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會計誠信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會計教育界承擔著相應的責任,應從源頭進行會計誠信教育,構建高校會計誠信教育的體系,培養一支德才兼備的會計隊伍。
自從國內外頻繁曝出會計造假丑聞之后,會計行業的“做假賬”與“誠信”問題已成為人們密切關注的焦點問題,我們不禁要問會計行業為何不誠信,為何要做假賬,從而引發了人們對會計誠信問題的思考,中國會計已面臨誠信危機的嚴峻挑戰。盡管會計誠信的失落有其經濟、社會等諸多原因,但作為會計教育工作者,我們必須反思在會計教育中會計誠信教育的缺失。高等學校會計專業擔負著培養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的高素質會計人才的任務,高校會計學專業的學生大部分將走向會計工作崗位,從事相關的會計工作,他們在高校所接受的專業教育、素質教育以及他們在校期間所形成的人生觀、價值觀,必將對他們今后的會計職業判斷能力、會計職業道德等產生深遠的影響。高等學校作為會計人才的培養主陣地,作為教育源頭,加大會計教學中誠信教育的培養力度是非常必要的。
一、當前高校會計誠信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會計誠信教育缺乏應有的“土壤”
美國會計教育改革委員會一號公告中指出“會計教育的目的不在訓練學生畢業時即已成為一個專業人員,而是培養他們未來成為一個專業人員應有的素質”。會計人員應有的素質應包括業務素質和職業道德素質。近些年,社會不誠信現象比比皆是并廣泛存在于各個領域,這些社會現象使得大學生在認知中產生了一種錯位,那就是不誠信已在某種程度上成為一種謀生的手段,甚至是獲得利益回報的一條途徑。這種負面效應的影響,對大學生心靈的腐蝕是不可低估的,不少學生的人格缺陷越來越明顯。他們當中相當一部分人走上社會、進人會計領域后,全無職業道德可言,反而運用其專業知識和現代操作技能,更加隱蔽地扮演著助紂為虐的不光彩角色。由此可見,高校道德教育、誠信教育的缺失,不僅使培養出來的人才有一定的人格缺陷,而且破環了會計誠信教育應有的“土壤”。
(二)會計學歷教育過于重視專業性,忽視對學生的誠信教育
我國許多大學在培養會計人才方面,往往只注重對學生進行專業教育,開設了大量的會計專業課和其他相關課程,忽視對學生進行會計誠信素質和法制的教育,未把誠信素質教育擺在應有的位置,會計誠信教育不成體系。這樣嚴重削弱了會計專業學生的職業誠信素質意識,從而大大影響了會計專業畢業生的職業技能和職業修養,使會計人員的執業水平與職業誠信素質水平出現下降的趨勢。只注意培養學生的會計業務能力,忽視會計誠信教育,其直接后果就是,這些學生走上會計工作崗位后,缺乏正義感和廉恥心,容易被社會不良風氣所影響。過強的業務素質一旦被用到歪門邪道上,所產生的后果將更為惡劣。把會計職業誠信素質教育列入大學會計教學內容,加強會計學專業學生的誠信教育已迫在眉睫。
二、構建我國高校會計誠信教育體系的設想
高等學校是會計誠信教育的源頭,高校會計類專業的誠信教育包含理論教學過程中誠信理念的灌輸、實踐教學中誠信行為的培育和校園環境誠信習慣的養成。開展會計誠信教育,目的是把誠信變成學生未來會計工作生涯中的自覺行為。誠信是道德之本,也是會計職業中最基本的問題,它沒有高深的邏輯,只是哪些該做,哪些不該做的問題。在現實生活中,會計人員要具備正直、誠實的品質;客觀公平、不偏不倚地對待有關利益各方,不以犧牲一方利益換取另一方利益或個人利益;從事會計工作的人應該把誠信的理念牢牢扎根于自己的心田。
構建我國高校會計誠信教育體系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在專業教學過程中融入會計誠信教育,開設相關的誠信教育課程
