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于事業單位來說,財務報表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為了使事業單位能夠更好的利用會計財務報表進行數據與資料的分析,就需要對財務報表做出更加詳細的統計與分析。但是在目前許多事業單位的財務分析工作當中還是存在著或多或少的問題與錯誤,但是只要會計人員適當的改變工作方法,就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取得更好的工作效果。
1事業單位財務分析工作的主要內容
1.1分析單位財務預算的執行情況
在財務分析工作當中,首先需要對相關的財務預算執行情況進行詳細的分析,分析單位中的會計編制制度與工作流程與現在的會計準則及相關法律是否符合,并且需要分析事業單位具體的預算執行情況,對于實際執行與預算出現的不一致的情況,要找出原因,并記錄下來。同時,單位除了對本單位進行財務預算的分析以外,也可以與其他具有相同職能的事業單位進行對比分析。
1.2分析單位的資產與負債狀況
一個事業單位的資產負債表能夠體現出該單位在這一段時期之內單位真實的財務情況,通過對該事業單位的流動資產周轉情況、流動資產使用效率以及單位的償債能力做出分析,,分析單位的負債水平、單位的生產經營狀況、固定資產的保管情況與設備的利用等情況,確定單位的真實運行狀況。
1.3分析單位財務的收入與支出
在財務報表中需要明確的表示出單位的收支情況,通過對比分析,能夠準確的了解單位每筆資金的來源與資金的經營和使用情況。通過對事業單位各項收入與生產經營活動作出分析與對比,能夠找出使用不合理與不規范的資金,能夠在以后的生產經營過程中更好的避免不合理使用資金的情況發生。
2在事業單位財務分析工作中的統計方法
2.1綜合指標法
在綜合指標法當中,相對指標法是一種比較有說服力的方法,能夠對財務報表做出非常詳細的分析。
第一,應該統計好計劃完成程度相對指標。這項指標是指事業單位在一定時期之內實際完成的工作除以計劃工作的結果,能夠體現出實際完成計劃的百分比情況。而如果事業單位在實際的工作中沒有完成計劃,就應該分析原因并找出解決措施。
第二,統計好動態相對指標。這項指標是指在不同時期之內對同一個指標進行數值分析,一般用來體現一個指標隨著時間變化具體的發展情況。在這種指標的分析中,一般都是把比較的基準時期作為基期,而對比的時期作為報告期。通過動態相對指標,能夠精確的分析出事業單位某一項指標的具體變化情況,計算出該單位實際的發展速度,從而提高單位的運行效率。
第三,做好比較相對指標分析。這項指標指的是不同部門、不同單位甚至不同地域之間對同一項指標的對比百分比。事業單位可以通過這項數據分析出與其他單位之間的差距,并且需要通過這些數據分析出產生差距的原因,從而發掘出單位的潛能,提高單位的工作效率與經濟效益。
第四,做好比例相對指標分析。這項指標指的是事業單位在實際的運營過程中,總體指標中的一個數值與另一個數值的比例,能夠直接的體現出事業單位總體內部指標之間的關系。比如,在財務會計報表當中的資產總額與負債總額之間的數值比,就能夠反映出該單位的資產負債率,而通過資產負債率就能夠分析出單位實際的業務經營情況,提高單位的資金保障程度。
2.2因素分析法
在統計學與財務管理學當中,經常使用的一種統計方法就是因素分析法,這項方法指的是通過事業單位的指數體系來分析單位中影響各項經濟活動的因素。因素分析法包括了兩種統計方法:連環替代分析法與差額分析法。
首先,連環替代分析法指的是按照一定的順序,把影響事業單位實際運營情況的實際數替代成為計劃數,再根據替代的結果對各項因素對單位運營情況的影響程度。連環替代分析法其實就是比較相對指標法的延伸,但是連環替代分析法更加合理、更加科學。
其次,差額分析法指的是事業單位直接運用各項因素中的實際數額與計劃數額做出的計算與分析,能夠準確的找出影響這些數額的變動因素與數額變動對該對象的影響。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差額分析法與連環替代分析法的操作實質是一樣的,但是差額分析法比連環替代法更加簡單,便于分析。
當然,除了以上列舉的統計方法以外,在財務分析過程中能夠使用的統計方法還有很多,例如動態數列法、回歸分析法等,但是每一種方法都有自身的優缺點,在使用時就應該根據實際的業務情形來選擇更加適合的統計方法。
3結束語
總而言之,事業單位通過應用統計方法來對財務狀況進行分析,能夠非常有效的提高單位的管理水平與預算水平。事業單位應該對統計方法多加探索,依照單位改革發展的需要,來建立出更加符合本單位發展的財務管理體系與決策體系,并且務分析的過程當中選擇適當的統計方法,這樣才能夠提高事業單位的運營效率,增加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孫繼紅.事業單位財務分析中統計方法的應用[J].中國電子商務.2012,(5):75-76.
[2]樊秀娟.試論統計分析方法在事業單位財務分析中的應用[J].管理觀察,2010,(10):30-31.
[3]曲華.淺談統計工作在財務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J].經濟視野,2013,(11):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