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職國際會計師事務所合伙人朱耿斌:在這里,我就財務共享、業財融合等熱點話題,以及財務共享建設中的一些誤區,與大家分享自己的觀點。在企業財務轉型過程中,為什么要進行財務共享?首先,目前企業財務人員數量和精力有限,不足以滿足管理層的要求,現行企業集團核算模式影響了財務信息質量。企業的管理層在看到財務報表的時候,更想知道數字背后的業務實質,為什么會產生這樣或那樣的問題,究竟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在經濟下行、競爭加劇的環境中,面對企業集團化、全球化、精細化管理的要求,尤其是面對生存、競爭、擴張和可持續發展的現狀時,企業的管理層亟需企業財務體系給予更多的幫助和支持。企業的財務部門并非做不到管理層所需的幫助和支持,但是由于現有財務體系中70%-80%、甚至90%的人員將精力用于會計核算和報表,根本沒有富裕的精力做分析和決策支持的工作。此外,對一個企業集團來說,每個月“關賬”之后,每一層級的單位都在做著同一個動作——“調賬”。不管是基于績效考核的壓力還是其它考慮,據了解,匯總到總部賬套里的財務數據大致有20%-30%的水分。試想,當集團的財務總監或總會計師們要根據這些含有20-30%水分的數據進行分析時,是否覺得心里沒底?這樣的分析是不是會誤導管理層的決策呢?危害之大可想而知。企業的財務部門進一步增加人手基本不可能,擺在企業面前的路就是“改變模式、解放人手、提升服務能力”。在規模效應理論的指引下,打破原有的機制和模式,將那些可分散的、標準化的會計基本業務集中在一個或多個組織處理,這就是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從而解放人力、改變管理模式,同時將多級核算、層層上報、層層調整的模式改變為一級核算,大大提高財務信息質量和透明度,為下一步提升服務能力打下基礎。建立共享中心,可以解放財務人員,使之向業務財務和戰略財務轉型,真正為業務部門和管理層帶來價值。因此,會計共享是基礎,價值服務才是推進財務轉型的根本。一些企業建設的核算中心或報賬中心僅僅是會計共享的始點。基于上述兩大原因的分析,財務需要轉型方能滿足企業進一步發展的需要。財務轉型更多地需要從機制和模式上進行改變,并不是簡單的完善和修改。其次,建立財務共享體系,我們需要破解兩大誤區。第一個誤區是照搬原有核算體系,企業財務部門需要構建面向服務模式的會計核算體系,才能滿足精細化管理及決策支持的需要;第二個誤區是照搬原有流程,企業財務部門需要在流程梳理的同時,構建財務視角下的業務全景圖,才有可能構建業財融合體系。最后,究竟什么是業財融合?怎樣做才能實現業財融合?很多財務人員都想做業財融合,而做不到的最直接原因就是不了解業務。業財融合是企業在做財務共享服務中心時最能體現價值的一個重要環節,而了解業務流程不算是了解業務,還需要了解業務流程中的財務活動。有財務活動的地方,就會有會計核算。所以財務人員在做流程梳理的時候,同時要識別財務活動,財務人員參與到業務過程,給予風險提示、對標管理、業務決策支持等,業財融合才能逐步實現。最后,我總結以下幾點:一、財務共享建設需結合企業自身行業及特點,案例可參考,但不能復制;二、構建以會計共享為基礎的增值服務體系,注重打造新型業務伙伴關系;三、建立符合自身特點的業財融合體系,實現財務創造價值新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