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我國民營經濟一直保持持續、快速、穩定的發展態勢,成為經濟增長與發展的主要推動力。財務管理作為民營企業的主要核心部分,對民營企業的規模得以壯大起著關鍵的作用。財務管理的好壞關系到民營企業經濟的發展和未來。但是,目前民營企業的財務管理存在著諸多問題,直接制約著民營企業的生存與進一步發展。
一、民營企業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周轉資金缺乏,融資困難
隨著宏觀經濟環境的轉暖,民營企業發展迅速,資金需求量增大,民營企業需要申請貸款。但通過銀行獲得信貸資金的困難較大,貸款成本較高。究其原因,一是民營企業規模不大,經營業績不穩定,凈資產較少,企業財務管理體系不健全。二是民營企業籌資量小、借款期短、時效性強、借貸行為頻繁。而銀行不愿意將資金貸給風險高、成本大、收益低的民營企業。由于正常融資渠道過少,造成非正常融資渠道迅速擴張,從而進一步增加了民營企業的融資成本,給民營企業的發展帶來了相當大的影響。無形中,使加強企業財務管理變成了一句空話。
(二)內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內控管理乏力
內部控制制度的核心就是實行權責明確、相互制衡的內部牽制制度。要求企業內部的工作人員崗位分明,各司其職。而民營企業中財務部門大多數是一個人負責企業的出納、會計審計等工作,會計內部監督幾乎失控。企業內部很少有設立審計部門,審計與會計部門職責分不清。因此內部控制制度在民營企業的財務部門沒有發揮任何作用,內控管理乏力。導致民營企業擁有過多的壞賬,在資金管理上導致應收賬款周轉緩慢,影響了企業的正常發展。
(三)投資決策缺乏科學性,增加財務風險
很多民營企業在投資決策時容易沖動、盲目跟風,不做好投資前的市場調研和風險預測,主觀隨意性較大,對企業發展缺少規劃。只看到多元化經營分散風險的作用,追求將企業做大的成就感,忽視了企業擴張與其資金實力、技術開發、市場開拓及內部管理等方面的矛盾。最終可能導致企業原有的經營項目的營運資金周轉困難,甚至資金斷裂,喪失了企業的競爭優勢,增加了企業的財務風險。
(四)會計人員素質偏低,財務管理水平難以提升
目前,我國民營企業的組織形式大多是獨資、合伙或合作制企業。企業內部分工模糊,職能不清。很多民營企業在會計人員的任用上任人唯親,會計人員大多數沒有經過系統的財務會計知識的培訓。對企業法規缺乏學習,不能按照會
計制度進行會計核算,更難以運用財務數據和財務管理手段參與管理,造成財務管理水平難以提升。
二、 治理民營企業財務管理中存在問題的對策
(一)加強信貸支持力度,拓寬民營企業融資渠道
針對民營企業周轉資金困難、融資難的困境,積極探討民營企業融資的渠道。一是加強信貸支持力度。各金融機構要轉變觀念,充分認識到民營企業在整個國民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從民營企業的特點出發,開展金融產品創新、放寬貸款條件、擴大抵押資產范圍、搭建銀企溝通平臺。二是拓寬民營企業融資渠道。民營企業可選擇融資租賃、賒購等方式取得資產使用權,充分利用商業票據的貼現、轉讓等方式進行資產借貸,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的實際困難。
(二)建立嚴密的內部控制制度,加強財務管理
因為良好的內部控制制度可以使民營企業提高控制效率和降低控制成本,所以要重視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民營企業在企業內部控制中,首先應當按照不相容職務相分離的原則,合理配置財會及相關崗位,明確職責權限,形成相互牽制。其次是建立授權批準控制制度。明確財務工作相關人員的授權批準范圍、程序、權限等,以及在授權范圍內所能行駛職權和應承擔的責任。再次建立會計系統控制制度。制定適合本企業的會計制度,明確會計工作流程,建立會計崗位責任制,充分發揮會計監督職能。
(三)進行投資分析,降低財務風險
民營企業強烈的成長意愿與薄弱的技術開發能力、市場開拓能力以及內部管理能力之間的矛盾,決定了民營企業必須用現代管理方法參與投資項目、成本與收益等論證考核評價工作,從財務管理的角度進行投資風險。健全科學的內部投資決策體系,切忌操之過急,盲目擴張。由于民營企業抵御風險的能力較弱,因此,在財務管理工作中,一定要增強風險意識,科學預測環境等因素變化給投資帶來的不確定性,把可能遭受的風險損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四)重視會計人員的隊伍建設,提高財務管理水平
針對許多民營企業會計人員素質偏低的現狀,要加強對現有會計人員的培訓和繼續教育。通過專業的技能培訓,提高會計人員的專業技能,通過職業道德教育,培訓會計人員愛崗敬業、遵紀守法的職業道德。同時民營企業家要克服任人唯親的用人思想,財務管理等關鍵崗位應安排具有相當專業知識和業務能力的人員,從而提高民營企業的財務管理的水平。
民營企業作為充滿活力的經濟實體,直接影響著我國經濟的發展。財務管理工作是民營企業管理工作的核心內容。只有把財務管理工作做好,才能使民營企業健康有序地向前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