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積極的財政政策在我國已經推行有相當長的時間,該政策對我國經濟的很多方面都有著不容忽視的影響。例如,抑制國內的市場需求,促進經濟的持續健康增長。但是,與此同時也該正視它所帶來的許多問題。因此,積極采取有效措施來減輕其負面影響,成為一個迫切而嚴肅的問題,也是本文研究的重點。
關鍵詞:積極財政政策;經濟發展;影響
1.前言
“積極財政政策”指的是黨中央和國務院作出的經濟戰略調整,實施積極有效的財政政策以及寬松適度的貨幣政策,通過財政上的擴支、增債來進行拉動需求,在某些特殊情況下,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的確能夠大力推動經濟的發展,切實增加國民收入。但是,它同時也造成一系列比較嚴重的消極影響,如何才能將積極財政政策的正面效應發揮到最大,負面作用減輕到最小,是我們現階段必須要深究的一個問題。
2.積極經濟政策的影響
2.1宏觀經濟管理難以實現平衡
我國推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始于1998年底,主要內容是增加長期建設國債的發行。2011年債券發行總量達到7.64萬億元,其中的大部分都用于基礎設施建設,進而有效的拉動了內需,使得國民經濟穩步發展,政府的對民生項目的投資也更加有力,許多大型水利、交通骨干網等設施紛紛投入建設。但是,不容忽視的是,國債在GDP中所占的比率(即國債負擔率)迅速增加,1980年為1%,1990年為4.8%,到2004年底,已增至21.6%,這種局面引起了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1]。長期投資于國債,必定會影響到固定資產的投資,導致GDP的增速小于投資的增速,這樣會導致積累及消費在國民收入中無法占據一個協調的份額,國家的經濟宏觀管理便難以真正實現平衡,若國債負擔率的積累比率為國民收入的30%,則視為正常,因為這個比率不會造成通貨膨脹和通貨滯脹。但是,到目前為止,積累已達到國民收入的40%,導致積累及消費在國民經濟中極其難以協調。
2.2消費需求下降
由于積累投資在GDP中的所占分量相當大,嚴重影響到消費需求的增長,進而影響到GDP的增長。2001年以來三大需求對GDP增長的拉動(如圖一),值得重視的是,居民收入的減少也是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消費水平的影響,特別是農民群體,很難真正實現收入水平的提高,使得農民和城市弱勢群體成為一個相當嚴重的社會問題,也導致社會階層貧富差距的不斷拉大。根據相關部門的統計,我國社會各個階層的收入差距,用基尼系數加以衡量,警戒線等級已達到0.4。這就有效需求的進一步擴大非常不利,更加阻擋了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以及社會秩序的良好維持。
2.3中央財政負擔加重
至今為止,我國國債發行已持續多年,據統計,1998 年國債余額占GDP總量(即國債負擔率)的10%,2002 占GDP總量18.3%,到2004年底比重達到為21.6%。上升幅度相當驚人,警戒線等級接近0.2。除此之外,我國的國債償還全部由中央掌控,主要由中央財政來負擔。因此,積極財政政策的持續推行,造成中央財政收支難以平衡。
2.4產業結構難以調整
因為國家積極財政政策的大力推行,投資大部分都側重于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這樣勢必導致第三產業發展速度緩慢,將產業結構調整中的存在的矛盾進一步激化,給國家的財政體制改革帶來諸多不便。與此同時,國債的投入基本上依賴于政府支持,國有資本在帶動經濟增長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就導致對民間資本的投入遠遠不足,民間儲蓄作用的發揮被抑制[2]。進一步拓寬民有資本的發展空間,使投資主體成為不同的消費人群,是財政體制改革的一個重要方向。
2.5造成“擠出效應”
“擠出效應”會導致以下情況:私人消費減少,或者投資數額減少。這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政府增加支出這一舉動的影響。應該引起注意的是,假設社會為人民提供較為充分的就業機會,但是政府增加了財政支出,商品市場需要更多的產品和勞務來滿足需求,在這種情況下,物價上漲就成為一種必然結果。然而,當貨幣的供給量一定時,實際的貨幣供給量會有所上漲或者減少,變化幅度取決于物價水平。用于投資的貨幣量大為減少,而貨幣的供給量遠遠不能滿足貨幣需求,這樣勢必會導致利率的上升,造成了私人投資水平的降低,投資一旦減少,人們的消費也就難以擴大。由此可知,私人投資和消費空間不足,很大定程度上是由政府增加財政支出造成的。
2.6增加國家債務
財政政策又被稱為擴張性政策,它是一種“赤字政策”,往往會造成財政赤字大幅上升,為國家債務增加沉重了負擔。為了更全面有效地推行積極財政政策,就需要支出更多資金,那么,資金的來源就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國債發行勢必要歸還本金并支付利息,債務便會年復一年的不斷累積,極大地增加了國家財政負擔。赤字政策是一種在短期內非常有效的政策,但不適宜長久推行,若長期推行國債投資,不僅會造成政府過度干預經濟發展,更容易滋生腐敗,國債的作用也受到限制。
3.結束語
積極財政政策的大力推廣,在對我國經濟起到極大推動作用的同時,也造成很多急需解決的問題。取消積極財政政策的呼聲雖然一直不斷,但是,根據我國現階段國情,短時間內很難實現[3]。因此,我們在充分應用國債投資的同時,也應該考慮非國債投資的方法,大力增加居民消費,促進非國債投資在國債停止的情況下仍然能繼續發展下去,最終能夠形成一種合理的機制,促使消費和投資的自主擴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