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公立醫院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的基本概念
公立醫院社會責任就是指醫院履行社會功能的責任,主要是指由國家公益性質的非營利性醫院,在實現自身可持續發展的過程中,包括對社會健康需求、人民群眾健康利益、國家發展目標等所承擔的責任。公立醫院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是指公立醫院運用特有的方法和技術,將公立醫院由于承擔社會責任引發的對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影響,以及承擔社會責任的狀況等信息進行揭示的過程。
二、公立醫院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的動因
1、外部動因
(1)政府對公立醫院實行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的需求。政府是公立醫院社會責任會計信息的主要使用者。改革開放使得我國經濟由計劃經濟快速地轉變為市場經濟,市場開始對經濟起著調節作用,而政府的主導作用發生了變化,隨著改革開放不斷地深入,我國政府對公立醫院的行政管理逐漸的放松,不斷地擴大了公立醫院自身的經營權。當今,為了規范我國公立醫院的相關責任,國家政府也頒布了大量的政策與法律,約束其那些不履行社會責任的行為。政府部門要采取政策方面的約束與引導,以政府頒布的法律政策對其社會責任進行有效的約束。而政府主要是通過對醫院運營的有關信息進行深入地分析,通過這些信息制定出有效的措施對公立醫院進行監管。政府還會以公立醫院發布的對社會承擔相關責任的信息對其社會貢獻和形象做出公平的評價,國家政府部門和衛生管理等部門要求公立醫院對外發布其相關信息的法律與法規也層出不斷。政府部門還通過一些優惠特殊的扶持政策來激發公立醫院對其社會相關的責任信息進行發布,這對公立醫院來說既是壓力又是動力。
(2)患者對公立醫院實行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的需求。我們都知道,顧客滿意度的高低及對產品或者服務的認可度是組織成功的關鍵。對公立醫院來說,病人就是它們服務的主要對象,病人只在乎能否得到實惠、低廉、有效的醫療產品和服務,患者通過對公立醫院社會職責的履行相關情況進行了解,得到一些相關的信息并通過以自身對其了解該公立醫院的光顧次數對其進行獎罰。所以對于公立醫院來說病人才是醫院的“上帝”,我們把醫院比作成一棵大樹,那么患者是醫院得以生存與發展的根,如果沒有了這些樹根,那么醫院這棵大樹就不會得到快速的生長。不僅如此,病人還是公立醫院最好的形象宣傳員,患者會將其在醫院得到的服務與待遇加以宣傳,樹立醫院的形象,從而吸引眾多的患者來院就醫。這種宣傳的影響力是很大的,如果他們對醫院宣傳的是一些對醫院不利形象,那么將會有更多的患者離你而去。因此,公立醫院自身的價值和利潤的大小程度主要是由病人的選擇決定的。威廉·科克漢姆曾經說過,當今公立醫院內部的組織結構和制度建構逐漸向著科學和職業化發展,網絡信息社會使得患者了解了很多醫學方面的知識,醫院與病人之間的關系也在發生很大的變化,但醫院與病人關系中的相互信任程度仍然是影響醫院與病人間交往互動的很大一個因素。
(3)新聞媒體對醫院實行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的需求。除了政府要對公立醫院的社會責任信息進行監督以外,媒體輿論也要對公立醫院的社會責任信息進行監督與發布,通過大眾媒體來規范公立醫院的行為。隨著網絡、大眾媒體等快速發展,網絡媒體成為人們獲取醫療服務信息的途徑。大眾媒體發布醫院社會責任的信息就會對其形成很大的社會輿論壓力。對于那些很好地對社會承擔社會責任的醫院,媒體就會對其進行正面報道,這也將會給公立醫院帶來很大的宣傳效益,提升該公立醫院對社會良好的口碑與形象。反之,如果公立醫院沒有履行好應有的社會責任,那么大眾媒體也會對這些醫院進行曝光,揭發其不良行為。
2、內部動因
(1)醫院不斷增強的品牌力和“口碑”是基本保障。公立醫院開設的最終目的不是為了追求經濟效益的最大化而是要滿足人民群眾的公眾利益,這也是公立醫院區別于企業的一個特性—公益性。從國外醫院的發展經驗來看,醫院只有充分履行自己的社會責任,并把這種責任以報告的形式真實的呈獻給社會,才能增強醫務人員的凝聚力,吸引企業投資,降低醫院的成本消耗,從而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使醫院在殘酷的競爭中不會被淘汰。標準聲譽理論曾指出,聲譽的作用是對于有長期利益關系的人發出一種暗示,一種激勵,以保證能完成其承諾。因此,醫院的聲譽對醫院來說,是一個隱性資產,它往往決定了醫院的競爭潛力有多大。如果醫院要長期發展下去,就要重視自己在社會中的聲譽,所有工作人員都要積極配合,共同努力。建立醫院的良好聲譽,這也是患者再次重復就醫的關鍵所在。同時,醫院的聲譽也是醫院綜合實力水平的真實體現,如果該醫院有了良好的社會聲譽,那就是說不管是硬件還是軟件設施都得到了社會及患者的認可。醫院有了好的聲譽,才有好的口碑,也才能不斷打造出自己的品牌優勢。公立醫院只有具備一流的技術、優質的服務和品牌效應,并能積極承擔社會責任,敢于信息披露,不斷完善醫院的社會形象,才能贏得社會的認可,才能增強競爭優勢。
