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過“十一五”期間的快速發展,職業教育在新的歷史階段將面臨著新的挑戰——即加強職業教育專業建設,提高職業教育吸引力。根據國家中長期教育發展規劃的指導思想,《海南省教育事業“十二五”規劃》明確指出要實施職業教育專業建設和辦學模式創新工程。本文在海南建設國際旅游島的背景下,以三亞職業教育為例,對職業教育專業建設提出三點思考建議:
一、打造特色:職業教育專業資源的國際化重組
(一)職業教育專業國際化與城市國際化的良性互動
職業教育專業建設的特色應當體現在哪里?隨著新一輪國際化辦學浪潮的沖擊,職業教育國際化的高度與視野日益改變著我們的職教觀念,也日益推動職業院校專業設置的布局與全球化的國際教育環境相融合。三亞的城市定位以及其在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中的標桿作用,決定著這個城市在經濟發展模式上的國際化選擇。硬件建設上,三亞已經建成如亞龍灣國家旅游度假區、天涯海角游覽區、南山文化旅游區等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旅游景點。三亞國際化的旅游環境軟環境也在逐步改善。三亞將加快旅游要素國際化改造,進一步完善旅游公共服務體系,加快“天涯通”旅游信息服務體系建設,推動建立旅游誠信商家聯盟,繼續實施品質服務計劃。作為全國唯一的國際熱帶濱海旅游城市,三亞的國際化程度已經可見一斑:三亞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部門數據表明,2010年在三亞工作的外國人有970多人次,比上年增長56.7%,主要從事與旅游相關的服務行業如酒店、旅行社等工作。
三亞的職業教育應利用三亞城市國際化發展的契機,擯棄傳統的封閉式的地域觀,建立開放式的整體觀、全球觀,為此,職業院校的專業建設必須在一個國際化的教育平臺上進行全方位的重組整合。具體而言,盡可能廣泛的開展國際合作辦學,緊密跟蹤城市產業發展的布局,建設新的專業或專業方向。一是主動參與乃至積極舉辦國際性的職業教育論壇或研討會,擴大與國外同類院校、相關企業及科研院所的交流和合作,博采眾長,獨樹一幟。二是積極探索高職留學生教育,推進國外人才引進工作,打破單一聘請外籍語言教師的模式,注聘請不同專業和行業的外籍人才,提高專業建設水平。三是繼續選派教師出國培訓,進一步在提高目的性、針對性和培訓效果上下工夫。同時,注意選派優秀的管理人員出國考察、培訓,學習和借鑒發達國家職業教育的先進理念,更新觀念,拓寬思路,全面提高辦學水平。
(二)三亞職業教育專業建設國際化個案分析
以海南大學三亞學院為例,為了圍繞國際化的特點,該校旅游管理專業2011年新增三個專業方向:體育競猜管理,親水運動管理,國際旅游管理方向。會計學增加了一個注冊會計方向,國際經濟與貿易增加了國際金融方向,財務管理增加公司金融方向。工程管理增加了一個不動產管理方向。社會學專業,新增通訊工程的海洋通訊專業方向。新增城市規劃專業和物流管理專業兩個專業。這些專業的設置和建設緊跟三亞經濟社會發展的步伐,把準了職業教育與區域發展聯動的脈搏,形成了自身專業建設的特色,推進了三亞職業教育國際化的進程。
二、增強活力:建立職業教育專業辦學的開放型模式
國家發展職業教育的其中一個重要的戰略思維是要調動行業企業的積極性,因此,建立職業教育專業辦學的開放型模式是增強職業教育辦學的活力必然之選。
(一)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開放型模式
職業教育的專業學歷與職業資格證書及職業培訓證書應相互促進,相互依存。職業院校專業辦學應主動適應勞動市場的人才需求,專業學歷與職業資格證書及職業培訓證書相互促進,相互依存,同時也反映了職業院校教育功能的轉變。學生的經驗和經歷在工作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非學歷的職業資格證書和職業培訓證書更受重視。以三亞市為例,三亞教育行政部門與職業院校應主動積極地將職業培訓納入學校的正常教學范圍,探索職業教育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結合的途徑和辦法,建立開放型的辦學體制和學歷與培訓并重的辦學模式。海南省三亞技工學校/海南三亞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在這方面積極探索,創新人才培養培養模式,取得良好的效果。該校自2009年起,與北京、廣州及三亞城市學院等五所院校聯合辦學,與省內34家企業簽署就業協議,與三亞萬豪度假酒店、紅樹林度假酒店等12家企業簽訂“訂單式培養”協議,招收“訂單培養”人才,學生按規定修完所學課程且成績合格,學校頒發海南省三亞技工學校畢業證書和海南三亞中等職業技術畢業證書,同時可取得相應專業中級職業資格證書。創新人才培養模式,職業院校還可以廣泛開展職業培訓和技能鑒定,擴大規模,努力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多種服務。如三亞航空旅游職業學院民航運輸系2008年8月就獲得中國航協授權,成為航空運輸線銷售代理中級培訓機構,可培訓國內/國際客運、國內/國際貨運的崗位資格證書。
(二)職業教育專業設置和建設的開放型模式
職業教育以培養高素質技能型、應用型人才為目標,其專業設置有別于本科教育,不能按學科領域來設置專業,而應當按照技術、服務、工程的崗位來設置專業,社會崗位的需要是專業設置的基本前提。職業教育的專業性質決定其辦學模式的開放性。《海南省教育事業“十二五”規劃》提出職業教育在“十二五”期間專業建設的具體意見是“調動行業企業辦學積極性。推進辦學模式創新和教育教學改革創新,推行校企一體化辦學模式,深化“三段式”、集團化辦學。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增強職業教育吸引力。”職業院校應加強對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走勢和國家地方產業政策的研究,及時準確的把握專業設置的各類信息,加強與政府人力資源服務部門和企業的溝通交流,收集企業人才需求信息,在專業設置上,重點考慮以職業崗位群為依據,以行業定位為主導,以技術含量為參數;在專業課程設置上,高職院校可以聯合行業、企業和當地政府,共同探討職業教育專業課程設置方案。職業院校還可以依托行業優勢建設學校實訓就業基地,吸引企業關注、參與,激勵教師、學生通過實習實訓,提高專業技能,獲得就業崗位。如三亞航空旅游職業學院依托海航集團所屬各企業單位和集團在行業內的優勢,建有海南航空、天津航空、香港航空、深圳航空、三亞鳳凰國際機場、海口美蘭國際機場等百余個學生實訓就業基地。
