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耗散結構理論及其在財務風險中的運用
(一)耗散結構的理論剖析耗散結構是指―個遠離平衡態的開放系統,通過不斷與外界交換物質、能量和信息,在外界條件變化達到某一特定閾值時,通過漲落發生突變,使系統從原有的無序的混亂狀態轉變為一種在時間、空間或功能上的新的有序狀態結構。耗散結構承認熵總是在不斷增加,但整個世界是處在一個開放的環境下,任何系統都會和外界環境進行物質和能量交換,因此,熵的變化還要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他認為,總熵變ds是由兩個部分構成的:ds=de+dis。其中,des稱為熵流,是由體系與環境之間交換物質、能量和信息引起的,它的正負是由開放體系的性質、條件不同決定的。而dis稱為熵產生,是由體系內部自發的不可逆過程產生的,它永遠不會為負值,即dis≥0。系統內外的熵交換范式如圖1所示。若內部發生可逆變化時,dis=0;若內部自發不可逆變化時,dis>0。因此,當系統從外部引入了負熵流des時,就可以抵消內部熵ids的增加,從而避免無序狀態發生甚至到達新的有序狀態。
(二)耗散結構理論在財務風險中的運用耗散結構理論在各個領域都得到了廣泛的運用。目前,經濟領域根據耗散結構提出的熵理論,引入了信息熵與管理熵的概念。信息熵用來表示系統信息量的大小,系統不確定性程度高其所包含的信息量就少。管理熵是在企業管理系統中,管理信息流在各個管理對象發生的阻力、紊流、無序及損失。同時,耗散結構的系統發展觀也被運用到企業管理和區域經濟理論的研究之中。企業系統是一個耗散結構體,企業的生存與發展要遵循開放非平衡的原則,積極從外部引入先進的技術和思想,在業務經營上體現重點,采用差別化、層次化的人力資源管理,適時地改革創新實現企業質的飛躍。在企業的兼并與重組上同樣要做好協調工作,避免企業在重新組合后無序狀態的上升。因此,耗散結構理論在許多學科中的應用及其科學方法論的啟示已成為不可否認的事實,筆者認為它對財務風險管理的研究也有很大的意義。
企業財務風險是指在各項財務活動過程中,由于各種難以預料或控制的因素影響,財務狀況具有不確定性,從而使企業有蒙受損失的可能。企業財務是一個開放的非平衡系統,存在著非線形的漲落,它滿足耗散結構的形成條件,是一個耗散結構體。企業財務的正常經營狀態是該耗散結構體處于有序狀態的表現,在其生存和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受到來自內部和外部各種不利因素的影響,可能威脅到企業財務的正常活動,降低企業財務的運行效率,甚至使企業財務失去部分或全部功能,發生企業財務風險。因此。可以說企業財務風險是企業財務系統從有序狀態最終發展到無序狀態的表現形式。而耗散結構理論的系統發展觀主要探討的是耗散結構系統如何從無序走向有序的過程,因而,運用耗散結構理論研究企業財務風險的形成機理具有可行性。
二、企業財務系統的耗散結構分析
(一)企業財務系統是一個開放系統企業系統是一個包含大量元素的開放系統。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每一個企業都是一個開放系統,不斷地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能量和信息交換。對于一個企業而言,最基本的就是“投入――產出”,一方面是原材料的購進,能源的持續輸入,另一方面通過加工后形成產品,在市場上盡快地銷售以使資金很快的回收。這是企業和外界環境之間物質能量的交換。在企業系統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能量和信息交換的同時,必然伴隨著財務信息的輸入與輸出。因此,企業財務系統作為企業系統的一個核心子系統,同樣也是一個開放系統。
