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金融及經濟的發展令世界為之側目,呈現一種全新的狀態并達到了較高的水平。本文主要對中國金融發展的現狀、判斷及其對經濟的影響等方面略作回顧和探討,使人們對中國金融和經濟的發展有個全面的認識。
關鍵詞:金融現狀;金融發展;經濟增長
一、中國金融發展的現狀
(一)金融組織體系完善化
中國目前已經建立起以商業銀行、證券公司和保險公司為主體的比較健全和完善的金融組織體系。國有獨資商業銀行的管理體制、經營機制正逐步完善,統一法人,撤并分支,引進外資金融。非國有銀行的作用在不斷提高,基本上與國有獨資商業銀行持平。境內外資金融也在中國金融體系中不可忽視,占有重要地位。同時證券類機構和保險機構也緊跟形勢,加快發展,規范管理,健全機構。
(二)金融市場體系層次化
同業拆借市場、銀行間債券市場和票據市場是中國主要的三大貨幣市場。同業拆借市場推進了利率市場化。銀行間債券市場已成為發展最快、規模最大的資金市場。票據市場也逐步成為企業短期融資和銀行提高流動性管理、規避風險的重要途徑。資本市場形成以債券和股票為主體的多種證券形式并存的局面,推進了產業結構調整及企業經營機制轉換,在完善企業法人治理結構等方面作用重要。保險市場在其商品類型和面向對象上下功夫,增加其推廣率,成為中國社保體系不可或缺的部分。外匯市場上則提高了效率,擴大了成交規模。
(三)宏觀金融調控間接化
中國貨幣政策不再是直接調控。其實踐表現為:中央銀行恢復公開市場操作,資產負債比例管理得到實行。由此調控了貨幣供應量,穩定了人民幣幣值。
(四)現行外匯管理雙向化
提高了人民幣的兌換程度,資本流動不再是單方面的,而是有進有出,雙向流動。資本的流入規模、交易范圍、對外輸出等都得到長足發展,對于外資的利用也不再局限與一個模式,而是多層次、多方面的充分引資,合理利用。
(五)金融市場法規化
票據法、銀行法、保險法、商業銀行法等使中國的金融法律體系有了一個基本的框架。此后為了更進一步使中國的金融體制在改革和發展過程中取長補短,又相繼擬定、出臺以及完善各類法律法規。可以說,中國的金融市場正在走向法制化建設軌道。
二、中國金融發展的判斷
任何一項事物都是具有兩面性的,尤其是一個還未趨于完善,正在發展中的新事物,我們不僅要看到它蓬勃發展的一面,更要看到它不足的方面以便我們能更科學合理地作出相應的對策。金融結構、金融工具、金融總量方面,中國都在快速的發展著,令人舉目。城市信用社、政府債券、企業債券、全融信托、股票、基金等種種類型的金融手段讓人目不暇接。金融體系也在向著多元化的目標奮進,不僅對國家銀行進行了改制,還發展出了多種名目的非銀行金融機構,基本包括存款性金融機構和非存款性機構。存款性金融機構主要有儲蓄信貸協會,儲蓄互助銀行,信用合作社。非存款性金融機構包括金融公司,共同基金,養老基金,保險公司,證券公司等。
然而,換一個角度來看,結果就不那么令人振奮了。中國的金融資產不能滿足中國金融發展的要求,同時這也并不是一個良好的金融市場所表現出來的態勢,常此以往,這種過于活躍但又不能良性發展的局面將會成為金融矛盾和金融危機的導火索。其金融資產構成中的有價證券和股票持有率都偏低,不僅無法與發達國家相比,就是發展中國家亦是遠高于中國的比重。中央銀行資產的增長帶動中國金融資產總量增長,金融資產總量的增加過度的依賴于中央銀行的推進,而不是充分發揮自身的能力,形成自主運行,這不僅讓中國金融的發展形成惡性循環的局面,更是與其要求是南轅北轍的。
另外,中國金融的傳統運行機制并沒有從根本上得到轉變,計劃性和依附性很強,運行效率低下,體制落后。同世界其他國家相比,中國金融業的壟斷程度居于高位,其結果就是嚴重限制了金融行業的正當競爭,融資能力低下,金融體系難以獨立、主動參與經濟運行和資源配置,資金積累、資源配置等功能無法得到有效運用。
三、對經濟的影響
經濟效率是由資本的邊際產出來衡量。經濟效率的提高必須使資金更多地流向資本邊際產出較高的部門。其邏輯關系是:隨著金融的不斷深化發展,M2/GDP也會不斷的增加上升。在給定的GDP下,貨幣供給與銀行配置的信貸資金呈現互相推動的長勢,供給越多,銀行控制得也就越多。在金融發展深化的過程中,居民儲蓄已經占據社會總儲蓄的主體,而銀行又是金融體系的主導,企業所需的外部資金大部分都來自于銀行,這樣就更是加強了銀行對于經濟效率的導向作用。但銀行信貸配置更多的是將資金流向如國有經濟之類的低效生產部門,從而導致整個經濟運行不良,效率低下。要改變中國金融深化過程中的這種情況,就要發揮銀行作為中國金融體系的主導作用,加強銀行對全社會資金的配置功能,使中國經濟的效率能夠得以提升,不再浪費更多的資源。然而政府對國有經濟是持保護傾斜的態度,國家人為降低貸款給國有企業則使得更多資金在低效部門里流動,人為扭曲信貸的配置,不會使經濟效率得到提高。因此,可以說金融的發展深化在某種環境下是不一定會使經濟效率提高加快的。
總之,中國金融發展并未如人們所預期的那樣來帶動經濟增長。中國金融體系的資源配置功能沒能通過改善資源配置效率的途徑來促進經濟增長,而是通過發揮動員儲蓄、提高社會儲蓄、加速資本積累等促進經濟增長,這進一步說明我國是典型的資本推動的粗放性經濟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