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人妻伦一二三区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久久精品AⅤ无码中文字字幕重口-欧美成人在线视频

免費咨詢電話:400 180 8892

您的購物車還沒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將 1 件商品添加到購物車

去購物車結算>>  繼續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是: 首頁 > 免費論文 > 會計論文 > “孔融讓梨我不讓”之經濟學思考

“孔融讓梨我不讓”之經濟學思考

孔融讓梨;制度設計;經濟行為
  在小學一年級語文考試中,上海一名小學生在回答“如果你是孔融,你會怎么做?”題目時稱“我不會讓梨”,被老師打了大大的叉。該名學生表示,4歲的孔融不會這樣做,所以才這樣寫答案,并堅信自己沒有答錯。
  作為成人我們暫且不去評論孩子的答案,因為面對這個問題無論孩子選擇“讓”還是“不讓”都僅僅是孩子的一個選擇,大人不要做過多的指責。關于這個問題讓我們首先來說明一下這個故事,這是中國千百年來流傳的一個道德教育故事,講的是我國古代東漢文學家孔融的真實故事,教育人們凡事應該懂得謙讓的禮儀。《三字經》中“融四歲,能讓梨”即出于此。
  故事的大概意思是,孔融小時候聰明好學,才思敏捷,大家都夸他是奇童。4歲時,他已能背誦許多詩賦,并且懂得禮節,父母親非常喜愛他。一天,父親的朋友帶了一盤梨子,給孔融兄弟們吃。父親叫孔融分梨,孔融挑了個最小的梨子,其余按照長幼順序分給兄弟。孔融說:“我年紀小,應該吃小的梨,大梨該給哥哥們。”父親聽后十分驚喜,又問:“那弟弟也比你小啊?” 孔融說:“因為弟弟比我小,所以我也應該讓著他。”孔融讓梨的故事,很快傳遍了中華大地,小孔融也成了許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從故事中我們看到孔融在掌握資源分配權的時候本來可以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行為即自己占有最大的那個,把小的留給別人。但是他卻選擇了把最小的留給自己,把大的分給了別人。孔融讓梨的這個故事如果擴展到經濟生活中,就會發現一個人的經濟行為按照后果對人對己、有利有害來區分會有四種選擇即:利人利己、損人不利己、損己利人和損人利己。(如下表)
  “孔融讓梨”在經濟生活中的反映表
  從道德的價值觀點來看“利人的行為”都是合乎道德的,尤其為了別人的利益讓出自己的利益就更加值得稱頌,而“損人的行為”來看都是不道德的,尤其是為了自己的利益損害別人的利益就更為人所唾棄。如果單純從道德的角度我們基本上能夠做出決定,應該提倡“損己利人”的事情,堅決抵制“損人利己和損人不利己”的事情。但是不要忘記我們還有另外一種選擇就是“利人利己”。
  回顧中國近現代史,尤其在“文革”時期,為了要求普通老百姓放棄自己的基本權利,從而可以不受制約、為所欲為地實現某些目的,用自以為是的理想,把反對私心提高到不容置疑的高度,當時最流行的口號就是“毫不利己,專門利人”但是我們知道這個命題在邏輯上是說不通的,首先如果大家都不利己,把利益提供給比人去享受,至少應該有一個人不去這樣做,這樣所有的利益都歸他,如果他也奉行損己利人那么利益只好“出口”到國外。但是我們在鼓勵別人“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時候實際上也在鼓勵接受利益的人成為“損人利己”的人。過去我們一度認為人如果完全拋棄了私心就可以實現共產主義的大同社會,在這個信念的指引下全中國從上到下,從中央到地方,都去按照這個行為準則去做事情。全國人民甘愿犧牲自己的利益和權利,無私奉獻,艱苦奮斗,可是經過多年的努力,我們得到的結果卻是理想距離我們越來越遠,全國人民過上了吃不飽、穿不上、甚至到了經濟面臨全面崩潰的邊緣。
  好在我們及時的覺醒了,在1978年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上我們國家做出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從三十年的改革開放成果中我們可以看出倒是有點講究私心的市場經濟救了中國。縱觀中國改革開放取得的成績就會發現,土地還是那個土地,人還是那個人,就是因為制度發生了變化卻取得了非同反響的成績,中國30多年的經濟高速增長充分說明:資本、勞動、科技進步這些經濟增長的因素如果缺乏了動員它們或者激勵它們的制度安排,就不可能發揮很好的作用。
  目前中國的改革進入了深水區,有很多人提出各種各樣的想法,其中既有“做蛋糕”和“分蛋糕”的爭論,也有到頂層設計的呼聲。但是從我們的社會發展來看,要想在經濟上取得比較大的成功則必須進行必要的制度設計,讓我們再回到剛才那個“孔融讓梨”的故事,如果孔融只是按照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去處理問題,必然會出現別人的利益減少的風險。我們這個社會既要鼓勵孔融那種“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高尚品格,又要保證不讓老實人吃虧,而且要讓老實人最終獲取比較大的利益才行。這就一定要有制度的保障,改變原來的游戲規則,讓孔融來把所有梨分成比較均等的份數,但是要讓他自己最后才能拿梨。這樣既能保證孔融自己的利益,又能照顧到其他人的利益。
  以小見大地考慮問題,就可以深刻的認識到現在經濟體制改革不能只在理想化的模式中進行,要讓人認識到除了“毫不利己專門利人”可以選擇外,更可以選擇“利己利人”。這就需要制度層面的改革,對于那些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人,我們要給他們提供優厚的保障,不讓老實人吃虧;要嚴厲懲處那些損人利己的人;更要鼓勵那些利人利己的人,在制度上保證他們的合法權益,只要他們的行為在不損害別人利益的前提下能改善自己的利益,這就能實現經濟學所說“帕累托改進”進而可以實現全社會的“帕累托最優”。所以當那個孩子高聲喊出:“我不讓”的時候,大家不要認為這個孩子不是一個好孩子,而是告訴孩子在面對利益的時候應該怎么樣去取得利益,既能實現自己的利益,又能照顧到別人的利益。這樣社會才能最終的進步!

服務熱線

400 180 8892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