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2005年國務院1號文件先后兩次將“三農”問題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國鄉村旅游進入前所未有的發展時期,鄉村旅游市場也出現了空前繁榮。鄉村旅游將成為中國旅游產業的主要經濟增長點,有著巨大的市場潛力。將鄉村旅游巧妙融入區域發展的大框架之下,使得兩者良性互動,就能產生合力的作用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徽州古村落鄉村旅游資源概述
徽州古村落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較高的歷史、藝術、建筑和科學價值。徽州古建筑群或為古民居群,或為古代鄉村園林,或為古村落,或為古街區,或為古祠堂群,或為古牌坊群,或兼而有之。下面的表1具體的列舉了徽州的部分古村落及其自身特色與價值意義。
表1:代表性的徽州古村落的特及價值
二、徽州古村落在黃山旅游中的地位
(一)從數量和接待規模上看
就數量而言,至今為止保存比較完整的皖南古民居7000多幢,大多為明清時期留下的古建筑,其中,黟縣境內有4000多幢保存較完好的明清古建筑,在徽州地域范圍內,集中了如此多的保存完整的古建筑群,極為罕至。
按照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和接待數量上來看,古村落景觀已經成為繼黃山自然山水景觀之外的第二大旅游資源,超過了宗教文化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成為第一大文化旅游目的地。據統計,2010年黃山市共接待游客2455.7萬人次,其中以古民居、古村落為主的景點接待量占總接待量的63.74%,可見其地位十分重要。
(二)從旅游品牌影響力來看
在皖南地域范圍內集聚了黃山風景區、西遞-宏村古村落兩處世界遺產,在全國乃至世界范圍內極為罕至,因此,皖南旅游區的品牌旅游目的地是以黃山為代表的山水景觀和以西遞、宏村為代表的古村落景觀,其次是以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九華山為代表的佛教文化,以四大道教名山之一齊云山為代表的道教文化景觀。從品牌影響力來看你,皖南古村落在在國內旅游市場上占據一定席位,擁有穩定的客源市場。
(三)從旅游經濟效益看
促進了徽州地區經濟的發展,實現了旅游脫貧致富,如西遞村村民的人均收入從原來的不足百元已經增加到現在的4600元;并且帶動了其他相關行業的發展,農家樂、旅游商場、古玩市場的興起促進了當地農民的就業;推動了基礎設施的建設,農民的交通、通訊等問題得到解決,農民的住宿、飲食、教育、文化、衛生等方面條件得到了改善,優化了投資環境。
三、全面提高徽州古村落參與層次的對策和建議
(一)擇優開發,突出主題
首先應把皖南古村落看做一個整體開發,統一宣傳營銷,設計旅游產品;其次應該擇優重點開發一些資源稟賦高,交通條件便利、經濟發展條件好的古村落、古民居;再次,應該考慮同質的旅游古村落,既要聯動開發,也要設計錯位的旅游產品,通過不同組合,形成合理的景區和線路;最后,對于一些瀕于破敗的,則應優先進行保護和搶救維修。此外,要對徽州古村落進行差異化形象定位。徽州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古村落形象定位可如下表。
表2 古村落形象設計列表
(二)提升產品層次,增強游客參與性
產品升級的重點是結合各村落的基礎文脈將開發重心轉向提高與專門兩層次的休閑性游憩項目,可設計開發一些參與性的旅游產品,讓游客親身體驗一番徽州人的生活情趣。如進一步挖掘并整理和保護古徽州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如民間工藝、民間禮俗、民間婚俗、民間歌舞等社會風俗習慣;包括徽州菜、茶文化在內的古徽州飲食文化等。
(三)加強宣傳力度,擴大旅游市場
近幾年,黃山全面運用營銷組合和整體促銷策略,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法,發揮整體營銷優勢,大力推介黃山旅游。開展了一系列的主題營銷活動,豐富了旅游產品鏈,提升了黃山旅游產品在旅游市場中的競爭力;制定和出臺了各項優惠和獎勵政策,極大調動了旅行商的積極性;主動促銷和推介,提升了黃山旅游產品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招徠更多的旅游客源。在日后的營銷中,要進一步打好黃山牌,以形成大黃山、大旅游、大市場、大發展的格局。
(四)加強古村落和各景區的互動發展
首先要進行古村落內部之間的資源整合,進行整體開發與促銷,并著重進行各村落之間的交通網建設,擺脫各村落的孤立狀態,提高各古村落間的通達性。同時,還要加強古村落與黃山各主要景區的交通網,增開各旅游專列,實際的將各景區連通起來,增強景區之間的聯動性,相互促進共同發展。此外,“打好黃山牌,做好徽文章”,在大黃山旅游環境下,要始終堅持以黃山風景區為龍頭,整合其他優勢旅游資源,統籌開發,尤其是要深入開發與挖掘徽文化系列旅游資源,提升以西遞宏村為代表的徽州古村落的品牌效應,推動景區之間的聯動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