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準成本法(standard costing)也稱標準成本會計(standard cost accounting)
標準成本法的定義
標準成本法是指以預先制定的標準成本為基礎,用標準成本與實際成本進行比較,核算和分析成本差異的一種產品成本計算方法,也是加強成本控制、評價經濟業績的一種成本控制制度。標準成本法是西方管理會計的重要組成部分。
標準成本法的核心是按標準成本記錄和反映產品成本的形成過程和結果,并借以實現對成本的控制。
標準成本一詞準確地講有兩種含義:一種是指“單位產品的標準成本”,它是根據產品的標準消耗量和標準單價計算出來的:單位產品標準成本=單位產品標準消耗量×標準單價
它又被稱為“成本標準”;另一種含義是指“實際產量的標準成本”,它是根據實際產品產量和成本標準計算出來的,即:標準成本=實際產量×單位產品標準成本。
標準成本法的主要內容
標準成本法的主要內容包括:標準成本的制定、成本差異的計算和分析、成本差異的帳務處理。其中標準成本的制定是采用標準成本法的前提和關鍵,據此可以達到成本事前控制的目的;成本差異計算和分析是標準成本法的重點,借此可以促成成本控制目標的實現,并據以進行經濟業績考評。
標準成本法的主要特點
1.根據企業的生產技術、經營管理和人員素質條件為每一個成本項目制定標準成本。在區分變動性制造費用和固定性制造費用后,必須制定彈性預算下的標準成本。
2.標準成本加上成本差異構成產品的實際生產成本。
3.與成本核算有關的材料、生產成本、產成品和銷售成本賬戶可按標準成本直接入賬,簡化了賬務處理工作。
4.標準成本的制定和分析過程也是企業內部各部門管理水平的檢查過程、員工積極性的激勵過程和企業業績的評價過程。成本計算、成本管理和成本控制實現了有機結合。
5.標準成本法也要根據生產特點和管理要求來處理各生產流程的成本累積過程,所以也要結合使用幾種主要的成本核算方法。因此,標準成本法下的成本計算對象,成本計算期和是否計算半成品成本也依所采用的這些方法而決定。
標準成本法的適用范圍
一般適用于產品品種較少的大批量生產企業,尤其是存貨品種變動不大的企業,并且對企業的管理有很高的要求。而單件、小批和試制性生產企業因為要反復制定、修改標準成本,得不償失,比較少采用。(【聲明】本文系網絡轉載,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本站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