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本管理與控制是指在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按照既定的成本目標,對構成產品成本費用的一切耗費進行嚴格的計算、調節和監督,及時揭示偏差,并采取有效措施糾正不利差異,發展有利差異,使產品實際成本被限制在預定的目標范圍之內。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加強成本管理和控制是企業立于不敗之地的重要途徑。加強成本管理和控制,對于企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首先,成本管理和控制是企業增加盈利的根本途徑。降低成本是增加利潤的一種重要手段,在收入不變的情況下,降低成本可使利潤增加;在收入增加的情況下,降低成本可使利潤更快增長。其次,成本管理和控制是企業抵御內外壓力,求得生存的主要保障。再次,成本管理和控制是企業發展的基礎。企業把成本管理與控制提高到先進水平,企業才有迅速發展的基礎。成本降低了,可以降低售價以擴大銷售,銷售擴大后經營基礎穩固了,才有力量提高產品質量,創新產品設計,尋求新的發展。同時,成本管理與控制在企業控制系統中起著綜合的控制作用。成本控制是用統一的貨幣計量單位來對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進行反映和控制,能夠直接體現出企業的經濟效益,因而它具有很強的綜合性,在整個企業的控制系統中起著綜合的控制作用。
一、網絡時代成本管理和控制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成本管理和控制意識不強,觀念陳舊。不少管理者成本管理和控制意識不強,觀念陳舊,對企業整體與項目的成本管理和控制缺乏了解,對企業的成本管理和控制重要性認識不足,導致許多企業的成本管理和控制還沿用以往的一些落后手段。隨著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面對沉重的市場壓力,不顧成本的行為將會給企業帶來沉重的包袱,長此以往,勢必壓縮企業的盈利空間,危機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我國企業在尋找走出困境的途徑時,目前較多的考慮采用 “外科手術”,尤其是一些老牌企業一味尋求國家提供優惠政策來扶持,改制改組過程中“內部人控制”的現象嚴重,而較少考慮建立健全成本管理運行機制,真正從提高內部管理水平入手。另外,宏觀成本管理體制不完善,檢測不力,也影響到企業健全內部成本控制機制的主動性。
(二)缺乏完善的責權利相結合的成本管理和控制體制。任何管理活動,都應建立責權利相結合的管理體制才能取得成效。成本管理和控制體系中專案經理享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在涉及成本管理和控制專案效益方面對企業負責,其他業務部門主管以及各部門管理人員都應有相應的責任、權利及利益分配相配套的管理體制加以約束和激勵。而現行的成本管理和控制體制沒有很好地將責權利三者結合起來,有些專案經理部簡單地將專案成本管理和控制體制的責任歸于成本管理和控制體制主管,沒有形成完善的成本管理和控制體制體系。
(三)成本管理與控制方法和手段落后。在網絡時代,現代化的工具及技術對企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與意義。一些企業成本管理處于落后狀態,沒有真正形成科學的成本管理體系,沒有有效地利用現代化的工具及技術,這些都不利于企業成本的宏觀調控。現有成本會計系統未能采用靈活多樣成本方法,使得成本控制轉變為單純為了降低成本而降低成本,不能提供做出正確決策的有效信息,不能深入反映生產經營過程,不能提供各個作業環節成本信息,從而誤導企業經營戰略的制定。
(四)成本控制目標制定不夠科學合理,缺乏全面長遠意識。現在許多企業還停留在傳統的成本控制階段,而傳統的成本控制則立足于短期效益,局限于產品的生產(制造)過程控制,缺乏對生產經營全面的考慮。因此,制定成本目標時主要依據企業內現有生產條件和技術標準,很少考慮到外部市場、顧客需求和同業競爭等因素,往往也只是由個別部門負責制定。這種成本控制目標具有一定片面性,缺乏長遠的戰略意識,不符合現代成本控制的宗旨。
(五)側重末端治理,忽視全過程控制。目前,我國進行成本管理和控制的企業多采用事后處理法,進行末端治理。所謂的事后處理,就是在與成本管理和控制有關的不利事項發生之后,企業設法予以補救的方法,屬于“亡羊補牢”的被動做法。這種方法,由于基本不影響企業日常的經營活動、操作簡單等特點而得到企業的青睞。但是,事后處理忽視了對成本管理和控制的預防和事中的控制,只側重于全過程的末端,因而在很大程度上淹沒了成本管理和控制的作用,其結果是導致成本管理和控制的失控,給企業帶來更大的災難。
二、網絡時代的成本管理和控制
(一)轉變觀念,強化成本意識。成本管理和控制是企業經營管理的關鍵環節。成本指標是企業管理的一項綜合性指標,它涉及到企業生產、技術、經營、管理的各個方面。企業的經營者、管理者、生產者必須充分認識到,強化成本管理要有系統觀念、全局觀念,必須在把主要精力用在放眼市場,打開銷路,占領市場的同時,還要眼睛向內,抓管理、降成本、增效益。
(二)進一步加強全過程成本管理和控制。全過程成本控制是從傳統的生產過程控制向前延伸到投產前的籌劃過程,向后擴展到售后用戶的使用過程等一切發生耗費而影響成本的活動過程。從控制功能上看,從成本與資金、質量、功能、工藝、設備、資源配置、售后服務、市場競爭等多方面進行可行性研究,以選擇最佳的成本方案,確定成本目標,這是全過程成本控制的根本性控制,對控制效果起著決定性作用。
(三)廣泛開展作業成本計算、作業成本管理和作業管理。作業成本計算,是把成本更精確地分配到成本對象(即產品、服務、和顧客)的程序,其首要目的是提高盈利能力分析的科學性和有效性。作業成本管理,是利用作業成本信息是銷售的產品和提供的服務合理化,認清改變作業與工序以提高生產力的機會在哪里。作業管理,是把作業成本計算、作業成本管理和非成本問題管理結合起來,包括生產周期、產品質量、交貨及時性和顧客滿意度等,以創造更多的價值。
(四)加強企業管理的信息化建設。將信息化管理引入成本管理和控制是大勢所趨,國外大型企業信息化管理已達70%。在成本管理和控制中推行規范化管理、信息化管理,將信息化技術引入進度管理、合同管理、質量管理、安全管理、采購管理、庫存管理及辦公自動化中去,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成本。結合內部定額和財務系統,制定目標成本,控制項目實際成本,跟蹤工程成本耗用,方便成本核算分析。通過目標成本和實際成本的比較,分析研究變動原因,尋找成本降低的途徑,為經營決策提供依據。
主要參考文獻:
[1]劉國寧.小議加強企業成本控制的對策[J].時代經貿(下旬),2007.4Z.
[2]甘濤.淺議企業成本控制應注意的問題[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報,2007.2.
[3]宋勁松.現代企業理論與實踐[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9.
作者:李冰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