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層推進,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同時,經濟社會中不斷暴露出經濟體制和結構方面的深層問題。現階段的投資需求不斷擴張,巨額進出口貿易順差以及合格境外投資者的推出帶來外匯儲備加速增長,直接推動了我國物價上漲。充分發揮流通作用對于完善治理通脹政策組合,調節生產消費、增加有效供給、改善市場供應具有重要意義。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層推進,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同時,經濟社會中不斷暴露出經濟體制和結構方面的深層問題。現階段的投資需求不斷擴張,巨額進出口貿易順差以及合格境外投資者的推出帶來外匯儲備加速增長,直接推動了我國物價上漲。充分發揮流通作用對于完善治理通脹政策組合,調節生產消費、增加有效供給、改善市場供應具有重要意義。
1 當前消費市場價格基本狀況和深層因素分析
1 當前消費市場價格基本狀況和深層因素分析
1.1 現狀趨勢分析
1.1 現狀趨勢分析
2010年,全國消費品市場價格過快上漲,在構成居民消費價格8大類指數中,呈現“六升兩降”態勢。特別是鮮菜及糧油等農副產品為主的生活必需品價格大幅上漲。據國家統計局公布,從1月份上漲1.5%到11月份上漲5.1%,其中鮮菜價格同比上漲21.3%。CPI創下28個月來的新高紀錄,其中食品的“貢獻”很大,價格上漲幅度達到10.1%。從吉林省市場情況看,2010年居民消費價格水平明顯高于上年和全國平均水平。
2010年,全國消費品市場價格過快上漲,在構成居民消費價格8大類指數中,呈現“六升兩降”態勢。特別是鮮菜及糧油等農副產品為主的生活必需品價格大幅上漲。據國家統計局公布,從1月份上漲1.5%到11月份上漲5.1%,其中鮮菜價格同比上漲21.3%。CPI創下28個月來的新高紀錄,其中食品的“貢獻”很大,價格上漲幅度達到10.1%。從吉林省市場情況看,2010年居民消費價格水平明顯高于上年和全國平均水平。
1.2 深層影響因素分析
1.2 深層影響因素分析
(1)國內因素。我國工業化與城市化占地仍持續,人均收入增長也不斷提升人均食品消費水平,由此導致了食品供求缺口被拉開拉大。在未來20多年,我國的人口還會繼續增長,食品的供給因素在減弱,而需求因素卻會不斷加強,通脹壓力也就會長期化。
(1)國內因素。我國工業化與城市化占地仍持續,人均收入增長也不斷提升人均食品消費水平,由此導致了食品供求缺口被拉開拉大。在未來20多年,我國的人口還會繼續增長,食品的供給因素在減弱,而需求因素卻會不斷加強,通脹壓力也就會長期化。
(2)國際因素。包括與新全球化時代的到來密切相關的3個方面:①外部需求仍會不斷擴大,從而會持續拉升中國的總體需求,以及商品價格水平和生產要素價格水平。②發展中國家的工業化速度與人均收入水平提升速度加快,導致發展中國家的各種大宗產品消費規模不斷擴張。③發達國家在向發展中國家轉移了物質產業后,國內資本已經向“虛擬經濟”領域轉移,發達國家衍生金融產品和市場的發展,還會繼續掀起更大的高潮。
(2)國際因素。包括與新全球化時代的到來密切相關的3個方面:①外部需求仍會不斷擴大,從而會持續拉升中國的總體需求,以及商品價格水平和生產要素價格水平。②發展中國家的工業化速度與人均收入水平提升速度加快,導致發展中國家的各種大宗產品消費規模不斷擴張。③發達國家在向發展中國家轉移了物質產業后,國內資本已經向“虛擬經濟”領域轉移,發達國家衍生金融產品和市場的發展,還會繼續掀起更大的高潮。
2 抑制通脹的流通因素和空間可能
2 抑制通脹的流通因素和空間可能
控物價就是穩增長,就是惠民生,就是保穩定,就是促和諧。2010年下半年國務院出臺《關于穩定消費價格總水平保障群眾基本生活的通知》,提出16條政策、吉林省提出19條措施,取得了積極成效。流通領域作為生產和消費的中間環節,在調節供求、平抑物價中起到重要的參數作用,目前看具有重要的潛力和空間。
