依據規劃高校內部控制要素評估標準;第二個層次是基于財政部于2012年12月發布的《內部控制標準(試行)》作為參考,內部控制的內部控制業務水平的評價標準為設計。
(三)ST高校內部控制評價標準體系框架與流程
在設計具體業務內部控制評價標準時嚴格按照以下路徑進行:一是根據具體業務的內容特點和管理要求提煉內部控制目標;二是確定關鍵控制點,即容易發生錯誤的業務環節;三是針對關鍵控制點制定相應的標準性控制措施,以作為內部控制評價標準。其主要框架思路如圖1:



圖1 ST高校內部控制評價標準體系框架與流程
三、實施過程
(一)ST高校評價體系的建立
ST高校經過為期一年的時間,以ST審計處牽頭、財務處輔助制定的內部控制評價標準體系正式修訂完畢(見表1、表2),并成立了內部控制評價標準體系實施小組。然后,ST大學舉行了一套內部控制評價標準體系啟動會議,內部控制評價標準體系實施團隊及有關科室負責人參加會議,開始實施內部控制評價標準體系。

(二)高校內部控制要素評價項目的設計
內部控制要素評價項目設計尤為重要。我們根據高校內部控制要素設計出每個控制要素的評價項目,以評價標準為依據,將評價結果按照優、良、中、差擬定不同的評分段,(如表1內所示)按內部控制實際執行情況進行打分。每項內控要素得分取自于對應評價項目加和求平均數再乘以所占權重,例如,控制環境得分為(8.1+8.4+9+9.15)/4 ×30%=2.6分,其他項目以此類推。
表1 ST高校整體層次內部控制綜合評價表
內控要素(權重)
評價項目(依據評價標準制定)
評分級別

10-8

8-6

6-4
差4-0
控制環境(30%)
內部治理機制是否完善,校務委員會和學術委員會的職能設置是否協調,是否具有完善的民主監督機制。
8.10



高校組織機構的設置和職責分工是否適合辦學目標、簡化管理層次,實現歸口部門管理,部門職責權限明確,符合部門問協調與控制要求。
8.40



高校文化建設是否全面,形成全校師生共同擁有和追求的價值觀、道德觀。
9



是否建立并實施科學的激勵機制人事制度,建立明確的崗位職責,實行定期考核,公開招聘、公平競爭。
9.15



風險評估(10%)
高校管理層和教職工是否具有面臨風險的意識。
9.25



是否建立了風險識別、風險估測和風險防范的方法和措施。

7.85


信息與溝通
(20%)
是否構建信息溝通系統,構建現代化信息平臺,能夠及時、準確的收集、傳遞與內部控制相關的信息,確保信息在高校內部、高校與外部之間進行有效溝通。

7.8


監督(10%)
是否構建高校內部監督體系,將內部現有的監督機構進行協調、整合,使其成為各盡其責、統一有序的監督體系。

7.75


是否能夠充分利用社會公眾、社會中介機構的監督作用。

7.70


控制活動(30%)
是否建立并實施為實現高校辦學目標所實行的各項防范風險的政策、程序和控制手段。
8.10



(三)具體業務層級內部控制評價項目
評價過程包括定性和定量兩個方面。具體業務層級評價項目共設6項(如表2所示),各業務層級評價項目所占權重按1/6計算;二級評價項目權重也采用平均分配,按1/m(m為每項業務層級評價項目所對應二級評價項目個數)計算確定,即將所有的打分加和除以項數。

