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概述
經濟增加值(Economic ValueAdded,EVA),是指企業稅后經營利潤減去資本成本后的余額,其基本計算公式為:經濟增加值一稅后經營利潤資本成本一稅后經營利潤投入資本總額×資本成本率。
2010年起,國資委對中央企業業績考核重點作了實質性調整,對全部中央企業啟動經濟增加值考核。2012年12月29日,國資委修訂發布了《中央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暫行辦法》(國資委令第30號,以下簡稱“30號令”),繼續將經濟增加值作為年度考核的基本指標,設定基本分為50分。經濟增加值已經成為央企業績考核的核心指標。
二、經濟增加值主要構成因素對經濟增加值的影響
影響經濟增加值的主要財務指標有三個:一是稅后經營利潤,二是投入資本總額,三是資本成本率。經濟增加值的計算要綜合考慮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的指標,確定合理的資本成本率,體現了股東扣除資本成本后獲得的凈收益。
(一)稅后經營利潤
稅后經營利潤是效益類指標,反映了企業的盈利,與經濟增加值正相關。根據30號令經濟增加值考核細則規定,稅后經營利潤=凈利潤+(利息支出+研究開發費用調整項)×(1-25%),利息支出直接取自企業財務報表中“財務費用”項下的“利息支出”指標。
凈利潤是稅后經營業利潤的主要構成因素易于理解,為什么稅后利息支出金額也是稅后經營業利潤的構成因素呢?因為經濟增加值基本概念中的資本指的是企業投入的資本總額,是組成公司資本結構的各種資金來源的成本組合,企業不止一種資本來源,普通股和債務是常見的兩種來源,非上市公司體現在所有者權益和負債。凈利潤的所有權歸各種股權資本,債權資本的利益體現在企業的利息支出,由于利息支出是企業所得稅前支付,那么企業利息支出相當于債權人獲得的稅前利潤,經濟增加值要求計算的是稅后經營利潤,所以利息支出金額扣除稅金后的金額相當于將債權人獲得的稅前利潤換算成稅后利潤。
從公式來看,利息支出與稅后經營利潤正相關,但實質上兩者是不相關的,就是利息支出無論高低,對稅后經營利潤沒有影響。因為凈利潤是扣除利息支出后的息后稅后利潤,稅后利息支出與凈利潤是此消彼長或此長彼消的負相關指標,因此利息支出與稅后經營利潤不相關。那么利息支出與經濟增加值是否相關呢?按照30號令規定,實際利息支出與經濟增加值考核不相關。在實際考核中要考慮很多現實情況,并根據出資人股東支持或控制意向引入導向性考核指標,如國資委對央企的考核辦法中的調整事項:將稅后經營利潤中加入研究開發費用調整項,即研究開發費用調整項×(1-25%),這里的研究開發費用調整項是指企業財務報表中“管理費用”項下的“研究與開發費”,也可以加入當期確認為無形資產的研究開發支出,以體現考核者全力支持企業研究開發的政策導向。
(二)投入資本總額
投入資本總額,是資本類指標,與經濟增加值負相關。由于稅后經營利潤屬于所有投入資本的收益,考慮到本年資本的變化情況,投入資本總額一般采用平均所有者權益和平均負債合計,即投入資本總額一平均所有者權益+平均負債合計,平均所有者權益=(年初所有者權益+年末所有者權益)/2,平均負債合計=(年初負債合計+年末負債合計)/2。
投入資本總額在實際運用中往往根據實際情況加以調整。根據30號令經濟增加值考核細則規定,調整后資本一平均所有者權益+平均負債合計平均無息流動負債平均在建工程,就是將不能直接產生增加值的無息負債從資本基數中扣除,也將未竣工暫時不能直接貢獻增加值的在建工程予以扣除。無息流動負債是指企業財務報表中“應付票據”、“應付賬款”、“預收款項”、“應付職工薪酬”、“應交稅費”、“應付利息”、“應付股利”、“其他應付款”和“其他流動負債(不含其他帶息流動負債)”等。從計算公式來看作為扣除項的無息流動負債與調整后資本負相關,與經濟增加值正相關,無息流動負債越大,調整后資本越小,經濟增加值越大。而實質上無息流動負債因為無關而扣除,與投入資本、與經濟增加值無關。有息負債與投入資本總額正相關,與經濟增加值負相關。
(三)資本成本率
資本成本率,是指組成公司資本結構的各種資金來源的成本率組合,也就是各種資本要素成本率的加權平均數。資本成本率與經濟增加值負相關,期望的資本成本率越高,經濟增加值越低,反之亦然。
資本成本率的一般計算公式為:資本成本率一股權資本成本率×股權資本額/投入資本總額+債權資本成本率×(1-25%)×債權資本額/投入資本總額;也可以表述為:資本成本率=股權資本成本率×平均所有者權益/(平均所有者權益+平均負債合計)+債權資本成本率×(1-25%)×平均負債合計/(平均所有者權益+平均負債合計)。
