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人妻伦一二三区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久久精品AⅤ无码中文字字幕重口-欧美成人在线视频

免費咨詢電話:400 180 8892

您的購物車還沒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將 1 件商品添加到購物車

去購物車結算>>  繼續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是: 首頁 > 免費論文 > 高級經濟師論文 > 發展農業循環經濟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

發展農業循環經濟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

四川省農發辦

黨的十八大首次提出“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同時將農業可持續發展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可見生態環境問題和資源條件約束之嚴峻。而四川作為農業大省和畜牧養殖大省,我省生豬產量一直保持全國第1位,年出欄7000余萬頭,規模養殖場達到21萬余家,奶牛、肉兔、蛋雞等畜禽養殖也很集中。農村面源污染問題尤為突出,據四川省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公報顯示,我省畜禽養殖業糞便產生量550萬噸,尿液產生量570萬噸,而種植業超量施用化肥、農藥導致地力嚴重下降,有機肥施用嚴重不足。因此,在四川發展農業循環經濟、改善生產生活環境尤為迫切。順應這一需求,四川省農發辦早在2011年就安排農業循環經濟發展專項資金,支持以種養循環農業為主的農業循環經濟發展,5年累計投入省級農發資金2.6億元,支持了種養殖業間農業循環經濟發展、秸稈綜合利用、林下養殖等農業循環經濟發展項目127個,得到了項目區干部群眾的普遍歡迎,得到了分管省領導和國家農發辦的高度肯定。
一、主要做法
(一)科學謀劃,規范運作。2011年,在資陽市開展“豬—沼—果”種養殖業間循環農業試點成功的基礎上,省農發辦組織省社科院等科研機構的專家對四川現代農業循環經濟模式與財政支持政策進行了專題研究。研究證明,通過財政資金引導企業、合作社、專業大戶發展種植業和養殖業間的農業循環經濟是切實可行的。2013年,在總結洪雅縣等12個農業循環經濟項目試點經驗的基礎上,研究制定了《四川省農業綜合開發農業循環經濟發展資金和項目管理暫行辦法》,明確了扶持重點、基本原則及目標、財政資金使用范圍及補助標準、立項程序、建設方式、驗收及管護等具體要求。2014年,農業循環經濟發展項目在全省全面推開,迫切需要科學合理的農業循環經濟技術標準規范作指導,省農發辦組織省畜科院、社科院、四川農業大學等科研院校的專家開展了現代農業循環經濟技術標準專題研究,針對不同的養殖品種和規模、種植作物和規模,制定了不同的循環模式和投資標準。同時,還要求項目縣要科學規劃、建章立制。比如廣安市制定了《關于加快農業循環經濟發展的意見》,洪雅縣就制定了《洪雅縣現代循環農業發展規劃》、《農業循環經濟技術規范》和《洪雅縣農業循環經濟設施管護辦法》。
(二)加強領導,部門聯動。四川省政府高度重視農業循環經濟發展工作。時任分管農業的鐘勉副省長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親自擔任《四川現代農業循環經濟模式與財政支持政策研究》課題組組長,指導課題研究?,F任分管農業的曲木史哈副省長多次到農業循環經濟項目區調研和指導工作。省環保廳、社科院、畜科院、農能辦、四川大學等省級各部門和單位通力配合,在農業循環經濟政策研究、項目規劃、專家評審、項目實施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實施農業循環經濟發展項目的縣委、縣政府也高度重視該項工作,比如洪雅縣就專門成立了領導小組,縣委書記親自擔任組長,縣、鄉、村、組四級聯動,形成合力,全力推進循環農業發展,同時,每年將支持農業循環經濟發展作為《政府工作報告》的一項重要內容,列入政府年度工作計劃,納入年終目標考核。