控物價就是穩增長,就是惠民生,就是保穩定,就是促和諧。2010年下半年國務院出臺《關于穩定消費價格總水平保障群眾基本生活的通知》,提出16條政策、吉林省提出19條措施,取得了積極成效。流通領域作為生產和消費的中間環節,在調節供求、平抑物價中起到重要的參數作用,目前看具有重要的潛力和空間。
(1)流通是平衡供求的先導。流通是連接生產與消費的橋梁和紐帶,更是社會再生產過程的血脈和神經,隨著分工的深化和產品流程的延長,產品生產狀態占用的時間在整個時間流程中的比重,已經平均下降至10%,流通則占用了90%的時間。流通過程對產品生產和消費的影響更為重要。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入和完善,流通業的先導地位越來越突出。
(1)流通是平衡供求的先導。流通是連接生產與消費的橋梁和紐帶,更是社會再生產過程的血脈和神經,隨著分工的深化和產品流程的延長,產品生產狀態占用的時間在整個時間流程中的比重,已經平均下降至10%,流通則占用了90%的時間。流通過程對產品生產和消費的影響更為重要。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入和完善,流通業的先導地位越來越突出。
(2)物流環節降本增效的潛能。從宏觀角度比較看,我國物流業社會化、專業化程度較低,第三方物流規模和服務范圍偏小,服務網絡和信息系統不健全。中國農產品物流主體的數量眾多,但規模小,組織分散,市場競爭力不強。
(2)物流環節降本增效的潛能。從宏觀角度比較看,我國物流業社會化、專業化程度較低,第三方物流規模和服務范圍偏小,服務網絡和信息系統不健全。中國農產品物流主體的數量眾多,但規模小,組織分散,市場競爭力不強。
(3)流通信息化發展潛力巨大。在我國,農產品市場信息問題是當前制約農產品流通的核心因素。多數農產品市場功能不健全,信息化手段不完善,輻射作用和對農業的帶動、引領作用不強,缺乏與現代流通方式的對接。
(3)流通信息化發展潛力巨大。在我國,農產品市場信息問題是當前制約農產品流通的核心因素。多數農產品市場功能不健全,信息化手段不完善,輻射作用和對農業的帶動、引領作用不強,缺乏與現代流通方式的對接。
3 發揮流通作用抑制通脹思路及對策建議
3 發揮流通作用抑制通脹思路及對策建議
3.1 “穩”市場:堅持市場監測,提升調控能力
3.1 “穩”市場:堅持市場監測,提升調控能力
提高市場預測預警水平。進一步完善市場運行監測網絡四級平臺,擴大監測范圍,提高監測覆蓋面。建立監測樣本企業動態管理機制,優化監測樣本結構。進一步提高監測數據采集、加工、分析智能化水平,努力做到準確監測、科學預測、及時預警。發揮“商務預報”平臺作用,做好信息發布引導,為政府科學決策提供服務。
提高市場預測預警水平。進一步完善市場運行監測網絡四級平臺,擴大監測范圍,提高監測覆蓋面。建立監測樣本企業動態管理機制,優化監測樣本結構。進一步提高監測數據采集、加工、分析智能化水平,努力做到準確監測、科學預測、及時預警。發揮“商務預報”平臺作用,做好信息發布引導,為政府科學決策提供服務。
加大應急商品調控力度。積極爭取國家儲備,完善和落實省級肉糖儲備制度。擴大儲備品種,建立蔬菜臨時儲備制度和蔬菜價格風險調節基金。加強應急商品數據庫管理,加快重要商品應急調控平臺建設,完善應急商品投放網絡。建立科學組織應急儲備和投放機制,把握調控的時機、力度、節奏和方式,切實保障市場供應,滿足群眾基本生活。
加大應急商品調控力度。積極爭取國家儲備,完善和落實省級肉糖儲備制度。擴大儲備品種,建立蔬菜臨時儲備制度和蔬菜價格風險調節基金。加強應急商品數據庫管理,加快重要商品應急調控平臺建設,完善應急商品投放網絡。建立科學組織應急儲備和投放機制,把握調控的時機、力度、節奏和方式,切實保障市場供應,滿足群眾基本生活。
3.2 “降”成本:暢通流通渠道,提高流通效率
3.2 “降”成本:暢通流通渠道,提高流通效率
