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國公司 研發本土化 擠出效應
20世紀90年代中期,跨國公司繼生產大規模向我國轉移后開始在我國進行研發投資,其后得到穩步發展。自全球金融危機后,在中國良好的經濟運行、巨大的市場潛力以及不斷完善的創新環境等多重因素影響下,更是刺激跨國公司把研發目光轉向中國,其建立研發中心地數量和層次均出現顯著的增長態勢,研發本土化趨勢亦越來越明顯。
一、跨國公司在華研發本土化的現狀
第一,跨國公司在華研發機構的地位開始明顯升級。以前的跨國公司在華研發中心以兩類研發為主,一類主要負責為本地生產或銷售提供技術指導、維修服務和產品測試等技術支持型研發,一類主要是在母國核心技術的基礎上進行面向中國市場的產品適應性開發。而近期跨國公司在華研發中心的地位開始向技術跟蹤型和全球研發中心型轉換,全面關注中國新技術的發展動向,并開始獨立開發面向中國市場的產品, 還將研發成果推向全球。
第二,跨國公司在華設立研發機構的主要以外商獨資和控股為主。據統計,在我國設立研發機構的跨國公司,其外資控股的企業比例較大,占53%左右,其次是外商獨資企業,約占24%左右,而中方控股企業只占13%左右。而且越是技術先進的跨國企業,越是傾向于采用獨資的方式設立研發機構,這不僅可以降低技術擴散和溢出風險,同時跨國公司可以自主管理,加強保護知識產權,根據市場情況及戰略決策來調整研發方向。
第三,跨國公司在華研發的區域和行業進一步集中。從區域上看,跨國公司研發機構高度集中于北京、上海、廣州等中心城市,這些城市不僅有良好人才資源,科技創新環境,在金融、交通、航運、通信等方面也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對于跨國公司而言,這些區域既有連接世界的輻射功能,又與其生產基地和客戶群也比較接近。從行業上看,跨國公司在華主要集中于計算機、電子通訊、醫藥、化工、汽車、生物和新材料等技術密集型行業行業上,這些行業是跨國公司在中國市場競爭激烈的行業。
二、跨國公司在華研發本土化的擠出效應
1、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我國本土的技術創新。為了維持自身的技術壟斷優勢,跨國公司牢牢控制在華研發活動,嚴防核心技術外溢,這必將加大中國企業對其技術依賴程度,從而喪失自主研發的主動性。同時,也進一步拉大我國與跨國公司之間的技術差距,造成我國對先進技術消化吸收困難,不利于我國技術創新能力的提高。在一些與跨國公司合資合作的研發機構中,一些原有的國內研發因不符合跨國公司的戰略目標而被終止,阻礙我國技術的獨立發展。另外在合作中也會面臨國內的一些關鍵技術流失的風險,造成技術的逆向擴散。
2、加速了跨國公司對中國市場的壟斷。跨國公司對華大規模研發投資的主要動機是為了占領我國廣闊的市場。為了實現這一目標,跨國公司改變了以前在母國核心技術的基礎上進行面向中國市場的簡單產品適應性開發,開始獨立開發面向中國市場的產品,擴大了其在華的市場份額,并利用其在中國取得的創新成果影響和推動中國相關政策和技術標準體系的制定,從而建立從研發到生產乃至到市場壟斷,對本土企業市場造成一定擠壓。
3、搶占我國的研發資源。跨國公司在華設立研發機構的重要動機之一是充分利用中國研發資源,以降低研發成本。這必然要占用我國大量的研發資源,降低我國企業研發資源的可獲得性。一方面,跨國公司憑借良好的待遇和工作環境,吸引大量優秀的高科技人才包括國內企業、科研院所的技術骨干。另一方面,由于跨國公司對我國研發資源的擠占,使得國內的研究力量遭受很大損失,研發成本上升,部分研發工作失去資源支持而被迫減弱甚至取消,大大削弱了國內企業的科研力量。
三、對策與建議
跨國公司在東道國的研發投資都是為跨國公司本身的發展服務的,不會主動地考慮東道國的利益。因此,對于跨國公司研發的本土化趨勢以及它們在中國投資的特點,我國要想從跨國公司的研發投資中獲得收益,必須采取一些主動的政策加以應對。
1、政府應創造良好的國內技術創新的環境,提升我國企業的創新能力。政府應增加研發的財政支持力度,通過實施企業研發退稅補貼、促進科研成果產業化以及制定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規劃等政策手段,改善企業技術創新環境,增強我國企業技術創新動力。同時,通過嚴格的反壟斷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等政策措施,在跨國公司之間、跨國公司與國內企業之間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提高競爭強度,促使跨國公司在競爭壓力下對其轉讓技術形成“擠壓效應”,增強對我國企業的技術溢出效應。
2、鼓勵我國企業“走出去”,到海外設立研發機構。我國企業研發活動不僅僅是在本企業內部進行,而應該積極地走出去,充分利用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外部資源。當今歐美日等發達國家的技術研發代表了世界科技的最高水平和發展方向,我國企業通過并購等方式在這些發達地區建立自己的研發機構,既可以直接利用當地的資源,又可以及時獲取國際技術發展的最新信息,跟蹤和監視本行業技術發展的新動向。
3、組建國內企業戰略聯盟,加強與跨國公司的合作。目前,我國有些行業內的企業競爭力較弱,很難與跨國公司相抗衡。因此,國內企業可以考慮通過實行聯盟等方式建立企業戰略聯盟增強自身實力,并對產業鏈中的企業進行全面整合,使各企業最大限度地發揮自身的核心優勢,加入到跨國公司的上游、下游產業鏈中,在與跨國公司的合作中促使其技術溢出,不斷提高自身的技術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