在實務中,計算經濟增加值的難點是選擇合理的期望資本成本率,而重點是難于確定股權資本成本率。股權資本成本率在合同上沒有明確規定,企業一般沒有固定支付某一特定水平的利潤給股東的義務,股權資本成本率要看企業的經營效益和財務狀況,上市公司股東的報酬還體現在股價上升或下降情況,況且股東只有在債權人收取利息后才可取得收益。股權資本成本率選擇是個較復雜的問題,資本成本率是投資人期望的最低報酬率,一般來說,要高于債權資本成本率。筆者認為資本成本率最低應高于同期長期存款利率、高于調整計算的稅后現行長期借款利率。五年存款基準利率4.75%,五年以上貸款基準利率為6.55%,那么相應調整計算的稅后現行長期借款利率為4.91%,資本成本率至少應高于4.91%,這應是股權資本成本率的底線,低于這個標準沒必要做股權投資。
如某企業,資產負債率為80%,債權稅前資本成本率同五年以上貸款利率為6.55%,股權資本成本率為10%,那么資本成本率=10%×20%+6.55%×(1-25%)x80%=5.93%。如果國資委目前對該企業目標資本成本率設定為6%,那么該企業股權資本成本率應為[6%-6.55%x(1-25%)x80%]/20%=10.35%。
稅前債權資本成本率可以參照銀行同期平均利率,盡管不同企業的債務成本不同,不同債權人、不同債券品種、不同期限的債務成本也不相同,但總是有較明確的標準,通常在合同中明文規定。債權資本成本率與資本成本率正相關,與經濟增加值負相關。債權資本成本率越高,期望的資本成本率越高,經濟增加值越低,反之亦然。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所說的稅前債權資本成本率是預期的稅前債權資本成本率,而不一定是實際的利率水平。
三、經濟增加值考核中存在的相關問題及解決建議
通過對上述影響經濟增加值考核的主要財務指標分析,可以看出經濟增加值指標確實是有效考核企業經營業績的基本指標,但同時也發現經濟增加值指標不能解決企業經營業績考核的所有問題,經濟增加值考核在實際工作中也存在一些問題,需要進一步改善和補充。
(一)存在的問題
1.不能對企業利息支出進行考核
由于利息支出與凈利潤是此消彼長或此長彼消的負相關指標,因此利息支出與稅后經營利潤不相關,經濟增加值無法對企業實際利息支出高低進行考核,不利于調動企業降低利息支出的積極性。
2.對研究開發費用投入效果無法考核
國資委對央企的考核辦法中引入導向性考核指標,在稅后經營利潤中加入研究開發費用調整項,以體現引導企業增加研究開發投入。但是在實際操作中,難以嚴格界定合理研究開發費用,很多企業研究開發費用于發放工資、福利、購買汽車,報銷通訊費及交通費等與科研能力提升無關的支出,考核中研究開發費用支出與經濟增加值正相關,只能鼓勵企業增加研究開發費用投入金額,實際上對研究開發費用投入效果沒有直接導向性。
3.不能直接產生經濟增加值的無息非流動負債未能從調整資本中扣除
國資委規定的考核公式中從資本中扣除的無息負債中只扣除了無息流動負債,而同樣不能直接產生經濟增加值的無息非流動負債卻沒有扣除,如企業財務報表中“長期應付款”、“專項應付款”、“預計負債”、“遞延所得稅負債”和“其他非流動負債”(含“特種儲備基金”),實質上與投入資本、與經濟增加值無關,與無息流動負債一樣同樣應該從資本中扣除。
4.不能考核企業債務融資成本
根據30號令,國資委對央企的資本成本率固定設為5.5%6%,中央企業資本成本率原則上定為5.5%;對軍工等資產通用性較差的企業,資本成本率定為4.1%;資產負債率在75%以上的工業企業和80%以上的非工業企業,資本成本率上浮0.5個百分點。據此計算出來的經濟增加值與實際的債務融資利率高低無關,實際上債務融資利率越低,實際產生的經濟增加值應該越高,但經濟增加值考核卻不能考核出企業實際籌資成本的高低。
5.未對在建工程占用資本進行經濟增加值考核
調整資本中將在建工程扣除,沒有對企業在建工程占用資本進行經濟增加值考核,實際中,企業在建工程占用的資本無論是債權資本還是股權資本都是要求回報的,債權人不會因在建工程減免利息,股東也不會因為在建工程而對投入資金不計回報,這種考核給予在建工程的優惠政策,可能造成企業為了完成考核目標而拖延在建工程工期進度。
(二)改進建議
1.對利息支出和債權資本因素,作如下調整:
原公式:
(1)經濟增加值一稅后經營利潤資本成本一稅后經營利潤調整后資本×平均資本成本率
(2)稅后經營利潤=凈利潤+(利息支出+研究開發費用調整項)×(1-25%)
調整為:經濟增加值=凈利潤-平均所有者權益×期望資本成本率
這樣調整有利于提高企業控制負債規模,降低債務融資成本的積極性。在經濟增加值考核公式中稅后扣除利息支出及債權資本,一是由于凈利潤是扣除利息支出的稅后凈利潤,企業利息支出增加,凈利潤者減少,經濟增加值也減少,反之亦然。這時利息支出和經濟增加值負相關,扣除稅后利息支出解決了經濟增加值對企業籌資活動效果的考核問題;二是債權人的目標是企業是否可以按期還本付息,不關心其債權是否產生經濟增加值,股東關心的是節約債權融資成本以獲取更大的利潤,扣除債權資本解決了股東和債權人關心的問題。
2.引入體現研究開發投入利潤率的指標考核研究開發投入效果,應刪除稅后研究開發費用調整項,用體現投入產出效果的指標進行考核,如增加研究開發投入利潤率指標進行考核。
研究開發投入利潤率=研究開發投入產生的凈利潤/研究開發投入金額
3.扣除調整資本中的在建工程因素。可以引導企業加強在建工程管理,盡快產生經濟效益。
作者:曲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