(二)財務系統處于遠離平衡態企業的財務系統涉及許多不同的利益相關者,這些利益相關者由于各自所擁有的資源不同、信息不同,因而對企業就有不同的期望。由于這些利益相關者力量對比的不同,企業的財務系統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條件下,只能滿足個別的利益相關者的要求,而且程度也是不同的,不可能達到滿足所有利益相關者期望的平衡狀態。因此,財務系統永遠都是處于利益相關者利益沖突中的非平衡態。
(三)財務系統中存在著非線性作用機制企業的籌資、投資和股利分配決策都不是孤立的,它們之間是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通過相互之間的藕合顯示出整合效應,而不僅僅是簡單的線性疊加,保證了企業目標和財務目標的實現。從財務關系來看,財務系統的利益相關者之間也存在著非線性相互作用。財務系統能否實現既定目標,取決于其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博弈。在這種博弈中。利益相關者既相互聯系又相互制約,顯示出一種整合效應,決定著企業財務的目標、政策與策略。財務系統中的這種內部各要素之間的非線性作用機制正是財務耗散結構形成的內在機理。
(四)財務活動存在有規律的波動和無規律的隨機擾動企業發展呈現一定的規律性,與此相適應。企業的財務活動也呈現出有規律的波動。這種有規律的波動表面看來是一種良好的現象,但時間長了,企業就會墨守成規,失去創新的動力,從而抑制企業發展。所以,財務系統出現無規律的隨機擾動反而是一件好事。這種無規律的隨機擾動可能是企業管理創新所引起的,也可能是由技術變革所引起的。不管怎樣,都會使企業財務系統脫離原來的狀態或運行軌道,而且如果創新或變革的影響通過財務系統的內部機制被逐漸反饋放大,就會形成一種“巨漲落”,使企業財務系統的結構發生質的改變,從僵死的平衡躍遷到一種新的有序狀態,也即耗散結構的出現。
三、企業三維財務風險機理分析
(一)界殼論視角下的企業財務系統三維結構特性本文將界殼論思想引入耗散結構理論中,從而為企業三維財務風險找到了理論基石。界殼論認為系統是由若干相互作用的部分組成的復合體,與系統相鄰并與之依附的部分稱為環境或者外界,分隔系統與環境的叫系統的周界。無論從系統向環境,或是從環境向系統的物質、能量、信息的傳輸,都必須經過這一周界。如果系統的周界具有衛護系統生存發展和促進系統與環境間物質、能量、信息交換的作用,則這樣的周界稱之為界殼。從結構上講,界殼由界壁(w)和界門或通道(P)組成。界壁起著衛護系統和環境的生存與發展的作用,或者說限制系統內和環境間物質、能量的任意交換,保持系統的相對穩定性;界門(P)是指系統和環境間物質、能量和信息的交換通道。界殼結構示意圖如圖2所示。
企業利益相關者是指那些向企業貢獻了專用性物質資本、人力資本、市場資本或社會公共資本的組織或個人,如股東、經營者、債權人、員工、政府、社區等。利益相關者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基本保障,具備了成為企業界殼的基本特性:(1)利益相關者具備界殼的普遍性。利益相關者存在于企業系統中,作為企業系統不可缺少
的組成部分,只要企業存在,利益相關者就一定存在。(2)利益相關者具備了界殼的空間特性。利益相關者位于企業系統的周界,是與外部環境鄰接的系統外圍部分,處于系統的特殊位置上,這就決定了它的特殊性。(3)利益相關者具備了界殼的約束性。由于利益相關者存在,不管由外部環境到企業系統或企業系統到外部環境都必須經過利益相關者這一界殼,通過利益相關者來衛護企業系統。外部環境并不是直接影響企業財務狀況的,而是通過影響利益相關者,進而影響企業的經營狀況,最終導致企業的財務狀況出現周期性波動。(4)利益相關者具備了界殼的中介性。企業財務系統與外界物質、能量和信息的交換都要通過利益相關者才能實現,這就使利益相關者具有了界殼的中介性。因此,利益相關者滿足系統界殼的形成條件,是一個企業財務系統的界殼。
根據耗散結構和界殼論的分析,企業財務系統是一個包括系統內部、系統外部環境以及利益相關者界殼的三維結構(如圖3)。