表2 ST高校具體業務層級內部控制評價體系表
業務層級
評價項目(依據評價標準制定)
評價級別

10-8

8-6

6-4
差4-0
預算業務
預算工作職責分工是否明確,機構設置和人員配置是否科學合理。
9.05



是否制定了明確的預算編制申報流程,預算編制審批程序是否合理。
9.30



預算的編制與執行是否實行責任預算,歸口管理。
9.75



是否注重預算支出效果,制定執行嚴格監督考核制度。

7.95


收支業務
是否建立出納、審批、印簽章保管、會計、資金專管人員、審計人員、記賬人員責任及權限制度,實現了不相容崗位相分離。
9.80



是否建立并實行完善的財務收支業務授權審批制度,界定嚴格的財務收支審批權限和審批責任。
8.00



是否建立并實行了嚴格貨幣資金支出審核制度,審核支出憑證的完整性、真實性、合法性,是否符合預算限額規定。
9.90



是否建立并實行了票據與財務印章的管理制度。
9.85



政府采購業務
是否設置采購與付款業務的部門和崗位,建立明確崗位責任和權限,保證不相容職務相分離。

7.25


確定是否批準采購授權、權利、程序和責任,經批準的采購制度在授權范圍內的授權范圍,不得超過審批權限。

7.30


是否將采購項目納入學校綜合預算管理體系,細化采購預算支出,確定采購品種和數量,嚴格控制預算外采購。
9.65



是否建立與完善采購業務的控制程序,加強請購審批、購買、驗收、付款環節的內部控制。
8.05



固定資產業務
是否合理設置職能部門分工管理,不同職能部門分別對固定資產管理行使不同的職能。
9.30



是否嚴格執行固定資產購買、固定資產的購買申請和審批制度、固定資產的招投標制度,固定資產受理制度和支付審批制度。
8.10



固定資產日常管理中是否采取固定資產的管理辦法以保證資產的安全完整和良好的運行狀態,努力實現資源重組和共享,對資產有償使用是否加強審計監督。

7.90


對于固定資產報廢清理是否執行了嚴格的申請報批等控制。

7.60


工程項目業務
是否通過包括編制項目草案、項目建議書、可行性研究、報上級部門審批等工程項目立項主要工作,以保證對投建項目必要性和可行性進行科學論證。

7.40


是否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校實際,制定實施學校招投標規則,并嚴格執行招標文件、編制招標規則與標準程序開標,按照評價和校準工作。
8.75



是建設過程中實施的監測和管理,實施嚴格的預算控制,切實保障資金,落實責任,實施項目材料控制和工程監理制度

7.9


是否建立和實施項目進度支付環節的控制體系,對支付條件、支付過程中的支付過程做出明確規定。
8.3



項目完成后,是否完成竣工決算、竣工驗收和最終控制,竣工后的項目評估

7.7


工程項目是否實行全過程跟蹤審計,對工程項目從投資決策、工程設計、招標、施工、竣工驗收的各階段、各環節進行全面監督和控制。

7.1


合同業務
是否實施合同業務合同管理部門,合同歸口管理部門對本部門主管合同進行審查、組織簽訂、備案、監督履行并負責對有關糾紛進行協調處理。

7.3


是否建立合同授權審批制度,規范合同訂立行為,明確合同審批權限。

7.6


是否建立和實施一個嚴格的專用章,為合同制度的使用和保存。

6.3


是否建立并實行完善合同檔案管理制度。

7.3


(四)ST高校評價體系的打分
各高校根據自身的財務狀況和業務特點對自己的項目進行評估,針對業務層級評價項目執行情況進行打分。我們選擇ST高校2015年的內部控制情況作為評價對象,通過評分表打分的方式,請校內的35名相關人員(包括10名財務部門人員、10名其他部門人員、5名高校領導和10名教師)根據內部控制評價標準給每項評價項目的實際情況進行打分,對調查問卷中最終的打分情況進行加權平均計算,打分情況如表1、表2所示。整體層次內部控制綜合評價表
根據表1和表2評價體系內容,通過ST高校工作人員在評分表中做出的評分答案,按照所有評價項目的評分加權平均之和得出評價項目情況總評分,對全校各職能處室公布了評分結果,即:得到以高校內部控制要素設計評價項目進行整體層面的內部控制評價得分8.22;以具體業務層級內部控制為基礎內容的內部控制評價得分8.25。本次內部控制評價標準體系雖然僅在由35人組成的評價組中進行了實施,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評估結論有較強的針對性。
四、取得成效
自2015年5月起,經過內部控制評價標準體系對ST高校內部控制的評價,該校對內部控制工作更加重視,形成了全員內控意識不斷加強的局面,在全校共同的努力下,內部控制意識和內部控制行動有了較大進度,這在ST高校2015年末收入完成情況和2015年度學校經費預算執行情況中有明顯反映。見表3和表4所示。
表3 ST高校2015年末收入完成情況表 單位:萬元
序列
項目
預算金額
完成金額
完成比例(%)
1
財政撥款
1200
1200
100.00
2
事業收入
2100
2400
114.29

