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依據我國的財務管理制度,企事業單位應該進行預算管理,并在每年或項目結束后,對應收支,生成年度的決算表。本文對行政事業單位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了闡述并提出改進的對策。
關鍵詞:會計決算報表;問題;改進對策。
我國在1998年,遵照“統一設計、集中布置、一表多用、數據共享”的原則,建立了起了一套完整體系、功能強大,與公共財政制度相適應的會計決算報表,為制定統一的信息管理制度奠定了基礎。但是實際執行過程中,行政事業單位在決算報表方面也暴露出許多問題,需要改進和完善。
一、 行政事業單位在會計決算中暴露出的問題
(一)決算報表的填報項目和范圍太廣泛。
根據報表的編報要求,行政單位在決算報表方面的填報范圍是:所有位列財政年度預算的行政單位、事業單位、企業集團以及沒有列入財政年度預算但是執行行政和事業單位會計制度的其他單位。變薄的范圍中包括行政、事業單位,同時也包括納入預算編制的企業和集團;包括財政對其全額撥款的單位、差額的單位,也包括財政沒有對其撥款的自收自支、企業化的管理的事業單位和其他的單位組織。因此,在行政事業單位決算報表中,不宜存在以盈利為目的、進行自主經營的、自負盈虧的企業和集團。同時,企業和集團還要填報企業類的報表,因此造成部分數據重復填報。
(二)報表的數量過多,項目極其繁雜。
決算報表的體系由:封面、主表、附表三部分構成,各個表合計要超過50多張,不少報表、指標重復而交叉,數據冗余量很大。例如一個有財政撥款的和預算外資的單位,支出的填寫不僅按照基本支出、和項目支出、上繳上級支出、事業單位經營支出、對附屬單位補助支出等項目進行列表填寫,還要按照人員支出、日常辦公支出、對個人家庭補助支出及固定資產構建支出等進行列表,并且還要分解為財政撥款支出和預算外支出兩部分。由于某些指標之間邏輯關系不明確,增加了基層單位的編制報表的難度。
(三)報表中的實物量的指標過多,單位不統一。
這套報表中的實物量指標非常多,特別是在附表中,因為涉及到了大量的數據指標,資料來源龐雜,計量的單位不統一,因此出現錯填、漏填的情況。實物指標中,金額單位以“個”或“千”“萬”,但是指標名稱不同,如:“輛、座、千座千冊、千時、千瓦、臺”等十六個實物指標。
(四)、填報的主體不一致,信息的披露角度也不一致。
決算報表是以行政事業單位作為基本編制的,因此要從單位的角度去反應資金的來源、運用和結余等情況,由于其中摻雜了許多報表和數據,所以報財政部門或其他特殊部門作為填報對象,這要求從財政部門和主管部門反應資金的監督和監管,因此信息披露角度不一致。
(五)、數據采集的基礎不統一,部分數據可靠性差。
會計決算編制要求以行政單位事業單位會計總賬和明細賬作為基礎,因此要達到“帳表相符、帳實一致”的要求。但是現在決算報表中不少指標,沒有達到這一個要求,經過財政部門撥款的或預留外的資金,雖然是收入入賬,但是預算外資金因為沒有專門的科目反映,因此只能估計的進行填寫。
二、對行政事業單位會計決算進行改善工作的對策和建議
(一)科學合理的確定決算報表的編制范圍,并進行明確,將行政單位中沒有長期性撥款的自收自支的單位和企業集團從報表的范圍中進行去除,與財政部門預算編報范圍銜接,使信息準確有效。
(二)確保決算數據的可靠
可靠性對報表是至關重要的。并且要特別強調內部數據一致性和表外數據的協調配合,應該保證決算數據來自法定基礎資料,努力削減來源不可靠的、不容易取得的模糊統計指標,并進行審核。
(三)增強決算數據的有效性
決算數據是從基層單位中采集來的,并且經過層層的審核和匯總,最后形成了匯總的決算數據,因此要花費大量人力、物力及大量時間,因此如果沒有形成決算的數據,會造成結算工作的浪費。所以既要確保數據的真實有效,又要確保數據有用。信息表述明確、易懂、清晰。
(四)使報表的編報具有可操作性
優化決算報表的結構,避免數據的重復和交叉。因此在滿足各方面需求的基礎下,對信息進行科學的分類,使報表科學合理、邏輯清晰、簡明扼要,減少數據冗長,防止體系的過于復雜,避免錯填、漏填概率增加,保證數據真實和可靠。
(五)對決算報表進行審核
會計的決算報表審核是確認會計決算報表的規范性、真實性、一致性和準確性的工作,最終保證決算信息的質量。報表的填報單位、主管部門和財政部門要做好會計決算報表和數據資料的審查復核工作。并特別指定對錯列和隱瞞收入及沒有按照規定用途的其他支出等問題進行糾正。對于財政的專項資金收支和結余的情況,要進行重點的審查和核實。并且對于造假賬的單位和負責人要嚴格依法查處。要健全會計監督和對內部的控制制度,明確單位負責人與會計機構和人員的制約關系,為更好開展單位內部的審計工作打下基礎。并且要加強政府的監督作用,進行政府的審計和紀檢監察,這是規范經濟秩序和預防會計質量失真的重要方面。
結語:
我國的企事業但的年度會計決算表制度是對資金預算及運用的的規范體系,行政事業單位要在單位內根據本單位的發展目標和規劃,進行單位內部財務收支狀況和資金供應情況,為來年的預算編制和單位的財務管理提供數據支持和信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