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近十幾年,我國在大豆生產和貿易上經歷了從大豆凈出口到大豆、豆粕和豆油全面進口的轉變。黑龍江是我國主要商品大豆的產地,由于我國大量進口大豆,價格又相對較低,致使黑龍江出現賣豆難和生產效益大幅度波動,嚴重影響農民及大豆加工企業收入。
關鍵詞:大豆 市場現狀 營銷策略
黑龍江省是全國最大的商品糧產地,大豆曾是黑龍江人的驕傲,是黑龍江省幾千萬農民的生命線,然而,近幾年跨國公司帶著洋大豆橫掃中國大豆產業,使黑龍江省乃至全國大豆生產受到強烈沖擊。
一 黑龍江省大豆現狀
黑龍江省是我國的大豆之鄉,大豆種植面積占全國的33.2%,占東北地區的64.0%;總產量占全國的37.3%,占東北地區的2/3左右。現有各種規模的大豆加工企業1400多個,年加工大豆300萬噸,產油酯45萬噸,在我國大豆生產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從1996年開始,我國已從傳統的大豆凈出口國轉變為大豆、豆粕和豆油全面進口的凈進口國,2010年1~10月,大豆進口量再創新高,4390萬噸,比2009年同期上漲25.8%。與巨大的進口量形成反差的是,農民種植大豆積極性的下降,今年黑龍江大豆播種面積 6718.4萬畝,比上年減少575.6萬畝、下降7.9%,而與大豆有競爭關系的玉米、小麥播種面積分別上漲7.8%、12.4%。由于加工國產大豆與進口大豆存在巨大利潤差,大豆加工企業逐漸將目光轉向進口大豆,并紛紛向沿海靠攏。
二 黑龍江省大豆市場問題分析
(一) 生產力水平低、成本高
首先,大豆屬于土地密集型農產品,美國、巴西、阿根廷等國家的農業現代化水平較高,在整個農業化生產中,具有明顯的技術、資源和規模優勢,黑龍江大豆種植主要還是靠天吃飯,農業生產技術水平相對落后,生產力技術水平低,生產規模小導致大豆生產成本居高不下,制約了黑龍江大豆的出口競爭力。
國外多種植轉基因高產大豆,美國、巴西和阿根廷的大豆單產均保持在2.5噸 /公頃左右,世界大豆平均單產也為2.38噸 /公頃。而黑龍江多種植非轉基因大豆,單產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一直在1.7噸 /公頃左右,在單產上無法與國外轉基因大豆抗衡,直接影響了黑龍江大豆的市場競爭力。
(二) 品質專用性差、雜質多
與美國、巴西、阿根廷等國家生產的大豆相比較,中國大豆的出油率相對較低。美國大豆的出油率一般為19%,巴西為20%,中國大豆的出油率為17%左右。加上豆餅產量的下降以及食用油價格的飆升,榨油廠加工進口大豆的利潤率明顯高于加工國產大豆。雖然近幾年我國育成了多個代表國際先進水平的高蛋白質,高脂肪的大豆品種,但由于生產力和保護意識相對見較低,長期的混種,混收,混儲和混銷,大豆質量仍較低。黑龍江省的大豆多數為混合豆,大豆水分在16%以上,雜質在2-4%,而美國進口大豆水分在12%以下,雜質在1.15%以下。洋大豆由于種植的規模化、生產的規范化、和品種的優質化,使大豆變成了“金豆”。
(三) 銷售組織不力、競爭劣勢
黑龍江大豆營銷主體長期受到計劃經濟時代大豆由國家統購統銷體制的影響,市場促銷意識落后以及由于資金投入能力有限和促銷經驗不足的制約,使得從整體上看黑龍江大豆未發揮出應有的品牌優勢。
在糧食流通體制改革后,黑龍江大豆購銷渠道已經從國家糧食部門統購變為國有糧食部門、私人商販和集貿市場的多渠道流通格局。這種格局雖然有利于引入競爭,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調節作用,但不同市場機制主體由于組織化程度高低差異,以及大豆質量檢驗、分級、儲存、運輸等基礎設施不健全等問題,造成大豆營銷渠道混亂,特別是大豆市場價格出現波動的時候,大豆生產者的利益無法得到有效保障,市場風險較大。黑龍江大豆協會雖然成立以有三年,但影響力有限,整合大豆營銷市場、加大非轉基因大豆的宣傳迫在眉睫。
(四) 宏觀調控不足、保護性差
長期以來,我國雖然將大豆作為糧食作物加以考慮,但由于大豆單產水平較低,在追求糧食產量、保證國家安全的壓力下,國家對大豆沒有有效的保護措施。在加入WTO貿易談判中,中國承諾對小麥、大米和玉米實施進口配額制度,當口數量低于配額時,進口關稅率在1%-3%之間,高于部分進口配額關稅稅率將高達65%。但對大豆卻沒有配額限制,只征收3%的進口關稅,豆粕進口關稅為5%。對大豆油的進口在2005年前有配額保護,2006年后就放開,只征收9%的關稅,而且2005年配額很大,保護作用不大。
