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我國的市場經濟不斷地發展,醫院的運營環境和相應的經濟活動也發生了一定的變化。為了適應當前的市場經濟與醫院的衛生事業的發展需求,進一步優化醫院的會計制度,提高會計的核算質量,進而保障醫院所屬的會計信息內容的完整與真實,財政部特印發了新的《醫院會計制度》。新《醫院會計制度》有利于完善我國醫院現行的財務會計的管理制度、規范預算的管理、加強財務的監督和保護醫療衛生事業的公益性。另外,其對于醫院的體制與機制改革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新《醫院會計制度》的基本特點
(一)實行權責發生制,注重成本的核算
權責發生制的使用,改變了醫院過去所使用的權責發生制與收付實現制的并用。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可以有效的完成收入與費用之間的配比,正確的區分支出的收益性與資本性,進而有效的保障了會計信息自身的質量。新制度的實施符合市場經濟的發展需要,規范了醫院自身成本的核算和控制,提出了醫院要制定成本的控制措施,區別于一般的企事業單位,醫院在日常運營時,需要降低醫療的成本,以提高資金使用的效率。
(二)新增加會計科目,會計科目愈加合理和實用
隨著形勢的發展需要,新制度相應的添加了一些會計科目,從而促進了會計核算的實際性。例如,在核算固定資產時,取消了過去的修購基金,增添了累計折舊,進而真實反映了固定資產其凈值。另外,新制度也增添了長期投資與短期投資科目。還設置了投資收益,其反映了醫院投資獲得的收益狀況,其反映了醫院的資本投資多元化的需求。新的會計科目愈加規范化,實用化,符合醫院當前的發展需求。
(三)將財政管理和預算管理相結合
醫院在新制度下實行全面的預算管理,醫院全部的收支出都納進了預算管理中。醫院具有一定的公益性,其服務的對象主要是社會的公眾,因此實施預算管理屬于醫院管理本身需求。新制度還設置了許多關于國庫集中收付的預算科目,把預算管理包含了進來,形成了預算管理與財務管理兼顧的新模式,在這種全新的模式下,待沖基金應運而生,不但滿足了對于固定資產進行核算的要求,而且滿足了相應的預算管理需求,反映了預算信息與財務信息的結合。
▲▲二、新《醫院會計制度》實施存在的問題
(一)新制度與舊制度銜接中出現的問題
新《醫院會計制度》是為了滿足當前的市場經濟發展需要而產生的,但因實行的時間較短,在其起步階段,尤其是與舊制度的銜接上出現了一些問題。新制度出現了許多新的科目,許多醫院針對科目余額的轉換不能較好的掌握,有些科目即使名稱相同,但核算的具體內容卻存在較大的差異,可是這些并沒有引起醫院的重視。另外,新制度對于會計處理產生了新的方法,很多的醫院并不能適應這些新方式。現今的會計制度的銜接還存在較為普遍的欠缺對于新制度精神的理解,在操作上還存在隨意性。
(二)在確認藥品的差價收入上不規范
醫院在新制度的要求下實行藥品的進價銷售,這充分地反映了醫院的公益性,但這并不符合我國當前醫院的現狀,在會計上進行進價核算導致藥品差價的收入變得隱蔽,極易使得以藥補醫的現象得以掩蓋。現今,醫院的部分藥品實行進價銷售,部分實行進價加提成銷售,這便增加了會計核算的難度。進行藥品的進價銷售需要的到相關的價格政策的支持,要依托醫院精細化的管理,需要一定的信息化建設,但我國現階段的醫療改革還不夠徹底,醫院信息化建設還有待進一步地提高。
(三)信息化和管理上的滯后
信息化技術對于會計核算的水平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時它也是新制度有效實行的保障。但我國現今的許多醫院并沒有建設成完整的信息管理體系,各管理軟件多因部門的差異而不同,由此帶來了數據對接的困難,信息資料在收集和處理上不及時,工作量較大以及相互間的約束力較差等難題。一些醫院結合自己的實際開發的相關會計軟件得不到及時更新,而不能適應新制度,模塊修改和數據對接等項工作的未完成,造成了新制度下會計核算的困難。