積極搭建產銷平臺。搞好外埠采購工作,主動與南方蔬菜主產區建立良好的長期協作關系,暢通南菜北運渠道。開展多種形式的產銷銜接活動。舉辦地產品展銷會、展覽會、洽談會、網上交易會等多種形式的產銷銜接活動,流通渠道暢通。
積極搭建產銷平臺。搞好外埠采購工作,主動與南方蔬菜主產區建立良好的長期協作關系,暢通南菜北運渠道。開展多種形式的產銷銜接活動。舉辦地產品展銷會、展覽會、洽談會、網上交易會等多種形式的產銷銜接活動,流通渠道暢通。
建立產銷直供渠道。大力開展“農超對接”,支持大型連鎖超市與省內農產品生產基地建立有效對接,擴大農產品直采基地建設。實現合作社直采、原產地直供,并加速培育自有品牌化經營進程,打造農產品生產環節到終端銷售環節的“直通車”。
建立產銷直供渠道。大力開展“農超對接”,支持大型連鎖超市與省內農產品生產基地建立有效對接,擴大農產品直采基地建設。實現合作社直采、原產地直供,并加速培育自有品牌化經營進程,打造農產品生產環節到終端銷售環節的“直通車”。
加強流通基礎設施建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進批發市場升級改造,完善交易、物流、結算、檢驗檢測等設施,提升商品集散、價格形成、信息發布等服務功能。支持批發市場配套建設冷藏保鮮和流通加工設施,實現肉菜食品采后快速預冷加工處理。
加強流通基礎設施建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進批發市場升級改造,完善交易、物流、結算、檢驗檢測等設施,提升商品集散、價格形成、信息發布等服務功能。支持批發市場配套建設冷藏保鮮和流通加工設施,實現肉菜食品采后快速預冷加工處理。
3.3 “活”流通:完善流通網絡,創新流通模式
3.3 “活”流通:完善流通網絡,創新流通模式
完善農村流通網絡。扎實深入推進“萬村千鄉市場工程”,穩步提高農家店覆蓋率,由數量推進向質量發展轉變。建立動態管理機制,支持發展直營店,增強農家店生命力。加大配送中心建設改造力度,提高統一商品配送率。
完善農村流通網絡。扎實深入推進“萬村千鄉市場工程”,穩步提高農家店覆蓋率,由數量推進向質量發展轉變。建立動態管理機制,支持發展直營店,增強農家店生命力。加大配送中心建設改造力度,提高統一商品配送率。
創新發展流通模式。大力發展商貿物流配送體系,加快制定十二五期間《吉林省商貿物流業發展規劃》,構建高效、安全、通暢的商貿物流體系。鼓勵連鎖企業經營方式和商業模式創新,發展特色連鎖專業店和專賣店,推進連鎖經營向規模化、組織化、現代化方向發展。向規模化、組織化、現代化方向發展。
3.4 “擴”消費:推進消費結構升級,建立長效機制
3.4 “擴”消費:推進消費結構升級,建立長效機制
改善消費結構。加大推進家電下鄉以舊換新工作力度,加強流通環節和標識卡管理,適時調整家電下鄉產品結構,增加家電以舊換新品種,保持和增強政策效應,全力撬動城鄉消費,促進城市耐用品消費升級換代。依托家電下鄉,支持農村銷售和售后服務網絡建設。
改善消費結構。加大推進家電下鄉以舊換新工作力度,加強流通環節和標識卡管理,適時調整家電下鄉產品結構,增加家電以舊換新品種,保持和增強政策效應,全力撬動城鄉消費,促進城市耐用品消費升級換代。依托家電下鄉,支持農村銷售和售后服務網絡建設。
培育消費增長點。組織商貿流通企業利用節慶假日開展“滿意消費惠萬家”活動,營造和諧消費氛圍。有效擴大城市消費,加快社區商業建設,滿足居民綜合消費需求。大力發展餐飲服務業消費,支持餐飲企業實現連鎖化、規模化經營。大力培育電子信息、教育培訓、文化娛樂、休閑旅游等服務消費;鼓勵發展信用消費,支持商貿服務企業擴大信用銷售規模。
培育消費增長點。組織商貿流通企業利用節慶假日開展“滿意消費惠萬家”活動,營造和諧消費氛圍。有效擴大城市消費,加快社區商業建設,滿足居民綜合消費需求。大力發展餐飲服務業消費,支持餐飲企業實現連鎖化、規模化經營。大力培育電子信息、教育培訓、文化娛樂、休閑旅游等服務消費;鼓勵發展信用消費,支持商貿服務企業擴大信用銷售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