(2)醫院的公益性是根本原因。公立醫院不同于一般的企業,不能把追求經濟效益的最大化放在首位,如果醫院只追求經濟效益而沒有社會責任感的話,那么醫院的公益性就無法體現。公立醫院公益性的特殊屬性就決定了醫院要比其它企業更注重社會責任,更要有社會責任感。公益性主要體現在,醫院以非營利方式為人們提供基本的醫療預防、咨詢、保健及治療等公共服務,對偏遠地區及貧困人口提供免費的或低收費的醫療服務。醫院生存的根本立足點就是要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最優質的醫療服務,保障人民群眾的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質量。醫院的宗旨也是救死扶傷、防病治病。所以公立醫院要把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首位,以人為本,不能從追求經濟利益出發。醫務人員要加強責任意識、堅持行醫準則、明確工作方向、維護人民利益、樹立良好形象。公立醫院的工作人員在處理自己的雙重身份時,要始終堅持把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把人民群眾的健康權益放在首位,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不能“見利忘義”,忘記醫生的本分。
(3)職業道德和價值觀是重要動力。醫生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品質,要有愛崗敬業的奉獻精神和服務理念。醫院的管理人員除了要具備以上一般醫護人員的道德品質外,還要具有對管理人員嚴格要求的特殊品質,不應該是追求經濟利益為唯一目的,不應該有金錢第一的價值觀,而是要把醫院的長遠發展放在首位,立足醫院本身,把醫院、患者及職工的利益合理兼顧。醫院管理道德人格是管理人員品德、醫德的綜合體現,也是醫院能否長久發展的關鍵。醫院本身具有雙重角色,既是為病人提供服務的維護者,又是以病人為經濟收入的掘取者,這種雙重性就決定了醫院要把服務病人和醫院發展兩者結合起來,既要做到提供優質的醫療服務,又要把醫院的生存發展放在議事日程中。而醫院一直以來也都是把“救死扶傷、治病救人”作為醫院的根本準則,這也體現了公立醫院的公益性。加強醫院工作人員的職業道德不僅有利于提高醫務人員的素質,而且有利于調動員工的工作熱情,使他們積極投入到工作中去,樹立自己的個人理想,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為塑造良好的醫院形象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保證醫院的可持續發展。因此,醫務人員只有遵循高尚的職業道德和行醫準則才能肩負起社會所賦予的責任。
三、結語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人們對醫療服務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醫療服務的競爭也已由過去的技術、服務的競爭轉向社會責任的競爭。醫院要積極地承擔社會責任,提升每位醫務人員的社會責任感,這是醫院持續發展的原動力,是醫院的一種隱形資產,只有用高度的責任感才能締造醫院的核心競爭力,同時國家也應該適應社會發展,構建完善的公立醫院責任會計信息披露體系。
【參考文獻】
[1] 宋獻中,李皎予.企業社會責任會計[M].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92.36.
[2] 黎精明.關于我國企業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問題的研究[J].武漢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6.8-13.
[3] 龔明曉.論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的責任與道德[J].財會通訊(綜合版),2007.2.84-86.
[4] 陽秋林.中國社會責任會計研究[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5.156-158.
[5] 陽秋林.中國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模式的架構[J].當代財經,2005.6.121-124.
【作者簡介】
楊 婕(1982-)女,漢族,現供職于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財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