 (三)勇于探索,創新驅動。除了探索種植業利用畜禽養殖業沼液管網灌溉的有效途徑外,我們還積極探索林下養殖、稻田養鴨等立體循環農業模式;開展秸稈綜合利用試點,推廣機播機收油菜品種,在油菜機收的同時將秸稈粉碎還田,探索從根本上解決秸稈綜合利用的有效途徑。國內外現有的農業循環經濟技術標準以防污治污為主要目標,不能完全滿足循環農業發展的需要,我省部分地區投入了大量資金,在設施設備創新和技術改良方面取得了不少突破。比如洪雅縣由縣財政拿出專項資金,鼓勵新發明,推廣新技術,成功改良牛糞干濕分離、沼液固液分離、糞污管道防堵等技術10余項,極大提升了農業生產效率、降低了勞動力成本。
  (四)建立機制,保障運營。農業循環經濟發展項目不同于一般的農發項目,設施設備容易腐蝕,管護不當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必須充分考慮環保、安全和可持續利用,建立科學合理的建后管護機制,將責、權、利明確到每個環節,建立有人管理、有人維護的長效機制。以洪雅縣為例,奶牛場每天沼液產生量450立方米,以前汽車運輸成本每方9元,實施農業循環經濟發展項目后,沼液通過管網灌溉農田,每立方米沼液提取3元日常管護費,有專業維修公司用于沼液灌溉管網的日常維護,提取3元準備金,用于地震等自然災害造成的設施設備損毀修復以及二次污染賠償。
二、取得成效
(一)實現一個目標。通過發展農業循環經濟,提高畜禽糞污綜合利用水平,有效避免了農村面源污染,實現了廢棄物循環利用,基本實現了“畜禽糞污零排放、生態環境零污染”的最終目標。據統計,所有項目建成并投入運行后,預計每年可減少畜禽糞污排放量200萬余噸,提高畜禽糞污利用率70個百分點以上,減少化肥農藥投入4500余萬元。
(二)完善兩套循環。一是沼液通過管道輸送直接還田、還草、還林,實現循環利用。二是沼渣作為有機肥替代化肥,改良了土質,實現循環利用。
(三)探索三種模式。一是沼液循環模式,即“畜禽糞污→沼液→管網→種植基地”;二是沼渣循環模式,即“畜禽糞污→沼渣→有機肥→種植基地”;三是沼氣循環模式,即“畜禽糞污→沼氣→農戶”。
(四)實現四項突破。一是生態建設理念突破。打破了“就污染治污染”傳統模式,實現了變廢為寶,達到了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三豐收”。二是產業聯動發展突破。實現了種植業和養殖業相互補充、互為利用,推動了單一性產業向復合型產業轉變。三是農民增收取得突破。改變了種養殖業低收益現狀,有效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農產品品質,農民收入不斷增加。四是循環技術取得突破。在牛糞干濕分離、沼液固液分離、糞污管道防堵等關鍵環節取得了突破。
三、工作打算
(一)進一步拓展農業循環經濟項目范圍。農業種養殖品種多、農村面源污染來源廣,農業循環經濟發展探索必須不斷擴大范圍。一方面,項目涉及畜禽品種由規模化生豬、肉牛、奶牛養殖逐步拓展到規模化肉羊、肉雞養殖。另一方面,探索循環模式由種養循環逐步拓展到利用畜禽糞污、農作物秸稈等農業廢棄物生產有機肥。
(二)進一步細化農業循環經濟技術標準。農業循環經濟發展由過去的局部試點到面上逐步推開,建立規范的農業循環經濟技術標準顯得尤為迫切。下一步我們將重點圍繞循環模式、技術應用、工程標準、效益分析等農業循環經濟發展的關鍵環節,研究形成規范的農業循環經濟技術標準體系。
(三)進一步加強農業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宣傳引導。支持農業循環經濟發展,主要是農業綜合開發的發揮引領示范作用。下一步我們將加強農業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宣傳,引導大家樹立農村環境保護意識,促進農村生態文明建設。

服務熱線

400 180 8892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