(四)成本的核算制度不健全
醫院往往具有公益性特點,因此對于成本管理比較淡薄,大多的醫院并沒有建立成本控制的體系。新制度對于醫院的成本控制具有一定的要求,但是,目前大多醫院對于成本核算并不重視,僅作為數據的結果,大多是事后才進行核算,并沒有事前預測,成本的核算不具有全面性與系統性,不能發揮其真正的輔助決策作用,難以體現成本核算真正的價值。
▲▲三、針對新《醫院會計制度》實施存在問題的策略
(一)保障新舊會計制度平穩銜接
醫院管理者需要進一步提高認識,要清楚的認識到新制度對于提高會計的信息質量、推進醫院進一步發展上的作用,積極的制定相應的政策措施,保障新制度實現平穩的過渡與應用。目前,醫院為了實現新制度與舊制度的平穩過渡,在其銜接的過程中,首先要全面的清查核算醫院資產,摸清其真實的家底,核查其固定資產的原價,以便促進新制度中的固定資產的折舊計算的順利進行。其次,要依據新制度的要求建立相應的新賬,保障原有的賬目余額順利的過渡,實現新的會計科目正確的運用,并且依據新的會計制度建立資產的負債表。
(二)促進醫療價格制度改革,逐漸消除藥品的差價
新制度對于藥品的收入要求醫院執行核對收入與超額上交的管理,這反映了我國醫療改革逐漸取消藥品的加成,改變以藥補醫現象的趨勢。但是,目前的藥品收入管理以及確定藥品收入的比例仍很困難,基本上處于起步的階段。相關的部門今后應出臺相關的詳細操作規范,針對由于新制度實行而造成的藥品收入減少,可以借助增加相應的醫療保障金來支付,相應的增加政府的投入,對一些技術上的服務收費進行調整等方式加以彌補。醫院的相關部門要結合醫院的實際情況,依據科室間的差別來制定藥品的收入比例,把藥品的收入管理納入量化,并且加大對其的監督。
(三)促進醫院的信息化,提高會計的電算化
隨著經濟的發展,信息技術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這也就為醫院的信息化提供了一定條件。醫院應適應新形勢的要求,抓住新制度的有利契機,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水平,建立完善的網絡管理的體系。新制度明確提出管理要在重視成本的同時,做到精細化,以便為政府的財政撥款,以及收費的價格相應的調整等及時提供相應信息。醫院需要及時更新相應的管理軟件,尤其是會計核算的軟件,依據醫院自身實際開發相應的模塊,以保障各個部門和科室的數據接口正常潛嵌入,保障信息的共享。
(四)完善醫院的成本核算制度
新制度注重醫院的成本管理。目前,醫院建立以及完善相應的成本管理制度,對醫院相應的投入與產出進行準確分析的前提是要保障醫院的服務質量,盡量減少醫院的業務活動費用,提高其經濟和社會效益,通過分析成本管理的相關理論,探究新的管理模式。同時,要開展全面的預算管理,醫院對于預算編制、實施、分析等階段要進行詳細的規范,以加強預算前的編制,執行過程中以及事后的分析的管理。并建立相應的責任預算,以調動各科室、部門的員工對于強化成本管理的主動性。
▲▲四、結論
新《醫院會計制度》的出臺,適應了我國市場經濟與醫療改革的發展,在一定的程度上,彌補了舊制度的缺陷。但是其仍處于初步階段,在實施中還存在一些問題,需要結合實際存在的問題,進行積極的改革,以更好的促進醫藥衛生事業的進一步改革。
參考文獻:
[1]王小紅,楊莉.新《醫院會計制度》執行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以西安市公立醫院為例[J].會計之友,2013;16
[2]張駿.新《醫院會計制度》實施存在的問題與建議[J].衛生經濟研究,2012;07
[3]昂慧,趙辭瑤.做好新老《醫院會計制度》銜接工作的幾點建議[J].江蘇衛生事業管理,2011;04
[4]何紅;孫艷梅;王立.解讀新《醫院會計制度》固定資產折舊核算新舊賬銜接[J].中國衛生經濟,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