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5月7日,國資委、財政部聯合頒布了《關于加快構建中央企業內部控制體系有關事項的通知》,要求國有企業加快構建內部控制體系。《通知》指出: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中央企業的改革發展將面臨極其復雜的外部環境,經營壓力和風險加大,迫切要求企業強基固本,實現規范、穩健、高效發展。完善的企業內部控制體系,是企業提升資源配置效率和防范經營風險的重要保障。當前,我國大多數國有企業在2008年制定的《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指導下,建立了內部控制管理體系,但不少企業的內部控制管理仍存在不少問題。
一、我國國有企業在內部控制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
(一)內部控制管理體制不完善
當前,我國大多數國有企業已經按照《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建立了內部控制體制,但是部分企業內部控制管理體制不完善,缺乏完善的評價制度、監督機制、全面的預算管理制度和內部審計制度,從而導組織架構設置不合理, 崗位職責混亂,財務造假,信息失真,貪污舞弊等現象。
(二)對內部控制管理認識錯誤
目前我國國有企業高層對企業內部控制管理認識存在的誤區主要有:內部控制管理不重要。當前很多管理者都只重視生產,忽視管理,盲目追求短期經濟利益;內部控制管理越緊越好。部分企業高層過于集權,試圖將企業牢牢控制在自己手里,從而導致企業管理僵化,缺乏效率,不能面對外部競爭;忽視內部控制管理的積極作用。部分領導者認為建立內部控制管理會使企業的成本加大,給企業造成浪費,不能充分認識到加強內部控制管理所起的積極作用;加強企業控制管理會削弱自己的權力。部分領導認為加強內部控制管理會使自己的權力被削減,不能控制企業,不能正確領會內部控制管理為企業目標服務的本質。
(三)內部組織機構設置不合理
我國大多數國有企業組織機構都是在計劃經濟模式發展起來的呈多層次的寶塔形,組織機構較龐大。過多的管理層次,會導致管理機構的臃腫,反應的遲鈍,從而不利于內部控制管理職能的發揮。不僅使企業管理成本增加,而且運行效率低下。
二、國有企業內部控制管理的必要性
(一)防范風險的要求
對于企業而言,加強內部控制管理能夠有效預防企業風險。當前,我國國有企業業務比較廣泛,企業面臨的各種內
外部風險正在不斷加劇。而采取合理的內部控制管理能夠使企業有效的應對各種風險,使企業能夠很好地控制經營薄弱和財務管理薄弱環節,提高風險防范意識,從而較好地規避企業風險。
(二)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的要求
目前,我國國有企業大多建立了全面預算、內部審計、成本收益控制、資金集中使用等控制管理模式,但缺乏一套全面的、系統的、完善的與現代企業經營管理相適應內部控制管理體系。只有建立一套適應企業全過程管理的內部控制體系,才能夠促使企業逐漸消減管理短板、突破管理瓶頸,應對復雜多變的經營環境,有效提升企業競爭力,使企業在激烈的競爭中矗立于不敗之地。
(三)實現企業目標的需要
國有企業可以通過強化內部控制管理來整合各類資源,統一企業的高層管理者思想,完善企業的內部各項管理,提升企業的判斷及決策能力。從而促進企業進行經營管理體制的轉型,構建良好的內部管理環境,促使順利實現企業目標。
三、國有企業強化內部控制管理的對策
(一)提升企業管理者和員工對內部控制管理認識
國有企業需要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構建良好的企業文化,加強管理者和員工對內部控制管理的認識,轉變他們的思想觀念。企業高層過于集權,中低層管理者要以經營管理目標為出發點,積極配合高管的工作,主動參與企業內部控制管理活動。針對內部控制方面認識的錯誤,企業的管理者應該加強內部控制管理理論的學習,充分認識內部控制管理的主要意義,并建立一套完善的內控培訓體系,針對性地對職工加強內部控制相關知識培訓,促使員工主動參與和執行企業內部控制管理制度。只有企業管理者和員工在觀念上充分認識到強化內部控制管理的必要性,才能使他們在良好的企業文化影響下積極的參與到內部控制管理活動,保證在最大范圍實施內部控制管理。
(二)完善內部控制管理機制
當前,我國大多數國有企業內部控制管理機制不完善,缺乏完善的評價制度、監督機制和全面的預算管理等制度。部分企業在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方面做得還不錯,但常常忽視事后控制。所以,我國國有企業有必要完善內部控制管理機制,要建立有效的全過程內部控制管理體系:完善事前控制以便保證企業決策的正確, 目標切實可行;完善事中控制以便使企業活動能夠按照決策方向和目標運行;完善事后控制以便企業分析經營管理活動缺陷的原因,進行考核和評價并兌現考核結果,找出企業運行過程存在的不足,有效地評估企業內部控制管理制度,并對于不合理部分進行調整、完善,最終為企業管理者制定的未來目標服務。
(三)強化內部監督和評審
監督和評審是指企業相關管理部門對其內部控制活動進行監督與評價,有效的監督是保證內部控制管理有效運行的重要途徑,要使國有企業內部控制管理制度得到較好的執行,就必須對企業內部控制管理活動進行嚴厲的全過程監督,并進行合理的考評,以
促進內部控制有效運行。
(四)強化企業財務控制
財務控制管理是企業管理的重點,強化財務管理是現代企業的重點工作。國有企業更需要強化財務控制,加強財務監督和考核。國有企業是國家經濟發展的主體,要定期或不定期對企業財務活動進行檢查和考核,以從源頭上減少或杜絕浪費、挪用和貪污企業資產,保證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合理的檢查考核體系是保障內部控制管理制度有效的執行,使企業可以及時地發現問題并采取補救措施,進而使財務內部控制管理制度更加完善。
(五)建立和完善企業全面預算管理體系
當前,企業內部控制管理的目標呈現多元化的趨勢,企業管理不再只滿足傳統的確保資產安全和查錯糾弊,而是追求提高管理的效率和效果,保證實現企業戰略目標。而全面預算作為一種全方位、全過程、全員參與編制與實施的預算管理模式,憑借其計劃、協調、控制、激勵、評價等綜合管理功能,能整合和優化配置企業資源,提升企業運行效率,成為促進實現企業發展戰略的重要抓手。美國著名管理學家戴維·奧利指出:全面預算管理是為數不多的幾個能把組織的所有關鍵問題融合于一個體系之中的管理控制方法之一。所以,企業應該強化內部預算控制, 建立和完善企業全面預算管理體系,以達到協調、計劃和控制企業經營管理活動的目的。
四、結語
為了確保企業各種資源的完整及安全和經濟信息的真實可靠、協調企業經營管理活動、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實現企業經營管理目標,我國國有企業應該不斷探索和創新內部控制管理的建設,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借鑒國內外企業在內部控制管理方面的先進經驗,不斷開展優化企業內部控制管理的研究,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經濟有效的內部控制管理模式,保證國有企業實現規范、穩健、高效發展。