(三)職業教育專業管理與質量評價的開放型模式
職業教育專業教育教學管理和質量評價的開放型模式,其內涵應包含學校專業教學管理和質量評價,也應包含企業對專業辦學和育人績效的質量評價。根據這一理念可以建立立體交叉式的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體系,這一體系可以包含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思想道德素質、業務素質、文化素質和身心素質等評價要素,在這些評價要素當中,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可由教務處和各系部組織考核,而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業務素質、文化素質和身心素質則可以通過學生處校團委協同企業共同評價,學生頂崗實習、校內實訓、部分專業課實踐環節、畢業設計和綜合素質培養、技能比賽等,這些內容的考核,可以通過校企聯合的考核方式進行,學生實習實訓環節企業評價應占有相當的比重。
三、適應變化:形成職業教育專業建設的前瞻性預警機制
(一)適應國家職業教育發展規劃的前瞻性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明確指出要加快發展面向農村的職業教育。“把加強職業教育作為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強化職業教育資源的統籌協調和綜合利用,推進城鄉、區域合作,增強服務“三農”能力。加強涉農專業建設,加大培養適應農業和農村發展需要的專業人才力度”。目前,三亞職業教育的涉農專業還比較少,專業建設水平不高。三亞市崖城鎮是海南省乃至全國重要的冬季瓜菜種植和集散地,但多種因素影響該鎮建成全國重要的熱帶高效農業產業基地,其中,現代農業種植和營銷人才缺乏是原因之一。三亞職業教育專業建設應瞄準這一市場需求,緊跟國家教育發展導向,加大力度建設涉農專業。
(二)適應地區經濟結構改革變化的前瞻性
從超前應對經濟結構的變革考慮,職業院校專業設置的調整,必須主動適應地區經濟結構性改革所引起的職業資格的動態變化。專業設置和調整要跟蹤職業發展的總體趨勢,并積極跟進,建立一套適應機制和運行控制機制,
近年來,支撐三亞經濟的三駕馬車是旅游業、房地產業和固定資產投資。三亞旅游業雖逐年穩步增長,但行業本身受外界環境影響較大,如疫情到來時,完全可致全行業癱瘓;房地產和固定資產投資則受宏觀調控影響較大,政策打個噴嚏,行業就重感冒。因此,產業結構亟需調整,以此實現三亞的經濟轉型。可以預見的是,在經濟發展模式上,文化產業、現代服務業是未來三亞重點發展的產業。近五六年時間里,三亞傾心構筑起的城市名片、城市精神、天涯文化這三大“文化品牌”,已彰顯出獨特的城市魅力。此外,三亞還積極培育促進總部經濟發展,在三亞進行工商和稅務注冊的各類國際性、全國性和大區域性總部以及管理中心、研發中心、采購中心、物流中心、財務中心、投資中心和營銷中心等職能性總部對象(不包括政策性國有企業),稅收匯繳在三亞市。在城市發展定位上,三亞走的是“以城帶鄉、以旅促農、城鄉互動、協調發展”的發展模式,有別于多數城市以工業化帶動城鎮化的發展模式,是具有開創性的專業化旅游城市發展道路。三亞職業學校設置專業既要考慮現實生產的需要,還要考慮三亞經濟結構、產業結構的近期和較長遠的需要,注意設置行業發展需要高新技術應用的專業,最少應該考慮三年之后的社會、生產、科技發展的需要。為此,必須做好行業人才需求調查和預測,改造老專業,增設新專業。專業面寬,適應性強。在寬專業基礎上,再分流專門化,將大專業小專門化,專業面寬窄并存比較符合發展需要。
(三)適應應用型人才知識、技能、素質結構變化的前瞻性
在教學過程中,對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應著眼于學生應用創新思維的培養,著眼于學習的主動自我更新。例如指導學生做實驗實習課,應該改變普遍的指導性實驗實習為設計性實驗實習。指導性實驗實習通常都是教師、實驗員照實驗實習指導的要求準備好實驗儀器、試劑等,學生按照實驗實習指導操作、記錄、寫實驗實習報告。而設計性實驗實習,則應由教師先向學生提示目的、方法,由學生自行設計實驗實習方案,確定目的、方法、步驟、設想結果,自行組織操作、記錄分析。教師指導學生的上述活動,解決實驗實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提示實驗實習結果的處理與分析。最后改變回答式實驗實習報告為論文式報告。在整個實驗實習過程中體現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關系。啟迪思維,培養學生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科學試驗和創新能力。
四、結語
總之,職業教育的專業建設不同于以學科建設為本位的本科專業教育,職業教育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關系最為緊密,因此,其專業建設體現了鮮明的時代性和地域性。三亞職業教育專業建設的關鍵應抓住三點:著手職業教育資源的國際化重組,打造職業教育特色;形成職業教育專業辦學的開放型模式,增強職業教育活力;建立職業教育專業調整的前瞻性預警機制,適應市場和社會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