雖然2002年國家實施了“大豆振興計劃”,對以黑龍江省為主的東北地區給予種植扶持,規劃大豆產業帶。但是隨著大豆補貼政策的實施,一些問題逐漸暴露出來,主要表現為生產資料、化肥和種子的價格上漲。國家對大豆進行政策補貼,無疑是想降低大豆生產成本,提高大豆產量 ,增強大豆的競爭優勢。可是生產資料、化肥和種子價格的上漲,部分抵消了國家對大豆的補貼效果。
三 提升黑龍江大豆市場競爭力的策略
(一) 加大科投入,提高我國大豆的單產和品質
要提高國產大豆的競爭力,保證種植面積的同時,關鍵要提高大豆單產和品質。大范圍地區提高產量應注意“品種是潛力,土壤是基礎,栽培是關鍵,減災是保障”,各方面應均衡發展。黑龍江省應發揮本土大豆的特色優勢,調整品種布局,按照生態區大力提高推廣高產優質非轉基因大豆的生產和研發。以優質和高產為前提,不斷鼓勵創新,加快育種步伐,促進大豆育種品種的升級換代。同時,要對農民進行培訓,提高農民素質;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推廣規模化經營;完善大豆生產、銷售的管理環節,做到專用品種分類管理。
(二) 扶植地區龍頭企業、限制外資控制中國企業
以黑龍江省九三油脂集團公司、哈高科技大豆食品公司、建三江油脂集團等國家級農業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為大豆深加工國產龍頭企業,建立大豆油脂、食品加工、產品開發生產基地,形成新的東北大豆產業化格局。
由于目前跨國公司投資大豆加工業很少加工黑龍江大豆,而是利用國家對農產品加工業的扶持政策牟取暴利。外資進入中國農產品加工業是以銷售進口農產品為前提的,無限制的讓外資進入農產品初加工業就等于放棄中國農產品市場,這樣會加劇農民賣糧難的問題。因此政府應該對跨國公司并購和控制中國大豆產業加以限制。
(三) 借鑒發達國家營銷經驗、加大優勢宣傳
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種糧不再是收獲、播種這么簡單的事,農業已被充分的產業化,形成了復雜的產業鏈條。我國應當充分借鑒發達國家農產品的營銷手段來促進大豆出口。據統計,2010年上半年,美國農產品外匯收入達590億美元,是美國外匯來源的最大的一個項目。470萬農民造就了最大的農產品出口國。美國農產品在國際上的一個重要促銷手段就是其促銷員走遍世界。美國農業部現有雇員10.69萬人,分布在全世界75個國家、地區,他們的任務就是向這些國家、地區推銷美國的農產品。
在營銷方面,我國可以借鑒美國的經驗,派專門人員在主要農產品進口國進行宣傳促銷,大力宣傳中國大豆的非轉基因、高蛋白、高異黃酮含量優勢,豐富黑龍江“綠色大豆”品牌內涵,擴大我國大豆在國際市場上占有的份額。
(四) 加強政策支持,用好WTO原則
政府應充分利用WTO賦予其成員方的權利,通過增加“綠箱“補貼的種類,對大豆生產過程中的科研、區域結構調整進行有效的支持,制定相關政策,加大農業科研的投入。
我國的“黃箱”補貼還不到農產品總值的2%,與入世談判確定的8.5%水平相差甚遠,我國非但不用承擔減讓義務,實際上,還有很大的對農業增加補貼的空間。根據WTO“微量允許標準”,我國還可以建立起價格支持制度,保護農民生產積極性,在補貼結構上,應有補貼流通環節,轉向補貼生產環節和農產品生產者。
(五) 加快發展大豆期貨市場
大豆期貨是金融業的衍生品種,使用大豆期貨,既可以引導農戶按市場需求組織大豆種植,又可以幫助大豆加工企業掌握大豆定價權,還可以促進大豆流通體系發展。目前,影響黑龍江省大豆期貨發展的主要因素是信息傳導機制尚未建立,現貨市場發展不完善,期貨交易和參與主體數量規模小、結構不合理等。黑龍江省應盡快完善大豆期貨信息傳導機制,大力促進大豆現貨市場和流通體系的發展,著力培育結構合理、規模適中的大豆期貨交易主體,從而利用大豆期貨引導和幫助大豆種植業、加工業、流通業共同對抗來自于轉基因大豆乃至國際市場的風險,最終提升黑龍江省大豆產業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