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引言
經濟的健康運行,企業的健康發展,都離不開會計監督。會計失真的案例比比皆是,如何規范保證會計行為、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督促企業的合法經營,正是會計監督所要研究的重點內容。
二、會計監督
1、概念
會計監督是根據國家的法律法規、財經規律等,為了保證會計信息適量,防范會計信息失真而對企業的經濟活動進行監督的一種行為。
2、主體
對企業的經濟活動能產生影響的都可以會計監督的主體。狹義的主題,是企業內部的會計人員;廣義的主體,是內部組織人員、會計人員,以及外部政府,社會利益相關者。
3、客體
客體是企業的組織機構、人力資源、經濟行為。
4、目標
根據客體不同,會計監督的目標也不同。廣義會計監督的目標是滿足公司治理的需要;狹義的會計監督目標是保證會計信息質量。
5、分類
按執行時間分為事前監督、事中監督、事后監督;按要求不同分為政策性監督與技術性監督。
6、內容
會計監督的內容是企業的各種涉及資金、財務的經濟活動,具體包括:(1)企業的各種財務資料,如會計憑證、賬簿、報表等,目的是保證會計資料的真實、準確、可靠、合規。(2)企業的資產,包括現金、存款、固定資產、長期投資等,目的是保證財產安全,以及被合理使用。(3)財務的各種收支活動,目的是保證收支活動符合財經法規、真實合理。(4)企業的各種經濟合同、財務預測、預算、計劃,以及其他重要的管理活動,目的是確保各種經營管理活動的科學、有效。(5)發生的各種成本費用,目的是實現凈利效益的最大化。(6)企業事后利益分配環節,是否按時繳稅,利益分配是否合理等等。
7、方式
不同的監督主體,監督方式也不同,下面從廣義監督的角度介紹:(1)內部會計人員,對會計信息進行日常直接監督,主要是通過稽核制度。(2)企業其他人員,采用直接監督和間接監督的方式。直接監督采用質詢、抽檢的方式,間接監督是對各部門預算執行情況進行核查,或者通過內部審計部門或者外部審計對企業內部會計信息進行監督。(3)權益所有者,主要依賴于公司治理進行直接與間接監督。直接方式是定期監督,如在股東大會上直接對企業會計信息進行質詢。間接方式是通過監事會進行日常監督,或者委托外部審計機構對企業會計信息進行定期監督。(4)債權人,直接監督方式選擇質詢和實地考察,間接監督方式可委托外部審計。(5)政府,在一定時期才對企業進行監督,多數是間接監督方式。
三、會計監督的重要性
1、有利于維護國家財經法規
無規矩不成方圓。任何組織結構,運行良好的依據的正是符合國家的行政法規、法律條文。而企業更是在國家法律規范、財經法規的約束下健康經營的。會計監督是依據國家的法律規范、財經法規,對企業的各種經濟活動的合法性、真實性、準確性進行的檢查,防范與督促企業的合規經營,從而保重企業的健康運營,實現經濟效益、保證財產安全,保護利益相關者的權益。
2、保證會計信息的質量
經濟的發展,帶來的越來越多人為干預,人為操縱經濟行為,進而會計失真的現象越來越嚴重,極大地危害了利益相關者的權益。根據信息經濟學理論,會計信息就是一種非對稱的信息,是一些人擁有而另外一些人不擁有的信息。這種會計信息不對稱,導致了會計失真,會計造假。會計信息失真的案例比比皆是,例如早期的銀廣夏、藍田、美國安然事件,到近期的法國興業銀行舞弊案。歸根結底,是企業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導致的結果。內部監督的應用,可以督促經營者披露真實、可靠的會計信息,避免人為選擇性的披露。通過內部監督,可以有效監督經營者的行為,而經營者又制約著企業的會計和審計,因此,內部監督的執行可以保證會計信息的質量,為外部使用者提供可靠的信息數據。
3、有利于完善公司治理體系
會計監督可以客觀地評價企業經營者的工作業績,從而進行相應的獎懲措施。這樣有利于公司的績效考核,也能激勵經營者積極性,更加努力的工作。公司的法人治理結構一直是公司制的核心。而最理想的法人治理結構模式是:股東大會能夠代表企業的所有者擁有企業的最終控制權;董事會維護出資者的權益,并對股東大會負責,對企業的重大經營決策和經營人的業績進行績效考核與評價;企業監事會能夠有效地監督企業的董事會、經營人和財務部門的行為。通過會計監督,可以督促經營人準確落實董事會的經營決策,可以督促各部門為財務部提供真實、可靠的會計信息,可以督促企業按照國家的法律、法規正常經營,可以協調內外部的經濟利益關系。如此,監事會能夠有效監督企業行為,董事會的決策得以有效貫徹,經理人的行為有效監督和激勵,股東大會的權益才能得以有效維護。而通過內部監督,引入外部董事、外部監事,健全職代會民主監督制度,可以強化董事會和監事會對經營者行為的控制,健全對經營者的績效考核,監督與激勵機制并用,減輕“內部人控制”的現象。
4、“內部人控制”現象
內部人控制現象在我國公司制企業中廣泛存在,尤其股份制企業。現代企業,控制權與經營權分離,從而企業所有者與經營者的利益不一致,經營者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利用內部人身份掌握企業的籌資權、投資權、現金流動等為自己謀求利益,而所有者不參與企業的日常經營,很難對其監督,就出現了“內部人控制”現象。很多上市公司中,董事長與總經理同時由一人兼任,董事會實際控制在經營人的手里,這種“內部人控制”現象,相繼引起經營者短期行為、過度的職務消費、低效投資等行為,這都削弱了所有者的權益,增加了代理成本。
5、促進廉政建設
在經濟領域中,普遍存在腐敗受賄現象,這種行為與異常的經濟活動、違規的經濟行為、虛假的經濟資料密不可分。而各種經濟行為的發生又都是通過會計賬目的記錄反映的,會計監督正事監督會計行為得有效手段之一。因此,通過會計監督,提前對異常的資金行為進行控制,有效降低違規的經濟行為,從而控制腐敗現象,促進廉政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