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民營企業經過長足的發展,企業具有了一定的規模,在管理層次和經營業務上日趨多元化、復雜化,經營地點日趨分散化,但企業由于內部控制建設存在治理結構不完善、內部監督不到位、及員工的綜合素質不高等多種問題,導致企業的發展出現風險難以控制的現象,不利于民營企業長遠的發展。分析民營企業集團內部控制建設中的問題,采取相應的措施加強民營企業的內部管理顯得尤為重要。順應時代潮流的發展和社會的需要,建立健全的內部控制機構,完善管理體系,將民營企業做大做強。
關鍵詞:民營企業;內部控制的問題;對策;強大目標
1、民營企業集團內部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1.1企業內部控制環境問題
1.1.1法人治理結構不完善
當前的許多民營企業法人治理結構形同虛設,沒有發揮任何作用,企業所有者獨攬大權,一人掌控所有管理權限,各級職能部門只能被動接受,順著企業所有者的指揮棒轉,從而造成重大事項決策隨意性大,打亂各部門的正常運作,導致各職能部門權責不明確,對集團下屬公司的管理失控,存在給企業造成巨大損失的風險。
1.1.2內部審計獨立性不強
很多民營企業雖然建立了內部審計機構,但沒有授予內部審計機構足夠的權限,部分企業將內部審計機構歸屬于財務部門領導,對內部審計機構的獨立性難以保證,內部審計機構工作范圍嚴重受限,加上內部審計人員多由財務人員轉行,綜合素質不高,沒有發揮內部審計應有的功能與作用,成為一個中看不中用的“花瓶”。
1.1.3 沒有明確的企業文化
企業文化能對企業整體和企業成員的價值及行為取向起引導作用,并且能對企業員工的思想、心理和行為具有約束和規范作用。一個公司沒有明確的企業文化,就會導致企業員工喪失對企業的信心和認同感,具體表現為怠慢職責、自行其是、工作散漫等現象,長期下來,嚴重影響企業的穩定與發展。
1.2 企業控制活動執行問題
1.2.1 內部控制制度執行不力
企業的管理者雖然建立了完備的內部控制制度,但由于對內部控制的內涵認識不清,認為內部控制是用來管理員工的,自己不愿意受內部控制的約束,造成內控制度在執行過程中漏洞百出,職能部門怠于行使監督職能,完備的制度最終也成了一紙空文。
1.2.2 員工缺乏培訓
企業未建立起員工培訓機制,員工缺乏上崗前培訓,造成員工對內部控制不熟悉,對企業管理文化不了解,各下屬公司及職能部門根據各自的理解各行其是、步調不一致,無法形成集團整體的管理協同效應。
1.2.3 對偏離內部控制現象反應不力
企業高層管理者對經營活動中出現的偏離內部控制的現象反應遲鈍,不能作出及時反應并糾正,引發員工錯誤認識,加重各層級職能部門及員工對內部控制的懈怠程度,從而造成內部控制作用的弱化。
2、民營企業集團加強內部控制建設的對策
2.1 加強內部控制環境的管理
2.1.1 加強內部治理結構建設
企業所有者應根據企業長遠發展的需要,提升自己的治理理念,建立健全的內部治理結構,明確公司所有者、高層管理者和員工的職責,進行合理分權,充分發揮董事會的決策職能、監事會的監督職能、企業經理層的經營管理職能,三者之間形成一個有效的制約與平衡,規范決策程序,保證重大決策、重要事項實行集體決策,任何個人不得擅自改變集體決策意見。
2.1.2 發揮內部審計的作用
企業應加強內部審計工作,提高內部審計的管理層級,保證內部審計工作的獨立性,為內部審計機構配備不但懂財務還要精通企業各相關業務、有豐富經驗的人員,擴大內部審計的業務范圍,并實現內部審計由事后監督職能向事前、事中監督職能的轉變,實現對企業經營活動的全過程監控,保證內部控制目標的實現。
2.1.3 樹立良好的企業文化
發揚積極向上的企業文化,營造良好地企業氛圍,一個良好的企業文化可以激發企業員工高昂情緒和奮發進取的精神。企業的高層管理者要做到以身作則,為員工樹立良好的榜樣,引導與規范員工行為,打造企業的核心價值觀,形成整體團隊的向心力,促進企業長遠穩定與發展。
2.2 建設具有操作性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
2.2.1 營造全員受控的氛圍
企業所有者、管理層應提高對內部控制的內涵的認識,發揮領導者的主導和垂范的作用,按照內部控制的規定與要求行使自己的權責,營造無論是企業所有者、管理層還是員工都必須自覺接受“受控、受限”的角色和自覺履行控制的責任的內部控制氛圍,使內部控制貫穿決策、執行和監督的全過程,覆蓋企業的各項業務,保證內部控制不存在空白點。
2.2.2 加強員工掊訓
建立員工崗前培訓及后續培訓機制,加強對員工在內部控制制度的培訓工作,可以提高員工對內部控制制度的熟悉程度和執行力,并能有效地將企業成功的管理文化復制到集團所有下屬企業,提高集團及下屬企業的管理效率,以實現整個集團的管理協同效應。
2.2.3建立糾偏機制
建立及時迅速的糾偏機制,在經營過程中發現偏離內部控制的現象要及時作出反應,堵塞漏洞,追究有關機構或相關人員的責任,營造管理層對偏離內部控制的行為決不容忍的管理文化,提高員工對內部控制的信心。
2.5.完善內部控制評價
企業應定期或不定期對內部控制的有效性進行自我評價。在授權內部審計部門開展專門的評價活動的同時,也可以以召開討論會的形式,組織各職能部門和員工共同參與,及時發現內部控制薄弱環節及分析內部控制作用弱化的原因,發現并評估內部控制缺陷的嚴重程度,并采取針對性的措施進行完善,以保證內部控制的高度有效。
3、結語
綜上所述,根據民營企業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建立健全內部管理制約與監督體系是當前民營企業發展著重解決的事。建立制約與監督體系,可以幫助民營企業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提高企業的綜合實力,增強民營企業在國民經濟中的競爭力,將民營企業做大做強,實現強大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