其中:學費
1500
1700
113.33

住宿費
500
580
116.00

培訓費
90
110
122.22

重修費
10
10
100.00
3
其他收入
100
80
80
4
合 計
3400
3680
108.24
表4 2015年度學校經費預算執行情況表 單位:萬元
序列
部門
項目
調整后預算
執行數
差異額
執行比例(%)
1
組織人事部
在職職工工資
600
610
10
101.67
2
津貼補
380
385
5
101.32
3
離退休人員工資
250
255
5
102
4
師資培訓
50
80
30
160
5
院辦
車輛使用費
35
50
15
142.86
6
招待費
50
55
5
110
7
財務處
銀行貸款利息
410
410
0
100
8
黨辦
宣傳經費
15
10
-5
66.67
9
招生就業處
招生經費
120
150
30
125
10
就業經費
20
20
0
100
11
學生處
學生軍訓
20
20
0
100
12
學院獎學金
20
25
5
125
13
科研處
科研經費
20
18
-2
90
14
團委
學生活動費
10
8
-2
80
15
教務處
專業建設費用
150
175
25
116.67
16
圖書購置
50
55
5
110
17
國資辦
教學儀器設備
145
150
5
103.45
18
維修費
10
15
5
150
19
車輛購置費
25
25
0
100
20
后勤中心
水、電、氣費
170
150
-20
88.24
21
后勤管理經費
50
60
10
120
22

各部門辦公經費
70
90
20
128.57
23

……




24
總預算
合計
3680
3800
120
103.26
從表3中ST高校2015年收入預算完成率為108.24%,得出該校去年收入完成率好,資金供給有一定的保障,而該校2014年收入預算完成率為115.1%,可以看出ST高校內部控制效果明顯,在年初編制收入預算時更趨于合理。從根本上看這與ST高校實施內部控制評價標準體系有直接關系。
從表4可以看出ST高校2015年執行情況和預算還是存在一定差異的,支出預算完成率為103.26%,但是比2014年的105.8%已經有一定的提高。因此,實施內部控制評價標準體系勢在必行,它對于內部控制有一定的監督、促進作用,而內部控制對于高校預算管理的有效實施有著決定性作用。
五、經驗總結
ST高校首次內部控制評價標準體系順利實施,對內部控制提出了明確的改進方向,通過可行性很高的評分系統方式,加強了校級管理層對內部控制重要性的認識和對內部控制建設的參與度,同時使教職工對自己在內部控制中的角色進行了充分了解。
同時,ST高校內部控制評價標準體系的成功實施離不開其前期對于高校內部控制評價具體標準的準確研究。在設計具體業務內部控制評價標準時,需要有一個比較統一的評價標準模式,我們認為評價標準模式需要考慮以下幾點:
(一)控制目標
明確的內部控制目標是內部控制評價活動的方向。在實際工作中,管理人員或審計人員會依據控制目標建立和評價內部控制,所以,設計評價標準模式首先是要依據經濟活動的管理要求和內容特點提煉內部控制目標。
(二)關鍵控制點
各項控制目標需要分別通過若干相應的控制因素予以實現,這些控制因素作用的發揮,需根據容易發生錯誤的業務環節進行針對性控制。高校的內部控制關鍵控制點是指在高校整個經濟業務流程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如果這些環節沒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就可能發生錯弊,進而危及整個業務過程的目標實現的環節。
(三)控制措施
鑒別關鍵控制點的目的是為了制定措施,進行實現有效控制。不同的關鍵控制點,有著不同的控制目標和業務內容,針對關鍵控制點,需要采取不同的控制的程序和方法,可以發現和預防各種錯弊。控制措施,是指那些為發現和預防錯誤而在某關鍵控制點所運用的各種控制技術和工作程序。
總之,內部控制評價標準體系框架由一般標準與具體標準兩個方面構成,具體評價標準為標準體系框架的主體,而在進行具體評價標準設計時也要充分體現一般評價標準的要求。

服務熱線

400 180 8892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