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帶一路”戰略,是黨中央主動應對全球形勢深刻變化、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是關乎未來中國改革發展、穩定繁榮的重大“頂層設計”。隨著我國“一帶一路”戰略的深入實施,近年來保稅港區企業“走出去”的步伐越來越快,規模越來越大,“走出去”的企業實現了從點到面、從微到強的突破性轉變。對此,保稅港區分局提高站位,根據區域企業發展脈絡,主動融入“一帶一路”戰略建設,助力“走出去”企業提升稅收政策水平,提高服務質量,共同應對各項涉稅風險,有力助推了企業的發展。
一、保稅港區“走出去”發展現狀及所面臨的主要問題
2014年以來,作為國內開放層次較高的政策區、功能區,保稅港區積極踐行“一帶一路”國家戰略,創新建設“一帶一路自貿驛”,聯合國內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探索建設海外倉,推動建設以政府為推動、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的物聯網平臺。截至2017年上半年,保稅港區已與20個省、自治區(建設兵團)、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近40家國家自貿試驗區和海關特殊監管區參與簽署了《“一帶一路”自貿驛站“合作協議》,初步形成”一帶一路自貿驛站“海港、陸港、樞(紐)港的三港聯動合作機制。在”一帶一路自貿驛站“構建的引領和帶動下,全區共有50余戶企業實現”走出去“發展,其中投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40余戶,投資總額達11.4億美元,投資區域主要集中在東南亞、北美、日韓等地區和國家,所從事的行業主要涉及在橡膠、棉花、油品等產品的加工貿易。隨著”走出去“企業的增多及發展的多元化,企業在抓住機遇的同時,由于各方面因素影響,在涉稅方面也承擔一定的稅收風險,主要表現在:(一)對投資國稅收制度研究不透。所投資區域的主要稅種有利潤稅、增值稅、薪金稅、福利稅及不動產產權稅等。在與企業財務人員及負責人進行座談過程中發現,企業對投資國稅收制度知之不深,包括最基本的征稅對象、稅率、納稅期限等問題均不了解,存在相當大的涉稅風險。
(二)對境外所得企業所得稅不明。就中國與其他國家企業稅收協定,企業認知中在走出去過程中缺乏系統的政策依據,就境外全資子公司年度產生的利潤是否應該分回國內,在國內申報繳納企業所得稅、如何申報繳納、稅率及抵免方面尚未完全掌握。
(三)對外派員工個人所得稅風險認識不足。由于管理需要,企業均需派駐部分員工前往投資所在地,主要從事管理及財務工作,停留時間在1-3年左右。企業就外派員工各項補助及薪金如何發放,才能最大限度保障員工權益,最大程度維護企業利益,最大程度避免對方國稅收爭議等情況認知不足。
二、稅收助力企業走出去發展的做法
針對保稅港區越來越多企業“走出去”的現狀,保稅港區分局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組建涉外稅收服務專家團隊,通過定向調研、上門走訪、稅企座談等方式了解企業需求,多頻次開展投資國稅收政策和風險“巡講”,多維度開展國際稅收疑難“會診”,有針對地解決跨境投資經營企業涉稅問題30余條,為企業 “走出去”保駕護航。
(一)建立“走出去”企業清冊。通過地方政府相關部門獲取第三方數據,結合實際掌握的企業情況,聯合相關部門共同做好“走出去”信息核查工作。經過共同調查、督導和核實,建立了《保稅港區“走出去”企業清冊》,完善了50余戶企業境外投資的相關信息及數據,為向“走出去”企業提供優質服務夯實了基礎。同時,做好調研分析工作。結合保稅港區“走出去”企業特點,通過大走訪等形式,宣傳政策、收集意見,深入了解企業境外生產經營情況、稅收待遇情況和跨境涉稅需求,及時解決企業境外經營所涉及的稅收問題。
(二)實施稅收風險指引。以開展稅收服務“一帶一路”宣傳活動為契機,聯合國稅部門圍繞國際國內稅法遵從風險、東道國稅收政策風險、重復征稅風險等事項,不定期向企業發送稅收風險預警和提示。采取一對一幫扶的形式,對個別企業“走出去”企業給予特別風險提示,引導企業遵守獨立交易原則和商業實質安排原則,防范受到受控外國公司反避稅調整的風險;對存在向境外轉移利潤疑點的企業給予重點提示,促使企業自行規范和調整,避免受到稅務機關反避稅調查風險。
(三)按需實施分類服務。以“走出去”企業涉稅需求為導向,對準備“走出去”的企業,提供相關政策法規、稅收協定、可享受的優惠政策、應履行的納稅義務等投資法律支持和服務;對已經“走出去”的企業,定期進行回訪,了解企業具體涉稅需求,重點對境外所得稅收抵免和稅收協定、稅收居民身份證明出具、涉稅資料報送等政策規定進行專項輔導,幫助企業充分享受稅收協定待遇,降低稅收風險。
三、稅收服務產業發展的進一步設想
為助推“一帶一路”建設,幫助“走出去”企業走得“更遠、更高”,進一步構建完善扶持企業的稅收服務體系,切實當好“走出去”企業的“服務員”和“參謀員”,使“走出去”企業贏得經濟發展主動、贏得國際競爭主動,為區域對外開放和經濟發展做出更大貢獻,當前作為地稅部門還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強化。
(一)進一步轉變觀念,主動服務“走出去”企業發展。引導并促使干部職工進一步轉變思想觀念,提升站位,主動作為,提高服務大局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實心實意為納稅人解難題。在此基礎上,積極主動與管委有關部門加強聯動,準確摸清產業發展動態,認真履行推動服務“走出去”企業發展的工作職責,充分發揮稅收在經濟轉型發展中的調控職能和引導作用,助力“走出去”企業搭乘“一帶一路”發展快車。
(二)嚴格落實稅收優惠,釋放政策紅利提高國際競爭力。充分利用好現有的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優惠、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遞延納稅及分期納稅等優惠方式,對符合稅收優惠條件的“走出去”企業進行“一對一”精準施策,不折不扣落實稅收優惠。通過落實稅收優惠政策,促進稅收遵從,降低企業成本,為企業更好地走出去,開拓多元業務,搶占國際市場,贏得更大發展空間。
(三)進一步提高服務水平,更加有效的助力企業規避風險。按照新興行業+專業小組的思路,探索實踐“管理與服務”相結合的管理方式,從企業實施“走出去”戰略前即介入,通過咨詢輔導、納稅提醒,督促企業進行自我釋疑、自我修正,引導企業建立完善內控機制,指導規范財務核算和納稅處理,及時幫助企業發現經營中存在的薄弱環節和問題,切實有效防范和控制境外稅收風險。
(四)進一步加強干部知識儲備,主動適應“走出去”企業發展需要。開展針對性培訓,使干部全面掌握稅收產業政策,特別是要掌握與國際稅收相關的各項政策,以便更好做好稅收征管工作,提升服務能力。同時,將通過深入企業現場學習,邀請企業專家現場授課等方式,深入學習和了解各類“走出去”企業的生產模式和管理方法,不斷提升管理能力,努力培養一支精通財務、稅收業務,熟悉專業領域的專家型人才隊伍,充分適應“一帶一路”建設的訴求。
| 來源:青島市地稅局 | 作者:高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