(二)企業三維財務風險的形成機理既然企業財務是一個三維結構系統,那么企業財務風險因素就具有三維特性(如圖4)。
(1)企業內在的脆弱性導致內部熵增是企業財務風險的根源。在任何系統的內部,能量始終在不斷退化,無效能量逐漸增大,即熵總是朝著增大的方向運行(dis≥0),系統混沌狀態不斷上升。因此,內部熵的增加是系統最終走向無序狀態的根源。在企業財務系統中,內部熵的增加主要是由其企業內在的脆弱性引起的,這種企業內在缺陷是伴隨著企業的產生而產生,并不能依靠自身的發展完全消除,而只能暫時利用良好的經營業績來掩蓋,而外界的一切因素也都只是激化這種內在的脆弱性,通過其放大顯現而最終導致企業財務危機。因此,可以說企業內在的脆弱性是企業財務風險發生的根源。
(2)企業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引入正熵流是企業財務風險的外部條件。從耗散結構理論可知,當系統處于開放的非平衡態時,可以從外部引入熵流des抵消內部熵dis的增加,des可以為正也可以為負,因此能使系統無序狀態顯現出來即ds=de+dis>0,有兩種可能:第一,當des≥0時,反而會加速系統的無序;第二,當des≤0,若|des|>dis,便可以抵消內部熵的增加,但能否避免系統的無序就只取決于它相對內部熵增加的大小,如果負熵流不夠大,不能完全抵消內部熵的增加,這樣只能減緩系統走向無序的速度。無論從外部環境引入的是正熵流還是負熵流不足,隨著時間的推移,都會漸漸通過激化固有的企業財務內在脆弱性,使企業財務風險顯現出來。
(3)利益相關者作為企業財務系統的界殼,不能有效地限制系統內和環境間物質、能量的任意交換,導致外部環境正熵的大量流入,加速了財務系統的不確定性;或者未能積極促進系統和環境間物質、能量和信息的交換。導致外界引入的負熵不足以抵消內部負熵的增加。利益相關者決定著外部環境對系統內部的影響程度,即熵流的大小。企業和利益相關者的沖突性導致了利益相關者界殼功能的降低,加劇了企業財務狀況的無序化。企業只有達到與客戶利益上的共鳴和協同,才能贏得利益相關者的信賴,才能有效抵御外部環境變遷所帶來的企業財務危機。否則,當外部環境惡化,系統外部產生正熵流。會導致供應商原材料的價格上漲,顧客的購買能力下降,投資者的投資意愿低迷,債權人的貸款利率和政府的稅率上調;或者,當外部環境良好時,由于利益相關者和企業間的利益沖突,減少了這種負熵流的流入,從而影響到企業內部經營狀況,最終導致財務風險的產生。
因此,企業財務系統內部的熵增加是由于企業內部脆弱性引起的,企業財務外部的熵流是由企業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決定的,最后,利益相關者在企業財務風險中起到關鍵作用。企業與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利益沖突性,導致了利益相關者界殼功能的降低,加速了財務系統的不確定性。
根據企業財務風險形成的機理,本文把企業內部脆弱性引起的財務風險定義為財務資源配置風險,把企業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引起的財務風險定義為財務環境適應風險,把企業利益相關者沖突性引起的財務風險定義為財務利益協同風險。當然,導致企業財務風險的三個因素和企業財務風險的三個維度之間并不具有直接相關性,它們之間相互影響,共同作用于企業的三維財務風險(如圖5)。
耗散結構理論試圖把必要性與偶然性、生物學和物理學、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重新結合在一起,是當今科學歷史性轉折的一個標志。它體現了唯物辯證法的基本特征。本文從耗散結構的視角分析企業三維財務風險的形成機理具有很重要的方法論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