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摘要:事業單位改革迫在眉睫,而事業單位會計制度改革是整個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本文基于國家事業單位改革的宏觀大環境下,對當前我國事業單位會計制度的現狀和問題做了分析,并結合事業單位會計制度改革的方向,為事業單位會計制度改革的設計途徑提供了建議性參考。
關鍵詞:事業單位 會計制度 改革方向
一、國家事業單位改革背景下的宏觀條件
2011年3月23日,國務院發布了關于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的指導意見,并明確指出:我國當前正處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加快發展社會事業、滿足人民群眾公益服務需求的任務更加艱巨。面對新形勢新要求,我國社會事業發展相對滯后,一些事業單位功能定位不清,政事不分、事企不分,機制不活;公益服務供給總量不足,供給方式單一,資源配置不合理,質量和效率不高;支持公益服務的政策措施還不夠完善,監督管理薄弱。這些問題影響了公益事業的健康發展,迫切需要通過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加以解決。伴隨事業單位管理體制各方面的改革和完善,其會計管理制度也需進行相應的改革與完善。
二、事業單位會計制度的現狀和當前存在的問題、
(一)事業單位會計制度現狀
1998年1月1日,《事業單位會計準則(試行)》和《事業單位會計制度》正式在全國范圍內實施,通過對事業單位會計制度的規范和確立,使得事業單位在會計核算以及會計信息質量方面更加規范化、制度化,并取得了很大成就。自《事業單位會計制度》實施后,逐漸確立了我國事業單位會計制度當前的現狀模式,在加強事業單位自身經濟管理的同時,還提高了資金的使用效率,這無疑為事業單位自主參與市場競爭和自謀出路奠定了基礎。當前事業單位會計對象從最初的三要素劃分為資產、負債、凈資產、收入和支出等五大要素,同時,會計記帳方法也從原來的資金收付記賬法更改成為借貸記賬法。
(二)當前事業單位會計制度存在的主要問題
事業單位會計制度從1998年《事業單位會計制度》頒布實施后,已經有了很大的規范和完善,但就長遠發展而言,多數事業單位執行目前的會計制度并不能適應市場化深入改革的要求,在會計目標定位、會計核算基礎、會計科目設置以及會計報告體系等諸多方面依然存在著不少問題,本文將對這些問題做出分析。
1、會計目標定位不明確
由于種種原因,當前絕大多數事業單位會計目標不明確,定位缺乏明確方向,主要體現在:第一,對于財務信息使用者的范圍界定不明確,通常情況下,大多數事業單位不能明確界定,往往實際確定范圍比較狹隘;第二,會計核算主體不明確,由于對會計核算主體界定模糊,影響整個單位會計目標定位;第三,事業單位內部會計控制制度范圍缺乏明確界定。
2、會計核算基礎不合理
當前絕大多數事業單位實行的會計核算基礎是收付實現制,這種模式并不符合市場經濟環境下所要
遵循的配比原則,不能真實反映單位實際資產與債務情況;把本不屬于本期所有的資金收入和支出也算作本期的收支費用,導致核算結果不真實、不合理,無法準確反應該單位真實的債務和確切的資產情況,實際上僅反應了會計年度內的現金流量而已。
3、會計科目設置混亂
目前在事業單位的會計管理中,很多單位的會計科目設置混亂、缺乏統一規范,也是影響事業單位會計高效管理的重要問題。由于事業單位會計科目設置過于混亂,缺乏系統化、規范化以及必要的嚴肅性,以至于單位內部的賬務管理常常出現混亂不清的現象。
三、事業單位會計制度的改革方向
我國早在2006年開始實行企業會計準則改革,并以向國際會計準則全面趨同為方向。企業會計準則的改革也為事業單位會計制度行改革提供了參考依據,即事業單位會計制度的改革是大勢所趨,研究事業單位會計制度的改革方向不僅為解決當前問題提供了思路,也為實際的改革路徑選擇提供了方向性參考。
(一)以適應市場化需求為方向
在市場化需求下,事業單位必須通過改革來實現對市場經濟的環境需求,從而提高自身工作效率。目前多數事業單位資金來源主要是財政撥款,由于事業單位本身的特殊性質要求,并不一定所有單位都需要創造經濟增收效益,正因為如此,對于事業單位資金流動的使用和管理就更需要規范合理,這就需要通過翔實的會計信息來體現。在未來的改革中,事業單位會計制度無論是否參照企業會計準則來修訂,以市場化需求為導向改革是確定無疑的。
(二)以經濟適用性為方向
在充分的市場經濟環境條件下,任何參與市場行為的企業或單位必須適應市場經濟法則,而其內部的制度構建必須以經濟適用性為主導,即使是具有社會公益服務性質的事業單位也不例外。當然,事業單位在改革后也有一定的經濟利潤,但是它不同于企業的利潤,不必用收入的多少來衡量經濟效益的好壞,而是通過會計核算來反應事業單位資金流動和使用的效率。
(三)以會計信息有用性為方向
長久以來,事業單位會計信息質量不高,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這一問題也越來越得到廣泛關注和重視,在未來的改革中要以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為導向,以實現會計信息的有用性為目的。隨著事業單位的分類改革,尤其是非公益性事業單位必然要參與到市場多元化競爭,從原來的有財政撥款到獨立的自收自支,這個過程中不僅會出現經濟的創收與虧損,可能出現市場環境下的多渠道多方式融資等經濟行為,基于此,需要事業單位提供真實可靠的、適用的會計信息,事業單位會計制度在改革中更需要充分遵循會計信息的有用性,并以此為改革的方向指導之一。
(四)以資產管理明確性為方向
事業單位的資產可以分為流動性資產和固定資產兩個部分,根據2012年4月1日起實施的《事業單位財務規則》規定:流動資產是指可以在一年以內變現或者耗用的資產,包括現金、各種存款、零余額賬戶用款額度、應收及預付款項、存貨等;固定資產是指使用期限超過一年,單位價值在1000元以上(其中:專用設備單位價值在1500元以上),并在使用過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質形態的資產。單位價值雖未達到規定標準,但是耐用時間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類物資,作為固定資產管理。在今后的事業單位會計制度改革中,對事業單位的資產管理的明確性也是改革的方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