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代企業集團的高效管理要求建立符合企業實際的企業戰略和管理模式。在當今時期,經濟的快速發展,市場瞬息萬變,國際間交流與競爭進一步加深,資源和機遇大量涌向中國,對我們帶來了空前的挑戰;同時中國企業發展步伐很快,國外同行需要幾十年走的路中國企業十幾年就走完了,需要整合細化的東西越來越多,管理從粗放的增長性向細致的精益型發展的需求日益強烈。這使我們認識到,對于如何管理好現代企業,中國已經越來越需要自己的獨立思考。“創立一個中國的管理理論或者管理模式,這種管理模式能夠出口到海外,這是海爾追求的夢想,“譚說。
中國企業管理模式產生的背景
首先,從外部環境來說,當今市場環境呈現兩大趨勢:一是國際化,二是網絡化。這種趨勢至少帶來以下幾方面影響:一,企業面臨的市場競爭加劇,迫切需要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從而與世界一流企業抗衡;二、信息的傳播速度加快,需要企業提升管控能力,以更加高效的管理機制來應對;三、用戶的需求發生變化,個性化、分散化的需求逐漸成為主流,用戶的消費習慣和品牌認知更加依靠互聯網,需要企業作出相應調整。
其次,從企業內部發展來說,中國已經涌現出許多優秀的大型企業集團,他們業務體系復雜,組織機構龐大,既要立足本國市場,又要拓展海外業務,同時面臨著不同地域的文化沖擊和法規約束,照搬國外的管理模式不能完全解決這些問題,這都要求企業有順應時代發展的戰略創新。
再次,中國還沒有非常成功的企業管理模式。在中國經濟地位日益提升的今天,中國企業也應該有自己的管理模式,能夠為其他企業參考并走向世界為更多國家的管理者所借鑒。
什么是好的管理模式
優秀的管理模式,首先要求與中國當前的環境相適應。它傳承了中國的傳統文化包括管理哲學,適應中國的文化,經濟發展階段和社會發展程度,順應外部經濟環境的發展趨勢,能夠利用現有資源達到企業價值的最大化。
優秀的管理模式,還要求能夠解決當前前條件下的兩大問題:一、主動性;二、利益共享。是否能夠調動員工的主動性,讓員工積極的去創造和滿足用戶需求,并且能夠保障最終的獲益能夠合理的共享,成為判斷一個管理模式好壞的重要標準。
優秀的管理模式應該具有可復制性,不僅在企業內部,還包括在企業外部。
優秀的管理模式,還必須體現出開放性和創新性。過去我們學習了國外的許多先進知識和理念,未來仍然需要這種學習和交流,只有兼容并蓄,才能殊途同歸。同時,這個管理模式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所謂的穩定是相對的,企業管理模式是相對穩定和不斷完善的統一。
中國的管理模式探索——海爾“人單合一雙贏”模式
2007年,海爾開始邁向國際化的戰略轉型,由傳統的以產品為中心的制造企業轉向面向客戶體驗的國際化家電制造公司。原先企業發展的優勢:強有力的領導者、強大的執行團隊和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已經無法適應企業需要。
“過去20年,中國企業成功的要素在于每一步都抓住了中國發展與轉變的機遇,同時企業有著很強的執行力”譚說,“而現在,要去抓用戶需求”。因此,海爾將“創造并滿足用戶需求”作為整個企業的共同目標,所有人員和部門都必須服務于這個目標。在這個目標下,海爾成立了面對用戶、市場的一個個自主經營團隊,海爾內部稱他為自主經營體,將員工推到第一線,并且處于引領地位, 員工與客戶零距離接觸,第一時間獲取市場信息,確定市場目標,倒逼供應鏈提供服務,而各級領導要做的就是整合資源,為員工提供支持。(職能部門如何對自在經營體提供資源支持,容見“集團管控與財務戰略”之二)
在這種機制下,所有的組織內部成員和支持部門目標一致,所有人都為達成這一目標而付出并從銷售行為中獲得相應收益,每個環節都有自己的客戶,對研發部門來說需求部門就是客戶,所有對自己客戶的努力最終體現為用戶需求的滿足。這種以員工為企業最大邊,充分發揮員工主動性和創造性,以需求來引導資源分配的組織結構,海爾稱之為“倒三角”的組織,有別于傳統的“正三角”組織結構。
為了支撐“倒三角”的組織結構,海爾實行了“人單合一雙贏”的管理模式。首先在自主經營體內實行“信息化日清(OEC)”的管理機制。它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日事日畢”。即對當天發生的各種問題(異常現象) ,在當天弄清原因,分清責任,及時采取措施進行處理,防止問題積累,保證目標得以實現。二是“日清日高”。即對工作中的薄弱環節不斷改善、不斷提高。如果說,“人單合一”要確立海爾發展的一種嶄新機制,那么“信息化日清”就是對這一機制實現的手段保證。其次,通過企業財務職能的創新和提升,建立了對應到每個經營單位和個人的“人單酬帳戶”,并通過戰略損益表將個人和他創造的價值清晰的展現,從而達到有效的考核與激勵。
所謂“人單合一雙贏”,“人”是指員工,“單”即市場,或者叫用戶,簡單來說就是用戶與員工雙贏的模式。這個模式實質有兩個:第一,自主經營;第二,雙贏。這種模式既能讓以自主經營體為單位的員工主動參與業務推進,又可以實現相互的監督與激勵,它可以避免個人與企業的博弈,讓個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時實現企業價值,實現價值分享。
“人單合一雙贏”的企業管理模式無疑是成功的,至少在近些年成為海爾不斷擴張并樹立國際品牌的成功基石。譚說,“海爾的庫存周轉天數平均是5天,應收周轉天數為4天,營運資金周期(C C C )達負的10天“,這樣的指標在國際上都是一流的。當然,這個模式也有它不完善的地方,比如OEC定制計劃制度缺乏靈活性, 自主經營體更多的關注眼前、不顧長遠機會以及員工過強的危機感等等,都需要在以后去改進。
展望未來,中國要從“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需要不斷進行技術創新、發展自主品牌,發展高利潤的服務業,向供應鏈和價值鏈的高端延伸。而這個過程,恰恰需要中國式管理模式發揮作用,同時這一過程也將會為中國式管理模式的形成提供支持。
正如世界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所說的那樣,歷史上每一個“世界經濟增長的中心”都會誕生相應的管理理念,相信中國也不會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