在教育內容上,要依據學生身心發展的需求及社會和經濟發展的需要,使教育更符合人性和時代的發展;同時,增強誠信教育內容的多樣性和實效性。在教育的具體措施上,除了要在課堂上向學生教授會計專業知識外,還應該融入會計誠信的內容,把社會當作誠信教育的大課堂,選取現實生活中關于誠信的實例,正面教育學生,讓他們牢固樹立做人要誠實、講信用的觀念,進而學會用發展的眼光看待社會上出現的誠信危機現象。對于高校會計專業,筆者認為應該開設《會計人員職業道德》與《會計法及相關法律法規》等課程。使學生樹立“誠信為本,操守為重,堅持準則,不做假賬”的行業理念,并真正領會誠信理念是“會計執業機構和會計人員安身立命之本”。當然,在會計誠信教育中不能采取簡單說教的方法,應多采取案例教學,比如藍田股份、東方鍋爐、紅光實業、黎明股份、康賽集團、銀廣廈等,以案說法,采用生動形象的教學方法與手段進行誠信教育,目的是要讓學生懂得面對利益誘惑自我控制的重要性,培養學生自我控制的意識和自我控制的能力,學會以高尚的情操把握自己。
(二)提高教育工作者的自身素質
教育的最終實施者是教師,所謂“有其師,必有其徒”,教師的一言一行,舉手投足是最直接、最有力的教育榜樣和典范,教師的個人誠信素養、教育價值觀、職業道德、專業水平等都會對學生產生極大的影響。教育工作者在誠信教育中,要做表率和楷模,努力改造世界觀,加強道德修養。對教師要加強科研學術道德建設,要建立和完善學術規范,建立道德信用,凈化科學風氣,弘揚科學精神,以正直、誠實、嚴謹、科學的人格魅力影響學生;教育工作者應樹立教書育人的思想觀念,具有堅定的敬業精神,并以此提高教育的質量,增強教育的誠信度;教育工作者在工作、學習、生活中,要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從而用良好的道德形象帶動廣大學生樹立起誠信的形象,為學生的健康成長營造一個良好的育人環境。
(三)優化育人環境,形成誠信的校園氛圍
在會計誠信教育體系建設中要注意優化育人環境,形成誠信的校園氛圍。通過倡導、贊揚、鼓勵堅持誠信的行為,貶抑、鞭撻、譴責查處會計造假等不良行為,將有助于人們分清是非,形成良好的風氣,使學生處于一種良好的氛圍之中,潛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和同化。引導學生用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來看待社會上某些誠信缺失的現象,使學生堅信誠信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會計人員的必備素質。在大學生活中,誠信教育必須貫徹始終。高校應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開展以求真務實為核心的誠信教育。要從學生進校起,就對他們普及誠信教育,要教育他們從作業不抄襲、考試不作弊等身邊的小事做起,讓誠信教育真正融入大學生活,為將來走向工作崗位奠定誠信基礎,讓他們以誠信的姿態和品質步入社會。
(四)建立誠信獎懲與約束監督機制
誠信觀念的確立關鍵在自律,但從他律到自律需要一個過程,完成這個過程必須有剛性措施。高校要在深入開展誠信教育活動的基礎上,不斷探索誠信教育制度化的有效途徑。大學校園中的人員組成相對簡單,人際關系也并不復雜,且大學校園在管理上具有一定的封閉性,完全有條件建立一套初步的大學生信用評估體系,并為每個大學生建立一份誠信檔案。學校可以成立誠信評價辦公室,負責學生日常誠信教育、管理、評價、監督和獎懲工作。學生誠信評價結果將與學生綜合測評掛鉤,誠信得分將作為德育部分的基礎分。對于誠信得分達不到規定等級的學生將無權參加各級各類評優。同時,學生誠信得分還應如實記錄于其本人的誠信檔案,并填入畢業生登記表,在擇業時供用人單位參考。另外,還可以建立誠信檔案網上公示制度,增強誠信檔案的透明度和約束力。總之,要通過各種渠道和方法積極營造“講誠信光榮,不講誠信可恥”的校園氛圍,同時加大不誠信者的成本,最大限度地減少其生存空間,約束大學生的誠信缺失行為,使大學生看到誠信的價值。
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是信用經濟,誠信是市場經濟的基礎,要治理會計信息失真,必須加強會計誠信教育,必須在高校的會計專業教學中建立誠信教育體系,從源頭上解決會計信息失真問題。
楊月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